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若細數名著《西遊記》裏的吃貨,孫悟空應當要算壹位。
想當年,孫悟空大鬧蟠桃會,“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異品,走入長廊裏面,就著缸,挨著甕,放開量,痛飲壹番”,可見猴王吃貨心思的泛濫。鬧完蟠桃會,他似乎開始徹底放飛自我,又跑到老君的私人會所兜率宮,瞧見裏頭沒人,“見丹竈之旁,爐中有火。爐左右安放著五個葫蘆,葫蘆裏都是煉就的金丹。就把那葫蘆都傾出來,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後來老君得知此事,心疼的差點犯了心絞痛。
興許因為吃相過於難看,孫悟空終究遭到了玉帝清算,十萬天兵並著二郎神及西方佛祖,車輪戰連番圍剿撲殺。等待他的結局,便是壓在五行山下。
二
相較於孫悟空,二師弟豬八戒吃貨之名應該要大壹些。
他肥頭大耳的模樣,似乎滿足了人們對於吃貨所有浮誇的想象。八戒的老嶽父高老員外第壹個跳出來控訴,“食腸甚大,壹頓要吃三五鬥米飯,早間點心,也得百十個燒餅才彀。喜得還吃齋素,若再吃葷酒,便是老拙這些家業田產之類,不上半年,就吃個罄凈”。差點把家大業大的高家吃窮了。
皈依佛門之後,豬八戒的吃貨情懷絲毫未減。但凡沿途有大型的齋僧活動,他便要海吃海喝壹通。譬如原著九十三回,取經團借宿布金禪寺,“寺中聽說到了東土大唐取經僧人,寺中若大若小,不問長住、掛榻、長老、行童,壹壹都來參見。茶罷,擺上齋供。這時長老還正開齋念偈,八戒早是要緊,饅頭、素食、粉湯壹攪直下。這時方丈卻也人多,有知識的贊說三藏威儀,好耍子的都看八戒吃飯。”瞧瞧,眾人看八戒吃飯皆成樂趣了。試想此廝若在當今,料必可以做壹檔“大胃王”直播節目大火壹把。
正是因為吃貨秉性難改,豬八戒還惹出壹些麻煩事來。譬如取經團過五莊觀時,便是因為豬八戒嘴饞人參果,慫恿著大師兄當壹回梁上君子,由此鬧出了諸多事端,取經任務差點被鎮元大仙強行叫停。
三
要論西遊神話裏的吃貨之王,悟空抑或八戒,恐怕還不夠格。
這個時候,大鵬精便要閃亮登場了。
大鵬精對於美食的追求,似乎是天生的,尤其喜歡吃人。記述獅駝國來歷時,原著就有說明,“五百年前,吃了這城國王及文武官僚,滿城大小男女,也盡被它吃了幹凈”。可見,它是壹位吃人不眨眼的大魔頭。值得壹提的是,壹母同胞姐姐孔雀王,食人本事絲毫不在它之下,“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裏路把人壹口吸之”,甚至當時尚在雪山修煉的如來佛祖,差點也成了盤中餐。
大鵬精不僅吃人,而且還吃出品味,玩出花樣。尤其在唐僧肉的處置上,同道的青獅白象兩妖精,急於生吞活剝,大鵬精便連忙笑著擋住,“不許嚇了唐僧。唐僧禁不得恐嚇,壹嚇就肉酸不中吃了”,而且,列出了較為詳細的食用清單:“必須待天陰閑暇之時”、“吃唐僧要蒸整個活人”、“(蒸好)拿他出來,整制精潔,細吹細打的吃方可。”
這應該是它根據多年來吃人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心得。
要不是後來孫悟空急中生智,請來了北海龍王做法幫忙,冷氣護住了唐僧。這位白白胖胖的唐朝和尚,恐怕真成了清蒸米粉肉了。
四
大鵬精最拿手的,並不是吃人。
《長阿含經》有載,“諸龍有三苦:壹被熱風熱沙燒灼身體,二惡風暴起失寶飾衣,三被金翅鳥所吞食”。經卷裏的金翅鳥,便是大鵬精的種屬別稱,可見其最喜食龍。《增壹阿含經》又載,金翅鳥大概分卵生、胎生 、濕生、化生四種,龍也相應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四種。金翅鳥入海食龍,其實是有講究,即卵生鳥只可吃卵生龍,胎生只可吃卵生和胎生龍,濕生鳥只可吃卵生、胎生和濕生龍,化生鳥則最高級,可以諸龍通吃。《西遊記》裏的大鵬精,無疑便是化生鳥中的佼佼者,由上古鳳凰王化生而來。捕龍方法,經卷裏也有介紹,“上鐵叉樹上,自投於海,(諸龍)皆能捉之,海水未合之頃,還上鐵叉樹上”。至於如何食用,也頗為講究,“欲食龍時,先從尾而吞。”
由此可見,在神話世界裏,大鵬精可謂龍族的天敵。《西遊記》裏,如來苦心積慮地將大鵬精納為本座護法,恐怕也有制衡龍族的考量。當然,為了讓這位吃慣了三界好味的資深吃貨能夠專心皈依佛門,如來就曾安撫道,“我管四大部洲,無數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可見佛祖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