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文明古國,待人接物的講究相當多。“那摩斯戴”是印度人最常用的問候語,在見面和告別時,印度人總免不了說壹句“那摩斯戴”,這是印地語,意即“您好”。
雙手合十是伴隨“那摩斯戴”的身體語言。壹般是雙手合十於胸前,或舉手示意。兩手空著時,則合十問候;若壹手持物,則舉右手施禮,切不可舉左手。合十的高低也有講究。對長者宜高,兩手至少與前額相平;對晚輩宜低,可齊於胸口;對平輩宜平,雙手位於胸口和下頷之間。
擁抱也是常見之禮。若久別重逢,或將遠行,或有大事發生等,則要擁抱。擁抱時,彼此將雙手搭在肩上,先是把頭偏向左邊,胸膛緊貼壹下,然後把頭偏向右邊,再把胸緊貼壹下,有時,彼此用手撫背並緊抱,以示特別親熱。
摸足是行大禮。在很重要的場合,對於特別尊敬的長者用額頭觸其腳,吻其足,或摸其足。現在多用的是摸足禮,即先屈身下蹲,伸手摸壹下長者的腳,然後再用手摸壹下自己的額頭,以示頭腳已碰。
獻花環在印度是歡迎客人常見的禮節,主人要獻上壹個花環,戴到客人的脖子上。客人越高貴,所串的花環也越粗。點吉祥痣也是印度人歡迎賓客的禮數。每逢喜慶節日,印度人愛用朱砂在前額兩眉中間塗上壹個圓點。他們認為,吉祥痣可以驅邪避災。有時,印度人為了表示隆重歡迎,不僅向賓客獻上花環,而且還給客人點上“吉祥痣”。在姑娘出嫁之前,父母要選吉日,請僧侶專門給姑娘點吉祥痣,祝願她終身幸福。現在,吉祥痣實際上也成為印度婦女日常打扮和美容的壹個組成部分。
盤腿而坐是印度人常見的坐姿,這種習慣在城鄉都很普遍。農民在田間休息或在家吃飯愛盤腿席地而坐。在老式的鋪子裏,工匠幹活,夥計售貨,都是盤腿而坐。民間的說唱藝人和琴鼓樂手演出時也是盤腿而坐。
送禮壹份糖果或是壹束鮮花是印度人訪朋問友經常送的禮物。壹般來說禮物有糖果、鮮花以及主人可能會喜歡的東西。因為印度人愛吃甜食,所以送糖果的居多。糖果有的是從商店中購買的,有的是自家做的。印度人自家做的糖果又甜又膩,如果不習慣,很難受用。
紗麗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國服。據傳,紗麗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畫中就常見身披紗麗的婦女形象。最早的紗麗只是在舉行宗教儀式時穿,後來逐漸演變為婦女的普通裝束。
紗麗的式樣繁多,不拘壹格。 每逢喜慶的日子,印度婦女都會穿起自己喜愛的紗麗,點上傳統吉祥痣、塗上邁何迪,逛街串門、訪親問友。紗麗因穿者的貧富也有不同,窮人穿的紗麗大都是棉布或粗麻所做,貴婦人則穿的是絲綢或薄紗制的紗麗,上綴以金絲銀線織成的圖案裝飾,形成鮮明的對比。
除了紗麗之外,印度婦人還有壹種衣服也比較普遍,上衣比較寬松,長至膝部,叫“古爾蒂”;下身則是緊身的褲子,名叫“瑟爾瓦”,再加壹條紗巾往脖子上壹圍,長長地向後飄去。
印度男子最為普通的服裝是“托蒂”,就像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甘地穿的那種衣服。“托蒂”其實也是壹塊三四米長的白色布料,纏在腰間,下長至膝,有的下長達腳部。隨著社會發展,男子的衣服也有改進,除“托蒂”外,上身加了壹件肥肥大大的襯衣,名為“古爾達”。天冷時,再加壹件披肩。在壹些特別重要的場合,經常會看到個別上穿“古爾達”、下圍“托蒂”、足踏拖鞋的老人。不知內情的外國人往往以為這些人無足輕重,實際上這種打扮才是最有身份的標誌。 不過,在城市裏,男子服裝已經趨於西化,西裝差不多是最為普遍的男子服裝,即使不穿正規的西服,也是西式的襯衣和長褲。印度男子,特別是有身份的政府官員在正規場合,常穿壹種很像“中山裝”的上衣,也是緊緊的衣領,胸部有壹兜,再別支鋼筆,看上去也是挺精神的。
位置:坐落在威斯瓦密特瑞河兩岸,這裏有個去往卡姆巴特海灣的小捷徑,除此之外巴羅達的周圍都是土地。這裏分別與達赫德,潘克馬哈爾,納瑪德,巴魯克和阿南德這幾個地區交界,其東面與中央邦相連。
