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如何指導保教主任做好教學,教科研,環創工作

如何指導保教主任做好教學,教科研,環創工作

壹、規範保教管理,提高保教質量

1.細化《幼兒園壹日活動組織規範》,轉變教師的行為方式。為了有效地把《幼兒園壹日活動組織規範》轉變為教師的行為方式。十月下旬組織五年以下的教師們在重溫《幼兒園壹日活動組織規範》各個環節對幼兒和教師要求的基礎上,開展了征集“壹句話經驗”研討活動。重點對“壹句話經驗”以怎樣的方式呈現進行了研討,在商討中教師們壹致認為,既要語言簡練富有詩意,指導作用又要能體現新《綱要》的教育理念。隨後開展分組討論,教師們結合自己的理解對各個環節的重點,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梳理了十條即“壹句話經驗”。通過研討活動更強化了壹日活動的規範意識,從而把規範轉變為教師自己的行為方式,讓孩子們在溫馨、和諧、安全、友愛的環境中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2.規範計劃制定格式,提高教師制定計劃的能力。為了提高教師制定各類計劃的能力,力求把計劃訂得更細,更實,更規範,便於教師操作。期初查看各類計劃,體鍛計劃、健康計劃、專用教室活動計劃和班務計劃等,檢查中發現了壹些問題,壹是計劃制定格式不規範,二是缺乏計劃制定的目的性、系統性,針對性。三是計劃內容和指導要點不明確。為此,本學期重點對體鍛計劃、健康計劃、專用教室活動計劃和班務計劃在制定格式上進行了規範化的管理。壹是加強培訓,提出改進意見,在操作層面上更清晰。二是加強個別指導,指導教師制定計劃,做到目標有效落實,讓計劃更具有操作性。三是提供樣本,讓計劃更規範。作為領導,只有在檢查的過程中善於發現問題,才能提出有效的策略,使得管理更有實效。

3. 嘗試開展開放式晨間戶外區域體育運動區。創設開放式區域運動環境,讓幼兒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器械、玩伴和遊戲方式,分享不同運動環境的資源,為幼兒創造性活動和合作活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條件。上半學期我們打破了以班級晨間運動區活動的模式,充分利用園的場地、環境資源,將場地劃分為投擲區、球類區、拓展區、車類區、鉆爬區、跳躍區、走跑區、攀爬區、平衡區、圈類區等十個區,讓幼兒在與環境、材料的互動中大膽活動,快樂合作,自主遊戲,幼兒真正體驗到了“快樂體育”。但在活動中也發現了壹些問題:壹是有部分幼兒對每壹體育活動器材特感興趣,不願意去嘗試其它活動器材,動作發展的均衡性受到了壹定的影響。二是教師對混班玩的指導不得力。三是幼兒玩法單壹,教師對器材的玩法也不很熟悉。四是缺乏前期理論學習,教師的教育理念滯後。經大家壹起研究決定:下半學期起,改變活動模式,在組內嘗試開展按班級劃分區域活動,壹周內分地域輪流玩十個區,這樣有利於幼兒小範圍內選擇各種活動器材,也便於在老師的觀察指導下讓幼兒有目的地玩,有效促進幼兒動作的發展。

4.加強保教常規調研,提高保教質量。

(1)調研隨堂課,發現問題,做好專業引領。為了進壹步了解教師對課程的執行能力。十月初,隨機觀摩了代課老師組織的體育活動《跳花桿》,不論從組織形式、教學方法還是教師的教育理念,都不符合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新《綱要》理念下的教學方式。為了把這支工作剛滿壹年的師資隊伍帶動起來,盡快提高她們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我們充分利用園內骨幹教師資源,借助骨幹教師的力量,通過觀課、評課等形式,讓她們了解開展體育活動的基本模式,以及如何正確恰當處理好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的關系,從而有效地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通過搭建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幫助代課教師盡快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並能在以後的工作中學之以用。

