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她是壹位和藹可親的人,永遠帶著蒙娜麗莎式的微笑。她是我的英語教師——丁燕燕老師。
丁老師看起來好像有30歲了。中等的個子,梳著短發,身材微胖。她長著壹張中國人特有的普普通通的臉龐,橢圓的,高高的鼻梁,薄薄的嘴唇。她那蒙娜麗莎式的微笑,令人難以忘懷。細細思之,她比蒙娜麗莎笑得更燦爛壹些。
她在英國學習了6年。好像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發展的空間受到影響,她選擇了回國。
認識她很偶然。2008年春季,我上小學二年級,爸爸帶我去雅思學校,想測試壹下我的英語程度並找壹位老師教我。壹到雅思,我見到的第壹個人就是丁老師。雖然我們沒有說話,但她的微笑仿佛正在跟我說話壹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時,雅思學校的黃校長——壹位留學新西蘭的語言學碩士,用英語詢問我,問我會不會說中文,我搜腸刮肚地用英語和她交流。丁老師在旁邊聽到,很好奇,便用英語和我交談起來。從交談中,我感覺到她很喜歡我。
然而,那次雅思學校並沒有安排丁老師給我講課。壹個偶然的機會,教我英語的符老師回新西蘭去了,爸爸向學校提出,請丁老師來教我。這樣,丁老師便成了我的英語教師。
丁老師講課跟以往的老師不太壹樣,她不完全拘泥於教材,著重從3個方面來培養我。先是培養我的英語思維。講課時,她完全用英語給我講,要求我盡力忘掉中文。當我聽不懂時,她盡量用我能聽得懂的詞匯,讓我聽清楚。她還重點訓練我的口語。當時我已經學完了《國際劍橋英語教程》第壹冊,她並沒有接著給我講第二冊,而是找來了美國教材《Side by Side》第二冊、第三冊。她告訴我,要想學好英語,壹定要了解、熟悉西方文化,把英語學習放到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之中。她主要是給我講解《聖經》。她還送我壹本英文原版的《我的聖經故事》,要求我每天翻譯壹段聖經故事。
我最喜歡聽她給我講聖經故事了。上課伊始,她先是讓我用英語復述聖經故事,然後再給我點評,糾正錯誤。有時,她還用達爾文的進化論與《聖經》相比較來講解;有時,她還用瑪雅文化與《聖經》相比較來講解。她經常給我講什麽是真、善、美……什麽是假、惡、醜……後來我才知道,她是壹個虔誠的基督教徒。
每次上課,我都會帶壹些各地的風味小吃,或果脯、或茶餅、或巧克力、或糖果……她會欣然地接受。她壹邊微笑著,壹邊品嘗著美食,壹邊給我講故事。壹次,我和爸爸,丁老師和她的愛人張老師,還有壹位日本人石先生在壹起吃飯。她說,在國外生活的時間長了,回國後最想吃大白菜和豆腐。
爸爸告訴我,在他所認識的知識女性中,丁老師是知識最全面、修養最深的壹位。爸爸曾想請丁老師私下到我家或到她家單獨給我講課。丁老師卻說,既然她在雅思講課,就不能拋開雅思,這與《聖經》的義理不相符。
現在的老師又認真地撿起了“師道尊嚴”。這是非常正確的,無可厚非。“師道”不必多說,不外乎是“傳道”、“授業”、“解惑”,最起碼也要做到“文以載道”。“尊嚴”,就得要鄭重地說壹說了。“尊嚴”怎樣而來?是靠板起面孔、聲嘶力竭地訓斥學生?還是靠打手板?還是靠給家長打電話,讓家長修理學生?我常想,板起的面孔的後面似乎隱藏著什麽?
美中不足,丁老師只給我講了幾個月的課。她要回河南去了——因為她要生小弟弟了。她曾跟我爸爸說,她年紀稍大了,沒有小孩兒,所以非常喜歡Tim(我的英文名)。我爸爸也非常誠懇地請丁老師給我講課,以彌補他在英文和性格、修養方面的不足。
遺憾總歸於遺憾,我時刻想念丁老師那蒙娜麗莎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