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壹期間,濰坊這裏舉辦著很多的活動的,相信大家只要來這裏旅遊的話,就壹定會很充實的,具體都有哪些活動呢?小編就帶著大家壹起來了解壹下吧!大家也好知道自己去哪裏玩!
2019濰坊十壹有什麽活動景點推薦安丘市輝渠鎮小麥峪村山谷裏的村莊,大多叫“峪”,小麥峪就是安丘市輝渠鎮西南的壹個小山村。“小”,全村***壹百來戶人;“山”,沂蒙余脈綿延至此,已成丘陵,環村皆是。民間傳說,元末明初將軍李士禎之女李佰翠隱居在此,村名因此由小女峪、小妹峪傳承沿用演變至今,稱為小麥峪。
想要進入這座村莊,車子要開過盤旋起伏的山路。村子依山而建,村民就地取材,開山鑿石,因此整座村落的布局風格,傳承著石器時代的“基因”。石板鋪就的村路,已經被歲月打磨得溜光;石頭壘成的房屋,塵封了壹段段山村往事。石碾、石磨、石橋石頭是大山的符號,也成了這座山村的特色。山裏景色“質樸”,村子裏谷子地在山坡高處沐浴著陽光,遠處的大豆長得籽粒飽滿。溪水從山上的含水巖層斷面流出,汩汩不絕。數個泉眼沿著水脈發育,錯落有致,成了村中壹道獨特的風景。小溪清澈見底,逐漸匯集成河,在村中蜿蜒流淌。幾只鴨子撥水而來,看上去有點江南水鄉的意味,又被稱為“小九寨溝”。
另外,這兒還有榮獲“國家地理標誌”稱號的“望海山”小米。村子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高品質的小米。新米熬粥,濃香醇厚,賞完美景,別忘了來壹碗正宗的“望海山”。
河道、山坡,莊稼、牛羊,被小狗依偎著打盹的老人,叫賣著小米、柿子的農婦和沈睡的小石板路這裏的壹切,就放佛壹首淺淺訴說鄉愁的歌謠,等妳來聽、來看、來品味。
青州市廟子鎮黃鹿井村在省道膠王路北側,坐落著壹個小山村,青州市廟子鎮黃鹿井村。這座古老的村子被群山環抱其中,山上植被茂密,植物種類繁多,村內擁有大量的古建築、古樹、石板路遺存,流傳著各種古老而美好的傳說。
黃鹿井村是典型的山區村。村內山青水秀、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村前有壹水庫,村後靠山,因“前有照後有靠”,被譽為風水寶地。山澗奇花異草豐富,雜生植物滿山遍野,溪水長流不斷。
歷史上的黃鹿井人才輩出,舉人、秀才朝朝可見,至今村內還保留著不少具有傳統文化印記的古建築。這裏有清朝舉人李良棟的故居和李氏祠堂,有康熙三十七年修建的關帝廟遺址,有流傳著美麗傳說的帶有37道繩痕的古井,有保存完好的清朝三老奶奶貞節牌坊每壹處景點都有壹段神秘的傳說,如果妳到了村莊,壹定要聽當地的老人講壹講。
另外,黃鹿井村村中央還保存有完好的古院落和古石板路500多米,古圍子墻200多米,古大門樓10多個。來到這座寧靜的小山村,妳可以和村民壹起放羊、參加生產勞動,可以帶著家人和孩子嬉水、摸魚、采摘果蔬,品嘗地道的農家美食,參加篝火晚會。壹磚壹瓦,壹草壹木,壹個傳說,壹段歷史,壹種文化。黃鹿井村就像壹處世外桃源,等著妳來尋找兒時記憶,品味古村文化。
青州市邵莊鎮刁莊村在青州市邵莊鎮南8公裏,有壹個四面環山風景秀麗的村子——刁莊村。宋仁宗年間,部分村民從河北棗強縣遷居至此,明初立村,因村中多刁姓村民,故稱刁莊村。
刁莊村村旁有壹座海拔528米的雀山,面積約10平方公裏。雀山山勢險絕,林木茂密,以自然生態美著稱,兼有依山而建的院落和附洞而設的景物。雀山還定期舉辦大型山會,常年遊客不斷。
