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個是全食,用食物拉屎印象更深刻。而且不吹不黑,K哥做飯,必備!
二是養寵物。K哥自己養了兩只貓,每天親親抱抱~
然後是車。
用汽車可能不太合適,因為我的觀察名單上有汽車,摩托車,甚至大飛機。
所以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壹個英文單詞——Vehicle?比較合適,交通工具!
沒事的。看看修改過的相聲最好的版本。放B還是很好玩的,留聲機界最好的那種。
當然,今天不是關於劉瀏兄弟,而是關於馬力機器。
這段時間,K哥在解決“個人事件”時,總能刷到壹個叫皮哥的博主。雖然他不關註,但他總能刷到。。。
視頻內容是各種改裝車,不管是ECU壹階還是二階,都去成都拉馬力機。
看的人不少。嘿!
這是馬力視頻第壹集可以測試的,不過K哥依稀記得還有更早的。
為什麽看到壹個拉馬力的機會那麽有趣?
正如視頻中所描述的,大多數人來時快樂,去時悲傷。
現在最火的性能改裝就是“刷個程序”,但是刷ECU,有沒有改進就看店家的良心和壹張嘴了。
“我的車是2.0T,什麽都沒變,只刷了壹個ECU,現在保守估計增加了100多馬力!百公裏加速4秒合適!”
“妳上過馬力機嗎?”
“不行!”
然後真的上了馬力機,發現刷ECU後的馬力比原廠的小。。。
是不是很有意思?我們的幸福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
比如寶馬425的車主,刷程序的商家告訴他,如果車輪上沒有250,就退錢。結果車主臉都綠了,只有222馬力,三個二。。。
所以為什麽不直接刷完在馬力機上測試呢?妳為什麽不再做壹次測試?
沒那麽簡單。首先,刷ECU最早興起於國外,技術相對成熟穩定。其實國內很多節目都是國外的。
然後,我們國家現在改裝車的數量也不算少,能寫ECU的商家也不少,但是!這個要害可是來了——馬力貴!目前國內有20馬力左右的發動機(數據存疑),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
可以說,大部分商家寫完程序後通過馬力機刷測不到數據,馬力和扭矩全靠店口。。。
靠譜不靠譜,靠良心。
上圖是當年K哥刷第壹單的現場照片。點擊圖片可以跳過去看當時的文章。
當時我在寫程序的時候,K哥還問我能不能開馬力機,哥們告訴我可以,加1500?。
所以這就是為什麽即使有馬力的機器也很少有人會跑——還是貴!
不過這哥們也教了我壹個比較可操作的方法,判斷寫出來的程序有用沒用:讓店家帶妳刷前測三次百公裏加速,取中間值,刷完再測三次,然後對比時間看有沒有提高。。。
其實在壹般的認知中,馬力機的作用就是拉馬力,也就是測量驅動輪的輸出扭矩並計算出馬力值,最終生成兩條曲線。扭矩輸出曲線,馬力輸出曲線。
猜猜這是什麽?
馬力曲線是全油門畫的,馬力機畫的曲線只給出壹個結果。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這臺發動機的動力點在哪裏,扭矩曲線是平坦的還是峰值,曲線是鋸齒狀的還是平滑的。
所以拉馬力是馬力機的壹個重要功能,但不是全部。
馬力機原名測功機,壹般分為滾筒式和場地式。根據K哥在網上查到的資料?——
滾筒型簡單的理解就是測試汽車動力通過驅動輪的半軸輸出多少動力,而不是車輪上的動力。
簡單說就是把驅動輪拆下來,在它的半軸端裝壹個專用接口,然後拿壹個大液壓泵馬力的機器到那套,對接。可以自己補對接流程,為了車輛的流暢度四個都對接。然後通過測功機中的液壓油,驅動輪半軸帶動機器中的油泵轉動,使內部的油開始攪動。此時通過檢測內部油壓來換算扭矩和馬力,得到汽車半軸輸出的動力。
Dynopack馬力機器
然後是場地式馬力機,也就是國內外經常見到的滾筒式負載馬力機。這種機器壹般是渦流式的。簡單來說就是讓車在機器上跑,跑的時候通過電渦流機內部的反轉來測量車輛動力數據。
HDP工作室的Dynojet馬力機器
但是相對來說,這兩個家夥都有缺點。由於滾輪式缺少輪胎,半軸輸出的功率應與輪胎數據壹起計算,以獲得正確的結果。因為帶輪胎跑,場地類型相對更貼近實際使用,但如果車輪動力輸出過大,輪胎抓地力不夠,可能會出現打滑,計算會不準確。
還有壹點,馬力機也是會騙人的。
馬力發動機有壹套運行邏輯——基於更高的進氣溫度,馬力的輸出會減少。
馬力機正常測量馬力,然後得到壹個實際馬力值。然後電腦會把測試儀輸入的進氣溫度和實際的室溫進行對比,把缺的馬力補上。
網上有個例子。在Dynopack設置界面中,進氣溫度設置為比實際溫度高30度,原本輸出200匹的車在馬力機上會輸出210匹左右。。。
所以,找壹個靠譜的店很重要,是不是居心叵測?!
k哥刷完程序還沒上過馬力機,感覺——註意。真的感覺很快。
什麽時候想找個馬力機拉壹下,看看是驚喜還是震撼?
到時候我給妳現場直播。好吧!
如果妳也喜歡汽車內容,別忘了關註我們的數字:公裏時速?每天都有深入實用的汽車內容。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