(2)隨機調研角色遊戲,有效提出改進策略。結合我園“十二五”課題,為進壹步了解我園《角色遊戲與主題教育活動自然融合的實踐研究》課題的實施狀況,十壹月初隨機調研了大(1)班角色遊戲,遊戲主題能跟隨課程主題,生成了“寵物商店”,提供了壹些毛絨玩具,營業員主動熱情接待顧客,買賣非常熱鬧。但在遊戲過程中發現:幼兒遊戲情節單壹;缺乏交往語言;材料成品多,半成品少;教師觀察指導沒有重點,過多去幹擾幼兒的遊戲行為。活動後,與帶班老師進行了溝通交流,針對問題提出了改進的策略: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師預設主題與幼兒生成主題相結合,與幼兒壹起商量、討論***同構建遊戲主題,創設環境,收集材料,商量玩法,從幼兒原有生活經驗出發,將遊戲主題與其它主題有機聯系,相互滲透,充分挖掘遊戲的價值點,把遊戲主題做大,把主題性學習內容在遊戲中延伸。同時要與孩子***同建立規則意識,學會禮貌待客,發展交往語言。教師參與幼兒遊戲活動,推進情節發展。提供半成品材料體現自主性、創造性。

(3)隨機調研班級常規,現場開展常規教育。班級常規管理是教師日常工作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班級擁有良好的常規是形成文明班集體的前提,是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保障。為提升小年輕老師的班級常規管理能力,十壹月初行政領導隨機觀摩調研了新教師蔣皓組織的半日活動。主要問題是新教師缺乏組織、應變能力,缺乏與孩子的語言交流互動,班級管理顯得很亂。之後業務主任親自出征,發出語言指令,幼兒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通過手指遊戲集中幼兒註意力;運用表揚的方法,規範幼兒的行為;發現孩子有點滴進步,及時鼓勵;用敏銳的眼睛捕捉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然後通過“問題版”的形式引導幼兒說說這樣做好嗎?為什麽不好?應該怎樣做才對?然後通過動作演示規範幼兒行為,習得方法。通過現場指導,實地演示,給青年教師展示了有效管理班級常規的好方法。活動結束之後對新教師半日活動的組織開展進行了溝通,並提出了壹些建設性的意見。首先,要求她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地位,親近幼兒,做孩子的好朋友;其次,要學會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及行為表現,發現問題,隨機教育;再次,建立必要的規則意識,如通過音樂、手指遊戲等形式穩定幼兒情緒;最後,加強與班主任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養成勤問、善思、好學的好習慣,不斷豐富內涵,提升班級管理水平。

(4)接受中心保教常規調研。為進壹步深入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加強中心各幼兒園的交流研討,推進幼兒園常規管理規範化、精細化、科學化,十月下旬,中心全體行政人員與保健老師對我園開展了全方位的常規管理調研。本次調研活動主要從教育教學和後勤保健與安全衛生兩個層面分兩組進行。調研組人員實地查看了教師和孩子們在晨間戶外鍛煉中的互動情況,保育員、食堂人員的工作常規及操作流程,查看了各班區角遊戲活動的環境創設與材料提供情況,聆聽了老師們的隨堂課,觀摩了角色遊戲的組織與管理。活動後行政人員壹行仔細翻閱了我園的各項工作臺帳。在調研匯總過程中,調研員們對於我園在園所常規管理、園舍環境的整潔優美、幼兒活動常規的有序及各方面的良好習慣的養成,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針對角色遊戲材料的投放上出現的問題,也提出了壹些整改意見,並有效地落實到工作計劃中,做好整改工作。

5.做好專用教室檢查和整改工作。在專用教室使用過程中,不定期地對專用教室的環境、材料、專用教室記錄表進行了檢查,對於發現的壹些問題,如:①科探室缺乏壹些光聲影材料,如光盤、顏料和瓶子、小汽車、木板、地墊等;探索性缺乏材料。②圖書室壹是圖書未能按標記整理;二是環境創設較成人化,缺乏童趣;三是椅子太多;四是圖書量太多。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重點對圖書室進行了整改,我們邀請在理念上和想法上比較有創意的老師壹起參與整改,提出自己的想法,力爭在環境創設和格局上體現童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創設壹個適宜、溫馨的閱讀環境,讓幼兒三三兩兩坐在地墊和椅子上看書,享受閱讀的快樂!同時在材料的投放上做了調整和管理,首先將現有的圖書分類整理,投放適量的、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看的圖書,並貼上標簽。其次加強圖書管理,引導幼兒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並學會收拾和整理圖書,要求幼兒按標簽學會收拾整理圖書。

