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香爐山坐落在賓縣的南端,相約哈爾濱約為80公裏。春天的香爐山以野菜美食節而著名。以下是我為大家分享的關於香爐山的作文,歡迎借鑒!
篇壹:關於香爐山的作文
早上5:50,我和“孜然”姐姐準時起床,迎接香爐山!
我們和幾個新朋友壹起,還帶著帳篷哦!車行幾個小時,終於到了香爐山。
剛開始,是“嬉水十八彎”,踏著小石板,穿過幾座橋,聆聽鳥兒的叫聲與溪水的聲音。感覺很輕松。走了壹段較長的路(約壹個小時),來到了壹塊無樹木的沙地,前面的溪水少了,有壹塊平臺,我們在那裏稍作休息。聽別人說,還要有五十分鐘左右才能到山頂,幾個人有些退縮了,其實我也累了,但還是大叫:“這次來了,壹定要上去,五十個小時我也上!”幾個夥伴也鼓足了勇氣要上。就這樣,我們又出發了。
上面的路很斜,很陡,但風景也不少:黃仙洞,狐仙洞,蛇仙洞,壹線天等等。我們還摘了幾個刺棒呢!(很紮手的哦)通過壹線天,我們來到了山頂的不遠處。要通過“通天徑”才能上到山頂。通天徑極陡,幾乎是直立的,只有老樹根“臺階”和幾根欄桿。爬山去要有極大的體力與耐力。終於,我們來到了山頂!要下去,還要通過壹座索橋,下面就剩懸崖。欄桿的空隙很打,通過之後,我們嚇得都心驚膽戰。
再往下走,我們有看到金蟾望約,對山崖,相心亭。之後我們看到了壹座竹樓。柱子和木頭為框架,周圍是用茅草編成的“墻”。兩層間,有些地方已經凹陷,看起來很老。
終於,我們經了很許多陡路,有回到了大本營。在小溪玩了壹會,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
篇二:關於香爐山的作文
我喜歡美麗動人的香爐山,奇妙無窮的千山和紅葉似火的香山。但我還是喜歡香爐山那美麗動人的景色。
在秋天是爬香爐山最好的季節。在遠方看香爐山,它像壹只正在燒起熊熊大火,又好像壹個正好的小草帽,還好似雙龍***同戲珠子。此時的山顏色也非常漂亮。是黑、綠、黃、紅、紫色相間的顏色,真美呀!
來到了山腳,山中路的泥土發出芳香的'味道,山中的花也發出沁人心脾的香味,風把小草吹的壹點壹點的,好像在向遊客們招手。
到了山中,山中的小溪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常常變換調子,溪兒也很涼爽,仿佛是壹個很大的避暑山莊;溪兒的味道也很甘甜,大口大口的喝上幾口,保證讓妳從上到下都舒服的不得了;溪兒還很清,清得可以看見溪底的沙石。山上還有兩棵非常特別的樹。壹棵叫四姑娘樹,是色樹。另外壹棵叫四兄弟樹,是核桃樹。樹的名字可能是因為他們都有四個枝幹而得來的吧!這些樹真壯啊,各個枝幹都像健壯的男人;這些樹真粗啊,壹個枝幹好像有鍋口壹樣粗;這些樹真秀啊,樹枝強壯、樹葉繁茂。
走到半山腰了,山中的寺廟顯而易見,走進去壹個個佛像擺放在眼前,大家上去各個拜訪,想塗個吉利。佛像壹個個端莊的樣子,真威武呀!出了廟,前面是壹排排的參天大樹立在眼前。此時的路已經不是泥土的了而是沙石路了。
到了山頂,在山頂上俯視,香爐山的景色大半收眼在底。在山腳下四周有白白的墻,紅紅的房頂的農家小屋。在農家小屋的周圍有壹大塊農田,農田裏有金黃的玉米、油菜,白白的蘿蔔,時不時還傳來壹些農民伯伯的笑聲,好像是遇到了好收成了。在旁邊還有美麗的樹林,現在正是綠、黃、紅、色相間之時,樹林裏有松樹、楓樹和楊樹等。
啊!香爐山真美啊,真使人流連忘返啊!
