番鴨又名紅嘴雁、瘤頭鴨、西洋鴨,隸屬鴨科。嚴格意義上講,番鴨並不是鴨。番鴨和鴨之間的關系,類似於老虎和獅子。兩種動物同屬,但不同種。
番鴨原本產於美洲熱帶地區,在國內養殖 歷史 悠久,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經過多年馴化,才逐漸適應了國內大部分地區的環境。
1763年編修的《泉州府誌》中,裏面就有關於番鴨的記載。從那個時期之前,國內的百姓就已經開始養殖這種動物了。
經過多年的人工選育,番鴨在國內逐漸形成了多個品種。其中,陽新番鴨最為著名。陽新番鴨又名陽新屯鳥。
因為品種不同,番鴨之間的形態差異也比較大。有的通體白色,有的通體灰黑色,還有的通體灰綠色。
無論那個品種的番鴨,身上都有壹個顯著的特征——那就是腦部的壹片紅色的肉瘤。也是這個原因,番鴨又名瘤頭鴨。
經過幾百年的馴化,番鴨的習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的品種的番鴨已經失去了飛翔能力,有的番鴨因為養殖環境已經變成陸生禽類。
實際上,無論那種番鴨,都算得上天生的遊泳高手。只是由於壹些特殊的養殖環境,導致壹些品種的番鴨不再熱衷於戲水。只要條件允許,番鴨沒事同樣會去水裏遊逛壹圈。
在番鴨的基因裏,天生就隱藏著喜水的基因。幾百年前,番鴨的祖先基本上離不開江河湖泊。
陽新屯鳥之所以出名,主要是依賴陽新縣得天獨厚的環境。陽新縣號稱百湖之縣,水域面積比較廣。因此才造就了陽新屯鳥這個品種。
由此可見,大規模養殖番鴨離不開水,番鴨自然也不會是旱鴨。
番鴨在我們這裏又叫“非洲雁”,我記得九十年代末的時候我們這裏就開始有人養殖。開始看見這種長著紅臉的非洲雁,大家都當做壹種紅臉的鴨子,以為是壹種新型的寵物。剛開始養殖的非洲雁的那批人可以說收益不錯,因為人們對於新奇的東西都有嘗鮮的欲望。
這幾年非洲雁的養殖戶已經越來越多,我老丈人他們村裏就有不少人家養殖。大家認為養殖非洲雁要比鴨子省事多,而且經濟效益也要好過鴨子。非洲雁有這麽幾個特點:
1.可以圈養: 非洲雁不像養殖鴨和鵝,需要放出去進行覓食,只要圈養起來就可以。 不過非洲雁的飛行能力還有,因此圈養的時候要註意經常修剪翅膀上的羽毛。
2.不用像鴨子壹樣沾水: 非洲雁不像養鴨子必須要沾點水,並且要經常餵點腥味的東西。非洲雁雖然也會遊泳,但是它並不太喜歡水,因此不沾水也沒有問題。 為這不少人把非洲雁稱為“旱鴨子”,其實非洲雁不是鴨子,而是跟大雁屬於壹個科屬。
3.肉蛋都可以賣錢: 非洲雁的長肉比較快,而且非洲雁的蛋要比鴨蛋略大,因此售價上也要比鴨蛋略貴。不過這幾年非洲雁的價錢有些降低,現在我們這裏市場上活的非洲雁壹般不到20元壹斤。
4.產蛋率比較高: 非洲雁養好了除了每年的夏季和冬季會有壹段時間不愛產蛋以外,其它時間幾乎可以達到壹天壹個蛋,產蛋率可以說不比鴨子低。
5.飼料來源好找: 非洲雁餵點草和菜葉搭配點糧食就可以,這個農村來說飼料還是非常好尋找的,因此養殖的成本不算高。 不過非洲雁跟有壹點不太好,圈養的時候要經常打掃,養它比較臟壹些。
6.非洲雁的味道要比鴨子好: 非洲雁的肉質比較緊實,而且不像鴨子皮下脂肪含量那麽高,並且也沒有鴨子的那股腥味,肉質也不像鵝那麽柴,它可以說集中了鴨肉和鵝肉的優點。
非洲雁最美味的吃法我覺得就是煲湯,把非洲雁清理幹凈以後,把肉剁成小塊入水中焯燙後撈出洗凈。
鍋中入油把非洲雁入鍋翻炒至表皮變色,然後下入蔥姜爆出香味,烹入少許的料酒後添湯,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燉到肉爛,然後加鹽、胡椒粉和雞精調味即可。
非洲雁的肉質特別香,烹調它不需要添加太多的香料來掩蓋異味,因為它沒有鴨和鵝那麽多的異味,而且也不是那麽的油膩,所以是非常美味的禽肉。
番鴨雖然看起來像鴨子,其實它並不是鴨子,它跟大雁是近親,而大雁跟鵝又是近親。最明顯的就是鵝不怕人,而番鴨也同樣不怕人,重點是它們還會用嘴攻擊人,而壹般的鴨子都是怕人不得了。所以是番鴨並不是鴨子,既然是這樣,那麽就談不上所謂的是不是旱鴨子了,妳說呢?
