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贛州旅遊時,除了打卡贛州古城墻、老浮橋、八景臺、漁鼓臺等景點外,我對贛州的美食和小吃也印象深刻,尤其是位於漁鼓臺歷史文化街區的“客家大院”,在這裏我品嘗了許多美味的客家美食。
裕固臺歷史文化街區,歷代贛州縣衙所在地,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跡遍布。現為中國商務文化產業發展示範街區,彰顯贛州文化特色。
相信很多去過贛州的人都來過這裏。客家院落與整個漁鼓臺歷史文化街區的建築風格壹致,且有不少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建築。
說起漁谷臺,就不得不提辛棄疾在江西任職期間遊覽過漁谷臺,並寫下了著名的《菩薩蠻》壹詩。
走進客家大院,就像走進壹個大家庭或市場。裝飾和布局特別簡單優雅,頭頂上懸掛的壹串紅色燈籠特別喜慶。早在2016,《客家大院》就曾登上央視。當時,這裏的“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的現場報道使更多的人了解了這個地方和客家特產。
毫不誇張地說,這是壹個網絡名人打卡點。內部硬件設施很有特色。白墻黛瓦的紅燈籠處處透露著古色古香的氣息,面積也很大。整個客家大院占地約8畝,用餐環境也布置得別具壹格。妳可以在宗祠用餐,也可以顯示客人的尊嚴。
食物的種類也非常多樣,尤其是這裏的“鄉愁客家宴”,這裏有18個具有贛南獨特客家美食特色的景點和菜肴。仿佛妳足不出戶就走遍了贛南,這也是客家庭院最大的特色。難怪央視也來這裏采訪和報道。
當然,這些美味的菜肴也經過了精心的改良。在保留傳統菜肴的基礎上,將贛南美食的特色與當地習俗相融合,很好地展示了贛南各地的飲食文化。這很好,獨特的“贛州味道”讓人大飽眼福。
與我們過去在餐廳點餐的方式不同,它更像是壹個美食廣場或自助餐。食物放在院子裏,分成不同的區域。特色菜、小吃、炒菜、砂鍋、主食種類繁多,可以直觀地看到食物和制作過程。
如果妳看到妳喜歡的菜,妳只需要拿著菜前面的竹簽。棍子上包著紅紙,上面寫著菜名。然後所有的竹簽都可以交給服務員下單。這種方式給人壹種很有特色的感覺。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豆腐皮。在這裏,妳可以現場看到豆腐皮的制作方法。豆腐皮是浮在豆漿上的壹層薄薄的豆腐皮。用長竹竿輕輕壹挑,壹整塊豆腐皮就被挑起來了。看似簡單,但如果妳真的開始做了,可能就行不通了。
贛州有很多好吃的美食小吃,包括三杯雞、客家釀豆腐、贛南炸魚、魚粉皮、瓦罐煨湯、油炸鴨、糯米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