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38至18億年前,就有丹東地域的原始古陸。
1982年發現的:“前陽人”頭蓋骨化石表明,早在1.8萬年以前,丹東地區已有處於原始母系氏族時期的先人在開拓、繁衍、生息。
東港市馬家店鎮三家子村後窪果園古人村落遺址又表明,距今6000至7000年,丹東地區的先人已邁入新石器時代。
寬甸下露河下金坑村、永甸幸福村和振安區九連城龍頭村等多處遺址則證明,3500至4000年前先人已進入青銅時代。
丹東地處祖國邊陲,歷朝都是軍事要塞。
唐堯屬青州,虞舜屬營州,戰國時為燕國東部邊疆。
西漢設西安平縣、武茨縣,唐朝總章元年置安東都護府,遼建宣州、開州、穆州和來遠城,金朝屬婆速府路(今振安區九連城鎮)管轄,元朝時沿襲金制置婆娑府,明朝隸屬遼東都指揮使司。
1618年,後金采取定邊政策,在叆河邊門和鳳凰城邊門築柳條邊,禁止在邊墻以外地區農牧、漁獵、采伐、采礦,致使丹東地域成為不毛之地,嚴重破壞經濟、文化的發展。
1689年後
丹東市區景觀(26張),清朝 *** 實行拓邊政策,才逐步得到開發。
隨著山東、河北等地墾殖的漢民日益增多。
處於內外交困的清 *** ,被迫利用“禁區”富饒的資源“歸化流民”,準許熟地升科,到1874年規定“東邊地帶全部開禁”,於1875年在鞍子山設置升科納稅。
1876年,清 *** 設置安東縣、岫巖州、鳳凰廳。
翌年,設置寬甸縣,並以鳳凰廳為首府管轄岫巖、安東、寬甸3個縣。
至此,結束了邊陲自然開發的歷史。
丹東進入新的開發時期,為丹東市的形成創造有利條件。
九壹八事變第二天,日本軍隊便侵占安東和鳳城。
是年12月15日,日偽改遼寧省為奉天省,安東縣隸屬於奉天省,為甲類縣。
1934年10月,偽滿洲國把東北4省劃為14省,其中新增設的安東省管轄安東、鳳城、賽馬、寬甸等12縣,治所設於安東縣城,安東遂成為安東省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
1937年12月,偽滿洲國設置安東市。
安東市從安東縣析出,與安東縣同隸屬於安東省,市區劃金湯、元寶、中興、鎮安、浪頭、大和、旭日7個區。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 *** 領導的軍隊進駐安東市。
11月初,接收日偽政權,成立安東省和安東市、安東縣、鳳城縣、賽馬縣、寬甸縣 *** 。
安東市區劃為中央、鎮江、中興、元寶、金湯、鎮安、浪頭7區。
1946年3月、1947年11月,安東縣九連城和五龍背區先後劃歸安東市。
1946年6月,成立遼南省二專署,隸屬於遼南省,管轄安東、孤山兩縣。
11月,改屬於安東省。
翌年3月,撤銷二專署,安東市、安東縣和孤山縣均直屬於安東省。
1949年5月,遼東省成立,安東市隸屬於遼東省。
安東市是安東省、遼東省省會,為安東省和遼東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新中國成立後,安東人民站抗美援朝鬥爭的最前沿,被譽為英雄人民;安東市,被譽為英雄的城市。
在中國 *** 的領導下,安東市經過“壹化三改”,走上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安東人民又以極大的政治熱情,投入社會主義建設 *** ,使國民經濟和各項事業都得到很大發展。
1954年9月,遼東、遼西兩省合並,設置遼寧省,丹東市隸屬遼寧省。
1956年4月,元寶、鎮安兩區合並為元寶區,鎮興、中央兩區合並為鎮興區。
7月,又將九連城、五龍背兩區合並為五龍背區,浪頭、湯池兩區合並為浪頭區。
1957年7月,撤銷浪頭、五龍背兩區,設市郊區。
1958年12月,將安東、鳳城、岫巖、寬甸4縣劃歸安東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1965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安東市改名丹東市。
意為紅色東方之城。
安東縣改名東溝縣。
2月,鎮興區改名振興區。
1965年12月莊河劃歸丹東市。
1968年12月莊河又劃歸旅大市(今大連市)。
1978年後,在 *** 十壹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全市人民高舉 *** 理論的偉大旗幟,開創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取得壹個又壹個光輝成就,使丹東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縣區行政機構也發生變化。
首先,恢復元寶區的稱謂。
1980年10月,郊區改名振安區。
1985年後,岫巖、鳳城、寬甸3縣先後改為滿族自治縣。
1992年2月,岫巖滿族自治縣劃歸鞍山市。
1993年6月、1994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先後撤銷東溝縣建立東港市、撤銷鳳城滿族自治縣設立鳳城市。
至此,丹東市轄振興區、元寶區、振安區和東港市、鳳城市、寬甸滿族自治縣。
並設置國家級丹東邊境經濟合作區。
1992年,國家就在丹東邊境線上,設立了國家級經濟合作區丹東邊境經濟合作區,是當時國家14個國家邊境經濟合作區之壹。
2005年5月,邊境合作區改為江灣合作區。
2006年,隨著遼寧“五點壹線”沿海對外開放戰略的提出,丹東作為中國海岸線北起點,經遼寧省委、省 *** 批準,“遼寧丹東臨港產業園區”正式成立,並成為遼寧沿海開放戰略“五點壹線”中重要的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