篇三:關於香爐山的作文
香爐山,位於黔東南州凱裏市西15公裏處。到過香爐山的人,都不會忘記它的自然風光。
這裏山清水秀,景致奇特,地勢險要,氣候宜人,原生態文化迷人。海拔1233。8米的香爐山,叠壘三層,四面石崖絕壁,形如香爐,山頂常年雲霧飄渺如煙,勝過民間燒香焚紙祭祀神靈的香爐,故名香爐山。
登上頂峰,百裏眾山盡收眼底,立於香爐山之巔,不但凱裏市容市貌依稀可辨,就連省城貴陽也可見。清光緒八年重刊《清平縣誌》有詩雲:“造極依稀摩碧落,十屬山川羅眼前;四周闊落山環繞,回頭壹覽眾山小;莫怪巍巍獨自尊,千尋壁立擎天表。”
從虎莊的高埂寨登山,穿過中堂寨,塘坊寨,抵達二屯巖。在險峻陡壁的石極小路邊,有壹塊光緒年間的“黔陽第壹山”石碑,讀罷碑文,便略知古老香爐山的名勝風光,更增添無限的遊興。再攀登險要的石級,過了“壹保障”石墻石門,到達長流不斷的“奶泉井”。奶泉井宛如壹位慈母的兩只乳頭,“乳汁”順著兩條深深的石縫汩汩地往下流,可為遊人解渴。關於“奶泉井”,有壹個古老的傳說:古時,玉帝的小女兒阿碧與苗家後生阿補在香爐山頂遊方(談戀愛)成婚後,生下小女兒阿彩。因阿碧急返天庭向父王朝拜,心急腳重,踩倒了六層香爐山。由九層金玉石壘成的香爐山,便只剩下今天的三層了。闖下大禍的阿碧被關進了天牢,阿補被罰變成香爐。壹個仙姑可憐孤女阿彩,變成了這口奶井,讓阿彩靠吃奶泉水長大。懷著好奇喝了幾口奶泉水,清涼甘冽,沁人肺腑,心情舒暢極了!
香爐山被當地人譽為壹座苗民的風水山,壹塊壹層不染的凈土,自古以來苗族人民就把她作為苗家的聖山,山上的生物仍其自然循環,也沒有人敢上山砍柴割草,山上有天賜千噸巨大神香爐、七仙池、石海螺,還有仙女違犯天條受懲臺,滿山的巨石、怪石,怪石中長滿了成林的百年古樹,奇怪的是百歲老人也不知何年長出的樹,自從有樹那時起,年年歲歲如此,不見高、不見大,不見矮,而且整座山形也像壹個插滿香火的神香爐,確是壹奇。苗鄉還流傳著壹首古詩:無香無火冒青煙,彌漫爐山古話傳,聖地苗鄉壹絕景,人到此地便成仙。
這裏壹年壹度苗族傳統爬坡節,更是吸引住了中外遊人神往,迷戀,流連忘返。苗族作家富金的《香爐山爬坡節》壹文詩情畫意地描繪道:“壹年壹度爬坡節,百裏情友來相會;東邊蜜蜂這裏飛喲,西邊彩蝶這山匯;滿山鮮花滿山情,歌生翅膀情長腿;追得山水動心弦喲,催得男女成雙對……”就是對人們神往香爐山爬坡節的真實寫照!“聽喲——香爐山,歌聲飛,蘆笙脆,山應谷鳴,余音裊裊,情趣盎然,滿山樂融融,滿山情綿綿”,怎不令人神往?!“聖”的爬坡節為何讓世人如此“神往”?每年農歷的6月19日,周圍二三十裏的苗族人民雲集於此,舉行傳統“爬山節”活動,老年人多往山頂觀光及祈神,盛裝打扮的青年男女,或用蘆笙伴奏,翩翩起舞,或席地相向,吟詠傳說故事,歌唱友誼和愛情。使靜寂的青山頓時成為歡騰的鬧市,歌舞的海洋,相沿已久,香爐山成為苗族人民緬懷民族英雄和憧憬幸福生活的名山。
香爐賦予山以靈氣,而山給予香爐以依托。關於這座山,有很多美麗的傳說,也有感人的故事。今天,享受到了登山帶來的愉悅,又像回到了小時候,那個美麗的群山疊嶂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