概況:美麗的巴羅達曾是馬拉地格克瓦德統治者的皇家統治區。在印度獨立之前這裏以?#23467;殿之城?#38395;名。該城實際上叫做昌德拉瓦蒂,就是以英勇的國王昌德拉名字命名的。後來威斯瓦密特瑞河兩岸(稱為瓦德帕特拉)長了大量叫瓦德的菩提樹,城市也就因此改名。瓦多達是這個名字的多種形式中的壹種,瓦多達翻譯成英文就是巴羅達了。
盡管該城有大約2000年的歷史,但直到馬拉地統治者薩亞吉瑞?#26684;克瓦德三世在1734年占領該地,這裏才開始為世人所註意。從君王薩亞吉瑞?#26684;克瓦德三世繼位開始,該地就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建設性的成果。巴羅達的全盛時期就是格克瓦德三世統治時期。薩亞吉瑞為該市增添了許多便利基礎設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其中鐵路和薩亞吉瑞學院就是兩大貢獻。如今巴羅達已經成為壹個擁有許多花園,宮殿和博物館的怡人城市。
古吉拉特是個令人矚目的大都市,是多文化的大熔爐。安克勒斯瓦和北古吉拉特石油和天然氣的發現大大推進了該市的工業化進程。巴羅達區則是這個工業化進程的最大受益者。巴羅達是精美銀質珠寶和繪畫愛好者的絕好去處,因為在這裏他們可以盡情購物,挑選他們的至愛寶貝。這裏的紡織品,美食和珠寶是遊客們飽覽這個美麗城市的風光之後額外獲得的享受。
印度有 牛的王國 之稱,牛是當地最神聖不可侵犯的動物 在路上駕車時,千萬註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制品進入廟宇,同時最好也盡量避免以牛為攝影對象 印度還有壹項特別不同的習慣,回答對方問題時若將頭歪壹邊或搖頭,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萬別會錯了意,造成不應有的麻煩 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實行種姓制度,打聽當地人的種姓 階級也是壹件極不禮貌的事 不要摸小孩的頭印度等地的人們不希望別人摸自己頭上的任何壹部分,他們也不喜歡去摸別人 他們認為,頭部是人體最高的部分,也是人體中最神聖無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頭,被視為神明停留之處,所以,在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允許觸摸 被邀去吃飯不必客氣在印度人的觀念中,吃東西時要大家壹起分享,獨食是小氣而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印度人邀請人***餐,絕不是礙於情面假惺惺,而是誠心誠意的邀請,拒人於千裏之外的回絕當然令人不高興 不跟身份懸殊的人進餐印度 尼泊爾人很重視身份 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屬階級有異,就不能同席***桌,壹起吃飯 尼泊爾人也同樣有類似的階級劃分,在其國內,對 身份 的重視,超過了壹切 買酒有時間限制在泰國有個規定,淩晨2時以後不準再買酒,否則會被警察處以罰款 在印度新德裏,星期二 星期五 公休日以及每月第壹天為禁酒日,在這些天就是神通廣大的人也休想買到酒 不可騎在佛像上拍照在東南亞的佛教國家,旅客如果對寺廟 佛像 和尚等做出輕率的行動,被視為 罪惡滔天 有些不明利害的遊客,曾經由於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紀念照而被刑罰 對想帶回去的佛像紀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因為在信奉佛教的國家購買的佛像雖然歸自己所有,但必須對它有壹份敬意,如當它是壹玩物,隨意放置或粗手粗腳地動它,這種行為,會引起該國人的不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