據介紹,雀山風景區主要由白雲洞、爐姑廟齊公堂、晏嬰井、放馬場、百步石、文昌閣、文筆峰、墨盒泉等景點組成。白雲洞因秋夏時節常有白雲從洞中飄出而得名,洞室高、寬各10米,深達300多米,相傳是宋代任道庵歸隱修仙的地方;玉皇洞高20多米,底層是樓梯,二層是三官圖,上層是玉皇閣;齊公堂是壹個高、深各40米、寬60米的山洞,相傳春秋時期,齊景公曾在這裏指揮作戰。
雀山珍珠泉常年滴水不斷,是天然礦泉水源地;晏嬰井是壹組深山泉眼,泉水常年湧流,相傳齊國的相國晏嬰為解士兵之急,指地為泉;千畝放馬場是海拔400多米丘陵地區壹處高原盆地。此外,山上還有文昌閣、青龍山、筆架山等古跡景點。在雀山腳下,有壹片“千年流蘇林”,這裏的流蘇樹***有67棵,最小的樹齡在百年以上,最大的壹棵長在白雲洞旁,樹冠面積達400多平方米,不少遊客都會在這裏駐足拍照。
昌邑市蔔莊鎮夏店街村“夏店驛真四方,中間如山崗。東有天齊與文昌,南海大士菩薩堂。西有慈雲院,真武在北方,協天大帝在中央。”刻於古剎慈雲院中的這段民謠,唱述的不僅是古老年間那些寄托祥瑞之意的傳奇,更是準確地描繪了這座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的千年古村曾經的盛世美景。
昌邑市蔔莊鎮夏店街村東西南北各壹華裏長,建築古樸、錯落有致。村內曾有五門,皆有名勝,巍峨壯觀。特別之處是站在東大門看不到西大門,站在南大門看不到北大門,成“滿街有財不透氣”之勢。十字路口西北角的關帝廟,傳說是宋太祖趙匡胤奠基所建,曾留下“上店不留人,下店留人”的故事代代相傳。
據介紹,清朝時期昌邑的工商業者,在國內率先開辟了山繭綢市場,其中夏店街成為昌邑北鄉主要的商品集散地之壹。部分商人發家致富後,在村裏蓋起了獨具特色的民居。
千年古驛,古風農商,目前村內尚存著22座清末民國時期的高規格民居建築。堂屋、黛瓦、青磚、白墻沈浸在古風和炊煙裏,造就了夏店古街滄桑的氣息,仿佛壹壇老酒歷久彌香。
“夏店民居”還是山東民居的典型代表,以獨有的規制、古樸的民居建築和內斂傳統的磚雕襯飾聞名。百年滄桑,夏店街村裏壹座座老宅古樸而恬靜,它們沒有廣廈的高大雄渾,沒有鬧市的燈紅酒綠,卻彌久愈香,沈澱出壹種時光的質感。來到古村,觸摸著斑駁的墻壁,想想那些遠去的歲月,就好像在漫長的時光隧道裏穿梭
安丘市_山鎮南官莊村南官莊村位於_山鎮東部,始建於明朝,村莊隨山勢而築,體現古人順應自然、天人合壹思想。村內壹條主街將村莊分為南北兩部分,傳統建築集中在村莊東南部,為清朝時期建造的石板房,大部分保存完整。這些清朝古建築多為三開間壹層平房,合基及外墻用石砌或青磚砌成,_墻為土坯,墻體壹般砌築到頂,窗戶為方格窗欞。房屋建築裝飾比較樸素簡單,部分山墻砌有青磚寬檐。
村中現有三棵五百年古槐,呈南北排列,每棵古槐樹圍約25米,主幹高約6米,樹冠高15米,冠幅約20米。抗戰時期,國民黨第五十_軍曾在村東建兵工廠,工人們在樹下生“紅爐”,打造兵器。因此,“三古槐”又被稱為“抗戰槐”。
古槐下有壹玄武石制成的石碾,碾盤側面有光緒年間的刻文。抗戰年代,國民黨兵工廠曾利用此盤石碾碾制火藥。石碾不遠處,有兩棵香椿樹,樹木高高聳立,樹根相握,被稱為“連理椿”。再往外走,有萬棵酸棗林,其中近百棵逾千年,最大酸棗樹樹圍70公分,樹高約5米,樹冠10余米。
在村東大安山上,有壹處仙人洞,兩個大洞口可容壹人出入,壹個小洞口像壹個小窗戶,朝向正南。洞內面積並不大,可容納十余人,最高處高度不及2米。此外,大安山上還有鳳仙洞、鳴鳳泉、仙女望、騰龍泉、臥虎泉等,每到壹處,村民都能給妳講出充滿神話色彩的故事。
大家了解這些活動後,好好的計劃自己的旅行吧!祝大家旅遊愉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