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吃面:十五中旁邊的“山西刀削面”。純手工面條,六種腌料和蒜腸...黨校對面有壹個分校。
3.吃蒸肉:是興山市場旁邊的壹家老店。讓我們吃晚飯吧。
4.吃驢肉:爾瑪依娜路人民商場後面的“天橋小吃”原名天橋驢肉館,開了近20年,老板也很傲慢。
5.吃狗肉:新大港上的“中韓狗肉館”人頭攢動,門前很難停車。
6.吃壇子肉:車站前和站臺下的“壇子肉屋”可分為兩種:純瘦和五花,甚至有肉的湯被扣進米飯裏...還有炸小皮魚。...
7.吃骨頭棒:在勝利街到陽輝洞的壹側有壹家羅國骨頭棒。我忘了它的名字。它最初開在勝利街。據說那鍋湯已經用了幾十年了,不好看也不好吃。
8.吃雞:“快樂屋”早就是名牌了,還有豬尾巴和豬手配煙熏醬和魚凍。...
9.小雜魚:鐵路村的“小紅雜魚館”(好像是),7、8種小野生魚燉在壹起,有時還有野生青蛙,用鐵爐烤饅頭片和煎餅隨便吃。
10.水庫魚:毫無疑問,只有5號水庫,那裏有兩個地方可以去。壹個是大壩上的魚舍,另壹個是已經開業壹年的“小平房魚舍”。市領導經常去那裏。
11.鐵鍋燉魚:最好的是再走500米進入5號水庫的大壩,據說這是礦務局壹位副局長的農場。他家有幾口魚塘,每周都要殺壹頭豬。...
12.家常燉魚:中國大陸鐵路道口對面的居民樓裏沒有招牌(記不清了)。完整的家常菜做法主要是燉魚燉雞,每天配給,去晚了就吃不到了。
13.生牛肉:南山中路358元街南側,二樓“生牛肉”好像是30元壹個的鍋,在這裏可以點其他蔬菜等。原湯是明火燉的,最有特色的是炸糕。
14.狗肉鍋:就在橋對面,老四川旁邊,名字忘了。它不貴,味道純正,而且擁擠。
尤其是那裏的狗肉醬,我曾經壹個人吃了兩碗...慚愧。
15.烤肉條:在東內環路中段,老字號“清真燴菜館”的烤肉條絕對是壹絕。我們再來壹份炒豆芽,壹碗湯,壹碗米飯和壹瓶啤酒。...
16.花村的野生萵苣:吃狗肉和烤肉串是壹種習俗。最好在冬天去。有野生泥鰍、田雞和紫蘇葉,它們都是幹炸的,拌壹盤牛肉。...
17.河北葉生菜:這取決於我朋友的安排。最典型的壹次我吃了雞腿菇、野生冷水魚、林蛙和野豬肉...雖然不貴,但熊掌和韓的鼻子是絕對不行的。
18.饅頭:隨處可見,但典型的是趙霽粥鋪的山東大饅頭,壹元壹個;躍進街的小天鵝小籠包十幾年了,沒有換過地方,也沒有擴建,依然是彩旗飄飄的人山人海。
19.餃子:爾瑪依娜路市政府門前的“頓亨餃子”很新鮮,餡料很足,但美中不足的是有點淡...呵呵,我真的很想念爾瑪依娜路老臺階上的餃子。
20.紅燒雞尾:聽說宜春有家餐館,名字忘了。有壹道名菜“紅燒雞尾”。每個人有機會都必須嘗試壹下!註意:雞尾巴就是雞尾巴!!!
21.肥水湯:在市立醫院住院部出口附近。好像叫風味包子店。肥水湯和其他地方不壹樣。加點辣椒和芥末,呵呵...味道很好,聞起來很香。饅頭也不錯。
22.還是水湯:最近剛去過,信宜客運站對面,4塊錢吃的飽飽的汗流浹背...之後又專程從自來水開了兩次車,油費肯定超過飯錢了,呵呵。....
23.紅燒骨架:在興安礦前的巷子裏,沒有山墻,所以叫興安梯田小九洲。老板親自下廚做菜,家常菜燉湯味道很正宗,尤其是紅燒骨架,必須提前預訂。我曾經把林蛙拿去加工過,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