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西藏山南市瓊結縣人口約多少萬

西藏山南市瓊結縣人口約多少萬

人口:約2萬人

人口密度:19人/km2

瓊結縣位於西藏自治區南部、雅魯藏布江中遊 南岸的窮結河谷地。總面積1030平方千米。總人口2萬人(2003年)。屬於山南地區。

縣人民政府駐瓊結鎮瓊結雪居委會,郵編:856800。代碼:542325。區號:0893。拼音:Qiongjie Xian。

瓊結縣基本概況 瓊結縣地處西藏南部、雅魯藏布江中遊南岸的窮結河谷地。面積1030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8萬畝,草場面積1.3萬畝,林地面積0.7萬畝。總人口近1.7萬。轄8個鄉,35個村民委員會。

瓊結藏語意為"房角懸起多層"。第八代藏王辭世後被葬在青域,建起第壹座藏王墓。從第九代到第十五代贊普時期,先後在瓊結青瓦山上修建了6座王宮。到6世紀末,在瓊結建立了匹播城,這是西藏最早的城堡。吐蕃時期,瓊結屬於約茹青哇於域區的青隆千戶所。公元1268年,薩迦地方政松在瓊結縣的唐布其鄉壹帶設萬戶府。14世紀中葉,帕莫竹巴地方政權在瓊結建宗。西藏噶廈政府時期,瓊結為壹大宗,屬於山南基巧管轄。1957年瓊結宗改為瓊結縣。1960年隸屬山南專區管轄。縣府駐瓊結雪。

該縣處藏南谷地,雅魯藏布江中遊的瓊結河流域。西、南、北三面環山,東面為狹窄谷地。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3900米左右,最高海拔6450米。屬高原溫帶半幹旱季風氣候區,有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日照時間長,幹濕季分明,降水集中,氣候幹燥,冬春多風等特點。年無霜期125-153天。年日照時數2830小時。年降水量345毫米自然災害主要有旱、洪水、冰雹、病蟲等。

礦產資源主要有水晶石、玉石、鉻鐵等。野生動植物有羚羊、黑頸鶴、水獺、天鵝、禿鷲、獐子、蟲草、貝母、雪蓮花、麻黃等。

瓊結以農業為主,是山南地區糧基地縣之壹。農作物主要有青稞、冬小麥、春小麥、豌豆、蘿蔔、土豆等。畜牧業以飼養牦牛、犏牛、黃牛、綿羊、山羊為主。經濟林面積150畝,有蘋果、梨、桃等。工業以民族手工業為主。主要產品有水桶、水壺、藏櫃、茶碗、手鐲、項鏈、香爐、酥油燈等250多種。個別產品榮獲國家'星火計劃'銀質獎。

澤下公路貫穿全縣,是境內的主要公路。另有縣道2條、鄉道18條,全長總計180公裏。

瓊結鎮也是著名的古城堡所在地,面積0.5平方公裏,人口近500人。商業、金融、郵電、氣象、醫院、學校等公***設施齊全,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自然地理

瓊結縣地處藏南谷地,雅魯藏布江中遊的瓊結河流域。西、南、北三面環山,東面為狹窄谷地 。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3900米左右,最高海拔6450米。

瓊結縣處藏南谷地,西、南、北三面環山,平均海拔3900米左右,最高海拔6450米。

瓊結縣主要河流有瓊結河,屬雅魯藏布江水系。

瓊結縣屬高原溫帶半幹旱季風氣候區,有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日照時間長,幹濕季分明,降水集中,氣候幹燥,冬春多風等特點。年無霜期125-153天。年日照時數2830小時。年降水量345毫米自然災害主要有旱、洪水、冰雹、病蟲等。

經濟概況

瓊結以農業為主,是山南地區糧基地縣之壹。農作物主要有青稞、冬小麥、春小麥、豌豆、蘿蔔、土豆等。畜牧業以飼養牦牛、犏牛、黃牛、綿羊、山羊為主。經濟林面積150畝,有蘋果、梨、桃等。工業以民族手工業為主,主要產品有水桶、水壺、藏櫃、茶碗、手鐲、項鏈、香爐、酥油燈等250多種。個別產品榮獲國家'星火計劃'銀質獎。