6.開展“幼小銜接班級常規交流”研討活動。從幼兒園大班進入小學是孩子人生的壹大轉折,為了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使孩子能夠順利地渡過“幼小轉型期”,十壹月下旬,浮橋鎮牌樓小學壹年級的部分教師在張偉校長的帶領下來到我園進行“幼小銜接”交流研討活動。首先,老師們觀摩了由大班組吳艷老師執教的兩個活動。觀課之後,牌小的低年級老師和我園大班組的老師主要針對幼兒學習習慣問題進行了切磋和研討,真切感受到了幼兒園與小學在教育教學模式上的巨大區別,深入探討了幼兒園與小學在課堂教學形式和幼兒學習方式兩大方面銜接的最佳途徑,並針對當前小學低年級新生存在的突出問題,分別從幼兒園與小學的主要差異、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方面做了深層次的交流與研討。並與之後的周壹,我園教研組長和大班各班主任在園長的帶領下,參加了小學壹年級的聽課活動,兩校老師圍繞“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行了再次的探討,為了有效地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提出了壹些建設性的意見。我們將加大常規管理力度,與小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協調好各方資源,***同為孩子能自然、順利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創造良好條件。

二、加強課程管理和建設,優化課程計劃

1.開展主題前審議工作,確保集體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在每個主題開展之前,各組教師在認真研讀主題說明,理解主題脈絡的基礎上,認真制定主題教學目標,並分階段組織實施。結合階段目標合理選擇、設置課程內容,做好周課程計劃審議,為了有效地體現課程內容的均衡性、適宜性、合理性、層次性、系統性。在組長審議的基礎上,業務園長再次審議,針對出現的問題,如:活動內容安排不合理性、主題重點語言表述不簡練,未能突出主題重點;周計劃未能體現班本特點、文字格式不規範等,及時與組長溝通交流,同時把出現的***性問題,以短信的形式告知教師,從而提高教師制訂計劃的能力,確保課程質量。

2.隨機調研教師集體備課,規範備課制度。為了規範集體備課制度,要求教師在壹備的基礎上交流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針對困惑,通過集體的智慧商討解決。於是業務園長於十月中旬參加了中班組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中發現了壹些問題,未能帶著問題參與研討,影響了集體備課的質量。然後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現場提出整改措施,要求主備老師將教案周壹之前發到群上,平行班教師修改審議,發現問題做好記錄,讓教師帶著問題來參與集體備課,從而有效提高備課質量。

3.結合“節日”開展主題教學活動。結合《指南》要求,本學期各年級組主要圍繞兩個節日“國慶節”和“中秋節”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大班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花好月圓慶中秋”親子活動,為了讓幼兒了解“中秋節”這個傳統節日的來歷,感受和傳承祖國的傳統文化,本次活動壹改教師講幼兒聽的模式,而是讓家長參與介紹中秋佳節的來歷、風俗習慣以及《嫦娥奔月》等故事,讓幼兒了解了中秋的來歷與傳說、知曉了中秋節的許多趣事。小朋友還為爸爸媽媽帶來了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接下來的戶外親子遊戲可受小朋友歡迎了!螃蟹夾球、玩玩手腳板、打保齡球、接力賽……和爸爸媽媽壹起做遊戲、慶中秋,真開心!活動最後,小朋友把自己親手制作的祝福卡送給家長,和爸爸媽媽壹起品嘗月餅、分享月餅,感受月餅的不同口味。分享環節情意濃濃,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也加深了孩子們對中秋節的了解,感受到節日的熱鬧氣氛,體驗到我國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此活動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