番鴨還是最受歡迎的外來物種之壹,主要是因為它的肉質特別緊實,纖維比較多,味道也特別香,吃起來跟鵝肉極其相似,這也是證明番鴨不是鴨子的壹個方法。番鴨特別適合用來燉湯或者煲香菇。
由於番鴨本身與生俱來的飛行能力極強,尤其是母鴨子,在發情期間可以很長的距離飛行不落地,能壹口氣飛好幾公裏不止,目的就是為了找雄性番鴨。由此可見,想養殖番鴨,壹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以免飛出去造成損失。或者采取圈養以及剪翅等等。
番鴨會遊泳,不是旱鴨子。
番鴨,是疣鼻棲鴨(Cairina moschata)的馴化種,它和番薯壹樣原產自美洲,所以被稱為番鴨。俗名還有麝香鴨、紅面鴨、瘤頭鴨、火鴨、懶鴨、美洲家鴨等。
在中國各地還有很多俗名,我小時候在江西彭澤待過壹段時間,就見過這種家禽,當時覺得這家夥長得太可怕了,因為它的眼睛和鼻子周圍長著很大塊的紅色肉瘤,就像長了瘡壹樣,看得我頭皮發麻。我以為它是生了病的鴨子,但比壹般的鴨子長得大,當地人稱它為ten(發音近似)。湖北壹帶叫它tun(發音近似),有些地方還稱它為旱鴨子,可它明明會遊泳,而且喜水,但不依賴水,可以旱養。
還有些地方認為它是鴨和鵝的雜交種,甚至是變異種,其實它是獨立鴨種,和家鴨不在同壹個屬,疣鼻棲鴨是棲鴨屬,家鴨多數是由綠頭鴨(Anas platyrhynchos)馴化而來的,屬於鴨屬。疣鼻棲鴨可以和家鴨雜交,但是後代不可育,就像騾子壹樣,所以又稱為騾鴨(Mulard)。
疣鼻棲鴨原產於美洲的熱帶雨林地區,所以會遊泳是肯定的,此外由於疣鼻棲鴨的馴化 歷史 較短,翅膀強健,可以短距離飛行。它還保留了抱窩的習性,而家鴨抱窩的習性基本消失了。
疣鼻棲鴨在美洲被馴化,時間未知,數百年前傳入中國,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泉州府誌》記載:“番鴨狀似鴨而大似鵝,自抱其蛋而生,種自洋舶來”。清代《噶瑪蘭廳誌》記載:“似鴨而大,毛有小釆,嘴腳朱色,肉粗味減,來自外洋……大如鵝,足微細;兩頰紅如雞冠,雄者色更赤。”可見番鴨在中國的養殖 歷史 在250年以上,因此成為壹些地方名菜的原材料,比如福建和寶島的姜母鴨、木瓜燜番鴨以及海南的加積鴨。
番鴨在中國養殖規模較大,2020年3月的壹篇文章顯示,中國番鴨養殖規模達到2100萬只,從業人員10.5萬,產值21億,這種規模已經和家鴨(綠頭鴨)相當了。5月份發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將番鴨列為特種畜禽。
番鴨是世界上最香的鴨子,因為它不但是壹種高端的食材,其本身還會散發出壹種麝香味,可謂是“聞之清香撲鼻、食之唇齒留香”。那麽,如此好吃又好聞的鴨子究竟是壹種怎樣的鴨呢?它是不是旱鴨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壹下這種神奇的鴨子。
番鴨小夥伴們是不是被上圖中的鴨子給誘惑到了呢?沒錯,它就是以番鴨做成的 美食 “ 姜母鴨 ”了。番鴨學名 疣鼻棲鴨,它是壹種原產於中南美洲的鴨,屬於雁形目鴨科棲鴨屬下的鳥類,與我們常見的家鴨是同科不同屬的物種。
在棲鴨屬下壹***有兩種鴨: 疣鼻棲鴨和白翅棲鴨。 這兩種棲鴨有著很大的區別,首先,疣鼻棲鴨的有明顯的紅色肉疣,雄性的肉疣大與雌性,而白翅棲鴨則沒有這壹特征。其次,雄性疣鼻棲鴨會散發出麝香味,而白翅棲鴨無論雌雄都不具備這個能力,最關鍵的是,白翅棲鴨從口感上要遠輸疣鼻棲鴨,而且在我國番鴨單指疣鼻棲鴨。