瓊結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緊緊抓住“農牧業綜合開發”、“壹江兩河”開發等有利契機,切實加強了農田水利草場的基本建設,農牧業連續多年喜獲豐收。至“九五”期末,全縣糧食總產量從“九五”初的 1803.28 萬斤,增長為 2516.38 萬斤,增長 39.54%; 油料總產量從“九五”初的 79.84 萬斤,增長為 97.72 萬斤,增長 19.9% 肉類總產量從“九五”初的 98.32 萬斤,增長為 109.04 萬斤,增長 10.9% ;奶類總產量從“九五”初的 182.64 萬斤,增長為 190 。 12 萬斤,增長 4.1% 。基本實現了糧、油、肉的自給。

在湖北襄樊市的無私援助下,“九五”期間,我縣基礎教育進壹步加強,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實現了“普六”基礎教育,圓滿完成了掃盲任務。資源保護、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得到進壹步加強,至“九五”期末,我縣***實現人工造林 11938.05 畝,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繼續推進。廣播影視、醫藥衛生、計劃生育和體育等各項事業均取得了新成績。初步建立了全縣農牧民群眾的初級保健體系。農牧區基層政權得到了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依法嚴厲打擊了達賴分裂集團分裂祖國的圖謀,基本實現社會穩定。

“九五”期間,瓊結縣委、縣政府結合瓊結實際和發展優勢,實施了積極可行的發展戰略,極大地改善了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在全縣各族人民的***同努力下,“九五”期間,瓊結縣成功摘掉了自治區貧困縣的帽子。農牧民人均收入也從“九五”初期的 693.6 元,增長為 1212.58 元,增長率為 74.82% 。在解決溫飽的基礎上,農牧民群眾的生活邁上了實現小康的大道。

“九五”期間,瓊結縣鄉鎮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邁上了規範化發展道路。至“九五”期末,我縣已發展壯大鄉鎮企業 3 家,實現產值 574 萬元。多種經營從“九五”初期的 536.05 萬元,增長為 748.2 萬元,增長 39.58% 。

瓊結縣委、縣政府針對財政發展後勁不足的實際,積極轉變理財觀念,實施了“財政自我造血”工程,財政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九五”期末,全縣財政收入為 128 萬元,比“九五”初期增長 70.67% 。

湖北省襄樊市按照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自實施開展對口援助工作以來,先後為瓊結援助資金760萬元,修建了瓊結縣城主街道、大地改善了瓊結縣落後的面貌。

行政區劃

瓊結縣轄1個鎮、3個鄉:瓊結鎮、拉玉鄉、下水鄉、加麻鄉。***有21個行政村(居委會)。

歷史沿革

瓊結,藏語意為“房角懸起多層”。

吐蕃王朝時期,瓊結屬於約茹青哇青域區的青隆千戶所。公元1268年,薩迦地方政權在瓊結縣的唐布其鄉壹帶設萬戶府。14世紀中葉,帕莫竹巴地方政權在瓊結建宗。西藏噶廈政府時期,瓊結為壹大宗,屬於山南基巧管轄。1957年瓊結宗改為窮結縣。1960年隸屬山南專區管轄。縣府駐窮結雪。根據1986年4月7日國務院國函50號批復,窮結縣更名為瓊結縣,窮結雪更名瓊結雪。1999年,瓊結雪改名瓊結鎮。

瓊結縣轄8個鄉,35個村委會:瓊結鄉、夏綏鄉、加麻鄉、白松鄉、拉玉鄉、唐布齊鄉、瓊果鄉、強吉鄉。

2000年,瓊結縣轄1個鎮、3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703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瓊結鎮 4971人、 加麻鄉 4594人、 下水鄉 3038人、 拉玉鄉 4428人。

2021年4月,瓊結縣上榜2021中國特色美食百佳縣市榜第90名。

2021年1月,《小康》雜誌社推出2021中國春季休閑百佳縣市榜單,瓊結縣位列第85位。

2019年11月,瓊結縣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2019年8月,2019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瓊結縣在列。

2017年2月,瓊結縣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