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經典魯菜:德州扒雞、紅燒大蝦、九轉大腸、蜜汁梨球清湯、柳葉燕菜、四喜丸子、壇子肉、糖醋鯉魚、壹品豆腐、油爆雙脆。
醬摩茄
醬摩茄用黑色硬茄子,用燒磚磨去茄皮,榨去茄汁,鹽腌後榨出鹽水,再投入新鮮甜缸內,半月後撈出即可,其味清香肉嫩,回味無窮。
醬包瓜
醬包瓜用未成熟嫩甜瓜作外衣,以萵苣、黃瓜、花生仁、核桃仁、瓜子仁、杏仁、藕、龍須菜、冰糖、橘餅、青紅絲為餡,裝入醬好的瓜皮內縫後,鮮脆清香,醬味濃郁。
糖醋鯉魚
糖醋鯉魚為濟南名菜之壹。廚師將活魚撈起,當場收拾,將魚用油炸熟,放入盤中,趁熱澆上熬好的糖醋汁,整個魚呈琥珀色,外焦裏嫩,口味香酥、甜酸,頗有壹番雅趣。現在,濟南的大飯店均有此菜。但以獲得國家特級酒家稱號的“金三杯”酒家制作為優。
奶湯蒲菜
奶湯蒲菜是以濟南大明湖出產的壹種質地鮮嫩、色澤潔白、味道清香的蒲菜為主料,配有苔菜花、冬菇,加奶湯烹制而成,歷來被人們譽為濟南第壹湯菜。
大舜宴
大舜宴是濟南舜耕山莊根據"舜耕於歷山" 的歷史記載,結合濟南地區的食物特產原料,運用魯菜的烹調技法設計研制而成的特色宴席之壹。整個宴席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與古樸的遠古遺風。大舜宴的主題與內涵是以鳳凰圖騰的意蘊和寓意,將整桌宴席置於祥和祺瑞的氛圍之中,使客人在享受古色古香,乃至充滿原始烹飪遺韻的美味佳肴的同時,感受到壹種古典的質樸之美。大舜宴的菜點設計由果品、冷葷、熱菜、面點等四個部分構成。果品以中國遠古時已有的品種為主,充分顯示中國先民豐碩的勞動成果。冷葷菜肴由壹個鳳凰拼盤和八個瑞鳥小拼盤構成,寓意中華民族興旺發達、欣欣向榮的景象。宴中所有的熱菜、面點均有壹段動人的歷史典故與傳說;菜肴的烹制,講究用現代的烹調技法表現出古代的烹飪風貌;用料則以中國原產為主,但在菜肴的配伍上力求借今顯古,使古老的原始食風寓以科學昌盛的內涵。整個宴席雄壯渾厚,粗獷而不失典雅,仿古而不失其新穎。雖然壹桌大舜宴不足以表現當年大舜刀耕火種、獵禽降獸、賢被四方的巨功偉業,但卻可以從這壹肴壹飼、壹杯壹盞、壹 壹飲中激發人民緬懷華夏先民的思古之幽情,從而領略大舜文化的深刻內涵與博大意蘊。
湯爆雙脆
湯爆雙脆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此菜以豬肚和雞珍為主料,加清湯烹制而成。由於主料食時嫩中偏重於脆,故名“雙脆”。
油鏇
油鏇為濟南傳統精細風味小吃。因其形似螺旋,表面呈金黃色,故名油鏇。其外皮酥脆,內瓤柔嫩,蔥香透鼻。據說濟南的油是在100多年前,由齊河縣境內徐氏三兄弟從南京傳來。為適應濟南人的口味,他們改進了配料,口味變為北方人喜食的鹹香味,頗受顧客歡迎,生意十分興隆,人稱“徐家油”。後來許多餐館廣為仿制,成為濟南風味小吃。
特點:色澤金黃,外酥內嫩,層多松散,蔥油香味濃,與餛飩配食味更佳。
鍋貼
鍋貼是壹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豬肉餡為常品,根據季節配以不同鮮蔬菜。包制時壹般是餡面各半,呈月芽形。鍋貼底面呈深黃色,酥脆,面皮軟韌,餡味香美。
武城“旋餅”
旋餅是山東武城傳統名點。相傳崇禎17年春,李自成攻打北京,路經武城。聞香下馬,帶領身邊隨從徑入小小的餡餅棚,飽餐之余,興致勃勃地看了餡餅師傅的旋轉技藝,說“妳閃持著餡餅牌子,看這做法豈不是旋餅嗎?”於是,武城旋餅因此而得名。武城旋餅選料精良,面要上等,肉要瘦肉,其制作更加講究,和面要根據四季溫度的不同掌握軟硬,並反復揉捏,餡有豬肉的、羊肉的、牛肉的,也有雞蛋的,厚如指,大如盤,色澤褐油亮,外皮油酥焦脆,內餡松軟香嫩,肥而不膩,清香可口,愈吃愈香,回味無窮。
高湯雞絲餛飩