當然,我們吃的番鴨肯定不是中南美洲運過來的野生物種,因為疣鼻棲鴨是低危保護動物。不過,既然肉質好(全身都是瘦肉,0膽固醇),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人工繁育,所以,在我國我們能吃到的番鴨都是疣鼻棲鴨的“馴化人工養殖版”,簡單的說我們說的番鴨與疣鼻棲鴨的關系就像是家鴨和綠頭鴨的關系壹樣,都是馴化後和野生版本的差距。
經過人工馴化後,許多番鴨與野生的疣鼻棲鴨有了壹個最大的區別,那就是壹些番鴨的羽毛已經完全變成了白色(壹部分的番鴨依然與野生疣鼻棲鴨壹樣,比例各占壹半),而野生疣鼻棲鴨的羽毛呈黑白相間色,中間還有壹些較暗的金屬綠色。目前,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已經形成了壹定的養殖規模,不過由於疣鼻棲鴨的馴化時間較短,所以它不像家鴨那樣幾乎喪失了飛行能力,依然還是可以短距離的飛行的。
番鴨是旱鴨嗎?旱鴨這個詞有幾種意思,第壹種就是指很少下水的鴨子,這無關乎鴨子的種類,只是因為人工飼養的環境不同,而產生的習性,畢竟妳把鴨子圈在家裏,不放出去,它怎麽遊泳呢?所以,這是旱鴨的壹個解釋。
另壹個關於旱鴨的解釋就是麝香鴨也就是疣鼻棲鴨的俗稱,這是因為疣鼻棲鴨的馴化時間較短,在人工飼養下,如果是散養的,很難控制住它們,而壹旦飛走,就會損失幾百元,畢竟在人工飼養下,疣鼻棲鴨可以終年繁殖,鴨蛋是壹部分收入,再加上壹部分孵化的再長大,所以,飛走壹只損失很大,故人工養殖下的疣鼻棲鴨大都是 旱養,所以就有了旱鴨這個名字。
但是,真正的疣鼻棲鴨是壹種生活在 有溪水的樹林中的 鴨子,它們最喜歡的就是在水中嬉戲,而且在疣鼻棲鴨是壹種雜食性鳥類,它的素食(植物)以及肉食(昆蟲,魚蝦)大都來自於水中。
因此,如果說第壹種“旱鴨”的解釋的話,番鴨(疣鼻棲鴨)並不是旱鴨,但是如果是第二種解釋的話,番鴨就是旱鴨。
最後值得壹提的是,由於番鴨與家鴨是同科不同屬的鳥類,所以二者雖然可以雜交,但是它們的後代會像獅虎獸壹樣不具備繁殖能力。因此,雜交育種這個方向顯然是行不通的。
總結麝香鴨、番鴨、疣鼻棲鴨其實都是壹種鴨,只不過疣鼻棲鴨通常是指野生個體,而其他兩個名字是指馴養後的個體。當然,旱鴨也是指番鴨,因為在人工飼養下,被馴化後的番鴨依然具備飛行能力,所以為了減少損失,大都采用旱養的方式。
番鴨屬於旱鴨嗎?
以壹個農民的角度來看問題,番鴨屬於旱鴨,但旱鴨不是只有番鴨。正如壹個威名遠揚的哲學問題:白馬是馬,但白馬非馬,都是在折騰智商不夠的,讓人早生華發呀。
我們這裏都把番鴨喊做旱鴨,因為這個家夥有水最好,無水也能生存,在旱地上也算得上條漢子。顧名思義就稱之為旱鴨,可謂是名得其所。聽說,這家夥葷素不忌,連讓人望而生畏的小蛇也能拱而食之,真是威武。,壯哉!!!飛起來也是厲害,所以養得足夠大足夠老了,我們還要幫它剪點翅膀了,要不然飛得老遠,太難抓了。
實際上,番鴨的祖上十八代都是在水中生存的,後來由於生存條件所迫,逼上旱地,慢慢地沒有水也可以生活。但是天賦本能,番鴨都是天生的遊泳高手,在水裏生活更加毛亮皮美,當然肉質更緊實了。何況在水裏KKOO,更 健康 更能保護母番鴨。
前幾年,我們這裏比較流行養幾個旱鴨給自己吃,覺得旱鴨耐粗飼,瘦肉也多。但是現在,風水輪流轉,覺得很容易肉質變柴,反而喜歡上水鴨了。拿水鴨來搞點血漿鴨,美得那個美滋滋呀,很是能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