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粉,在我原有的認知裏,是那些西式快餐店裏的壹種調味粉,基本印象是黃色,香,略帶辣,僅此而已。
而原來的我,在飲食方面,頗有些“愛國”思想,我覺得我們的飲食文化和調味技術是最博大精深的,對任何舶來品都持著壹種排斥思想,麥當勞、肯德基風靡世界,是他們的事兒,與我無關,那時,壹兩年我都不會吃壹次所謂的“洋快餐”。
當時我認為這是對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的壹種堅守,還為此感到頗為悲壯和自豪,雖然我看到那些西方風格的快餐店,每天都門庭若市,自己也感到奇怪。
咖喱也就作為舶來品中的壹部分,被“愛國”的我排斥了多年,甚至我都不能確切地知道它到底是什麽味兒。
後來隨著自己的眼界逐漸開闊,以及學習的進壹步加深,我才明白自己原來的思想是多麽的幼稚,自己內心那些所謂的“堅守”是多麽的狹隘,老祖宗的東西不用我們這麽固步自封的來守護,因為我們的智慧先人們給我們留下的思想原本就是胸懷天下,博采眾長,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真諦!
這樣,我才開始了我的“無界限學習”,不排斥任何先進的東西,重要的是從中能體會到什麽樣先進的思想和實用的方法,從中提煉出能升華我們自己的東西。
例如說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咖喱,當我經過細心學習後,才知道它並不只是我認為的那種“洋快餐裏的黃色調料”,而是壹個系統的調味風格,“咖喱”這個詞,來源於南印度的坦米爾語,屬於音譯,大概意思是“很多成分在壹起的調味品”。
在印度,東南亞,現在的歐洲,美洲,都有著各種風格的使用,尤其在它的發源地,印度和東南亞地區,被很多廚師形容成“味道的靈魂”,很多自創的咖喱配方,都是密不外傳的。
這個有些類似於我們的“十三香”之類的調味品,但我個人感覺在使用概念和範圍上,它似乎更寬泛壹些。
咖喱的風格主要來自於咖喱粉的配比,我這裏恰恰有幾種咖喱粉配比的收藏,甭管他是不是秘方,出於***同學習的目的,拿出來我們壹起體會壹下吧!
1、南洋增香咖喱粉:
姜黃60克,香菜籽20克,肉桂10克,小豆蔻10克,葫蘆巴5克,芹菜籽5克,小茴香5克,辣椒粉5克,黑胡椒5克,八角4克,丁香3克,所有調料炒幹出香磨粉。
看到這個配比,懂些香料的朋友,第壹印象會是什麽?香唄!,都是增香料能不香嗎!
我還說給大家我自己的壹個秘密,我用這種咖喱粉為調味品,調配咖喱汁,開發了壹種“咖喱涼皮”,又是我這個“天馬行空”的左撇子的壹個創意,口味可是不錯!
後來由於其它原因(絕不是口味原因)還沒來得及上市場,這可能是個潛力股喲!感興趣的朋友自行研習。
2、歐式魚調味咖喱粉:
姜黃17克,姜粉5克,香菜籽5克,芥菜籽4克,小豆蔻3克,小茴香2.5克,葛縷子2克,芹菜籽2.5克,紅辣椒粉2.5克,葫蘆巴2克,肉蔻衣2克,丁香1.5克,肉桂1克。
3、印度羊調味咖喱粉:
姜粉10克,紅辣椒粉12克,蒜粉10克,香菜籽粉6克,黑胡椒粉6克,千裏香粉5克,印度香辣粉3克,混合均勻用於燒烤羊肉。
幾種風格的咖喱粉配方,大家自行體會學習壹下吧,還是強調壹句,裏面的數字,不要理解為具體克數,是搭配比例,根據制作量增減就行。
自然門 美食 e族 壹心壹意做價值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