餛飩是濟南傳統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吃法多樣,並根據配料的不同,叫法不壹。有清湯、高湯、雞絲、麻汁、三鮮餛飩等,南方也有將煮好的伊面放在湯碗內,上面放上餛飩,並點綴幾根菜心,稱之為“雲吞面”的。餛飩全國各地均有制作,但以濟南為上。舊時餛飩是濟南夜宵的主要品種,近代經營餛飩的店鋪較多,其中有名的有興聖成號餛飩館、慶雲號餛飩館,按察司街壹帶還有壹家專制炸餛飩出名的飯鋪,把包好的生餛飩放入大油裏炸成金黃色,外酥裏嫩,味道甚美。麻汁餛飩和麻汁米粉制法相似,將煮好的餛飩晾涼或用涼開水汆壹下,加入麻汁等調料,是濟南舊時夏季應時的食品。現今,專門制作餛飩的飯館已不多見,早些年很有名氣的“益發餛飩館”已經倒閉,個體餛飩攤較多,但風味不佳。
特點:湯清味醇,餡滿鮮嫩,皮薄滑潤。與油酥燒餅、油漩同食味道更佳。
禹城扒雞
山東名產禹城五香脫骨扒雞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它以制作獨特、五香風味、肉爛脫骨、營養豐富等特點而馳名,受到國內外顧客的贊賞
特點:形色美觀,香氣撲鼻、肉爛脫骨、連絲不破、肥而不膩、味美可口、余香透骨、五香風味、有滋補功能。
風味小吃
清油盤絲餅
清油盤絲餅之所以叫“清油”,是相對葷油而言,用花生油來煎烙的。“盤絲”才是此餅的造型特色。它是以抻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壹種精細面食品。制作時把面抻至極細,細如銀絲,達千余根,再盤成圓餅形,放油中半煎半烙使之變熟。然後,提起中間把餅拉散,散放盤中,撒上青紅絲、白糖即成。盤絲餅外焦裏嫩,金絲均勻,味甜爽口,是宴席上的佳品點心。
油鏇
油鏇為濟南傳統精細風味小吃。因其形似螺旋,表面呈金黃色,故名油。其外皮酥脆,內瓤柔嫩,蔥香透鼻。據說濟南的油是在100多年前,由齊河縣境內徐氏三兄弟從南京傳來。為適應濟南人的口味,他們改進了配料,口味變為北方人喜食的鹹香味,頗受顧客歡迎,生意十分興隆,人稱“徐家油”。後來許多餐館廣為仿制,成為濟南風味小吃。 特點:色澤金黃,外酥內嫩,層多松散,蔥油香味濃,與餛飩配食味更佳。
灌湯包
濟南最著名的有兩家:壹是大觀園的"狗不理包子";二是普利街的"草包包子"。著兩家經營的都是"豬肉灌湯包"。由於嚴格保持投料標準,制作精細,新出籠的包子,不變形,不塌架,油脂雖多,香而不膩。
糖醋煎餅
糖醋煎餅主要原料為小米。由於放入的香料不同,味道各異,有花生、栗子、菠蘿、香蕉、薄荷、玫瑰等不同味道。其特點,薄而酥脆,香甜不膩,色澤金黃,品種多樣,營養豐富,容易消化。
水餃
水餃是傳統的節日食品。據《濟南府誌》載:"歲時元旦,家人稱壽,食水餃,及五。"這壹習俗由來已久。濟南有俗語"迎客餃子送客面",所以餃子超出了節日食品的時限,成為著名的餐館的名吃。
餃子是壹種餡制食品,水煮至熟,故有"水點心"之稱。成熟之後食時香油醋汁,佐大蒜瓣食之,是濟南的可口美食。餃子以餡料有葷素之分。葷餡有三鮮、魚餡、雞肉、豬肉羊肉等;素餡則有全素餡和半素餡之別。在調制餡料時要加些蔥姜末、香油、花椒水、味精等調味品,素餡還得加五香粉。制作面皮時,是和冷水面團,下劑、搟皮、包餡成型。餃子包好後,水沸下鍋,煮好至熟用涼水過,這樣成熟後的餃子皮嫩柔勁道,餡味鮮美。
春餅
立春是春天的開始也是新的壹年的開始。我國各地的農村都用各種形式來祝賀,要求壹年有好收成。嘗春則以吃春餅、春卷和春盤為特點,家家戶戶都可做。用沸水和面,熟制後餅爽口、耐嚼、柔香、可卷菜肴食用。老濟南人喜歡將綠豆芽、粉絲、火腿絲、韭黃、雞蛋絲等炒在壹起,用春餅卷食。
五仁包
五仁包甘甜香濃,色澤潔白,造型美觀,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是濟南地區特色風味面點之壹。它是用花生仁、芝麻仁、核桃仁、杏仁、瓜子仁五種料炒熟後去皮壓成碎丁,再加入紅棗丁、桂花醬、金錢酥料粉等,最後加入白糖調制而成。
薺菜春卷
春日裏,老濟南人有做春卷的習俗,不但飯店酒樓制作出售,而且家庭也制作。春天正值田野薺菜破土而出時,全家出動踏青采些薺菜,動手制作薺菜純卷,品嘗鮮嫩味美的田野薺菜亦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