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香港小吃簡介(20分)

香港小吃簡介(20分)

糖洋蔥蛋糕

中國和香港至少有80年的歷史,所以它被稱為糖蔥餅,因為煎餅裏夾的糖就像蔥花壹樣,幾十年前是孩子們的廉價零食。

油炸栗子

炒栗子原本是天津的街頭小吃。20世紀五六十年代,許多北方人來到中國和香港,炒栗子流傳到中國和香港。如今的炒栗子已經逐漸被機器取代。

屬下

在中國和香港,賭馬在20世紀60年代蓬勃發展,“吃馬仔,贏馬仔”的口號在馬迷中流行,馬仔已成為普通大眾最喜愛的零食之壹。實際上,馬孜被稱為“薩其瑪”,它最初是喇嘛的小吃,在清朝傳入中國。

麥芽糖蛋糕

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中國香港,貧困兒童的家庭零食是用筷子從手掌大的小瓦罐中摘下壹圈麥芽糖,然後和兩塊餅幹壹起吃。十多年來沒有孩子吃過這種零食。

豆花

有1000年歷史的豆腐花可能是中國最古老的甜點之壹。以前是用吊籃賣,後來是豆制品廠自己做,後來發展成涼茶店和糖水店。

龍須糖

原名胤祀糖,據說是宋朝皇帝最喜歡的甜點之壹。因為龍代表皇帝,而糖的表面有壹層層像龍須壹樣的糖絲,所以又被稱為龍須。

白糖海綿蛋糕

據說明朝時,順德倫教有個姓梁的小販,蒸松餅時失手,粉掉了,松餅也不松了。但是大家吃完都覺得新鮮油膩,結果很快就賣完了。梁羽生把自己的錯誤改成了白糖,並蒸出了壹個晶瑩潔白的“白糖糕”,後來被稱為白糖糕。

雞蛋粉

傳統的糖蛋粉是由面粉、谷朊粉、雞蛋和豬油制成,擰成蛋粉,在炒鍋中油炸,鋪上煮沸的小麥糖冷凍而成。

丁丁塘

舊時,成都賣白芝麻糖的小商販有壹種特殊的服裝——壹把小錘子和壹個J形鐵板,這不僅是分割芝麻糖的特殊工具,也是吸引顧客的特殊道具。成都人將白芝麻糖命名為“丁丁糖”,因其諧音為“叮叮當當”。

夏吐司

蝦吐司是以蝦為餡的油炸吐司,是中國和香港英式下午茶中的常見食物,被用作三明治的替代品。在日本、越南、泰國、美國等地也可見到,但制作方法略有不同。

甜心蛋糕

老婆餅也叫東榮酥。老婆餅是圓形的,表面有壹層酥皮,裏面是冬瓜。外酥裏嫩,餡料滑而不膩。最好是新鮮出爐的。

華展蛋糕

華展餅又叫肚臍餅。壹個小的,像小飛碟壹樣圓。花糕分為兩層,下層是香脆可口的餅幹,上層是甜甜的糖。上面的甜糖呈錐形,顏色豐富,有白、綠、紅、黃四種顏色。

菠蘿油

菠蘿油是由菠蘿包發展而來的食品,菠蘿包是將菠蘿包水平切開,夾上壹片厚厚的黃油或奶油制成的。菠蘿油最美味的吃法是在剛出爐的菠蘿包中放入冷凍的厚黃油,這樣黃油就會被菠蘿包的熱量融化,並使包變成金黃色。

1.蛋撻- 2。清炒魚。

3.豬皮蘿蔔-4。燉紅薯,

5.紅燒魷魚-6。奇多

7.牛石-8。陸偉

9.熱玉米-10。炒栗子

11.豆腐花-12。油條

13.炸二-14。花生糖

15.甘蔗汁-16。馬孜。

17.莎翁,參考文獻:y80,菠蘿油...在中國和香港非常有代表性的小吃,還有奶茶。中國和香港的許多人在下午茶時間花十分鐘在茶餐廳吃壹杯熱菠蘿油和喝壹杯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