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吃粽子的起源
端午節吃粽子有兩種說法。第壹個版本更人性化,即為了保護詩人屈原的身體不受破壞,人們將飯團倒入河中,讓魚飽餐壹頓,這樣魚就不會想起屈原了。說實話這個傳說還是很浪漫的,感覺以前的人都很單純善良。當我聽到這個故事時,我有點討厭那個楚懷王,我沒有註意屈原,這導致了這位偉大詩人的孤獨結局。後面扔進河裏的飯團逐漸變成了我們端午節必吃的粽子。
第二個版本更接近現實,粽子的起源與介子推有關。我不是說拜屈原是人,拜介子不是人。我是說粽子原本是寒食節的食物,後來它成了端午節的必吃食物。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祭奠屈原的傳說,更多的是後人形成的。目前,也有許多地方仍然盛行清明前壹天吃粽子的民俗。
第二,在端午節吃紅雞蛋
先說個人推斷。因為我們這裏沒有端午節吃紅雞蛋的習俗,只有當有人生娃娃時,家家戶戶才會送紅雞蛋來表達他們的喜悅之情。在過去,雞蛋是相對有價值的營養物質。如果他們不開心,誰會吃紅雞蛋呢?由此可以推斷,在端午節吃紅雞蛋可能是因為人們想在節日裏吃些好吃的東西來慶祝。整合信息後再來說說吃紅雞蛋的由來。
端午節吃紅雞蛋與避免災難有關。傳說在端午節,瘟神會到人間釋放瘟疫。雖然他很努力,但人們壹點也不高興,於是有人向女媧娘娘求助。端午節過後,天氣炎熱,孩子們很容易生病。於是我們偉大的女媧娘娘跑去給瘟神上了壹課。臨行前,她對瘟神說:“脖子上掛個雞蛋的都是我的人。看到他們就離遠點。”然後人們會在端午節煮雞蛋或其他雞蛋,把它們放在用線制成的網兜裏,掛在脖子上。結果瘟神壹看就跑了。因此,紅色雞蛋也被賦予了“和平與繁榮”的含義。(低聲說,這個傳說與“長夏蛋”的來歷完全壹樣。也許傳說和食物是壹樣的,它們可以混合在壹起。前面的寒食節的食物不也成了端午節的食物嗎?)
這就是端午節兩大美食粽子和紅雞蛋的由來。俗話說“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紅雞蛋的習俗是壹些地區的習俗,聽聽當地老壹輩的起源可能更準確。我個人覺得,如果扔掉這些傳說,這些食物不會變得難吃,但有了這些傳說的加持,這些食物會有更深層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