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好吃恒古不變的定律,川菜之經典其他菜系無法復制。本期讓我們走進那些讓您流口水的川菜。
1、酸菜魚
酸菜魚屬四川菜系,以其特有的調味和獨特的烹調技法而著稱。以鮮草魚為主料,配以四川泡菜煮制而成。成菜肉質細嫩,湯酸香鮮美,微辣不膩;魚片嫩黃爽滑。
原料
草魚1尾、酸菜100克、野山椒20克、姜片10克、蒜泥20克、澱粉、料酒、鹽適量、雞精少量、蛋清、胡椒粉少量、清湯
制作過程
1.先將殺好的魚洗凈,壹定要將魚腹內的黑膜洗凈,剁下魚頭。
2.緊貼魚骨將魚身的肉片下。
3.將片下的魚肉魚皮朝下,斜片成厚約的魚片,魚排剁成長塊,魚頭剖成兩半。
4.將魚片用適量的鹽、料酒抓勻,腌制好待用
5.將酸菜中的水分用手攥幹,切成細絲待用;
6.炒鍋燒熱,放入油,放入姜片、蔥、蒜炒香,再放入酸菜、野山椒炒香。
7.加入適量清湯或者開水(水的量要能沒過所有魚片)燒開。
8 .將魚頭和魚排放入煮15分鐘,將鮮味熬出來。
9.將腌好的魚片逐片放入湯中,用筷子撥散,等魚片煮變色,用鹽、雞精、胡椒粉調味,用深盤盛出,撒少許蔥花在魚片上即可。
風味特點
1.酸菜魚的來歷,有很多說法。有的說,始創於重慶市江津縣津福鄉的周渝食店,80年代中期經營酸菜魚,頗受食者贊許,此店陸續收了不少徒弟,藝成之後,離店自立門戶,該店的拳頭品種也隨之流傳四面八方。有的又說,重慶市璧山縣來福鎮,此鎮位於成渝公路側,壁南河穿街而過,鮮魚產量多,烹魚高手輩出,有“來福小鎮鮮魚美”之譽,橋頭壹小食店,幹脆以“鮮魚美”名店,由全國著名書法家楊宣庭寫的“鮮魚美”三字,吊掛店前,既作市招,又是店名,它在推出“水煮魚”風靡數年之後,又推出“酸菜魚”。風味獨特,名聲不脛而走,全省各地紛紛仿制。另外還有壹說,壁山縣有壹善釣魚翁,壹日釣得幾尾魚回家,老伴誤將魚放入煮酸菜湯的鍋裏,後來壹嘗,鮮美至極,漁翁逢人就誇,酸菜魚也出了名。
2.“酸菜魚”用鮮魚加泡青菜制湯,因泡青菜味酸,故名。四川民間,初冬用青菜腌漬酸菜,大壇貯存,隨用隨取,可食至來年夏天。多以酸菜合雞、鴨、魚、肉做湯菜,酸鮮爽口,消暑解膩。“酸菜魚”是四川家常菜中的名品,進入90年代,紅極壹時。四川各家餐館,皆備此菜,聞名省內。隨著軟包裝的泡青菜在全國各地出售,“酸菜魚”也隨之風靡整個神州,在首都北京,即與“宮保雞丁”齊名,家喻戶曉,不以為過。
2、麻辣水煮魚
看似原始的做法,實際做工考究。選新鮮生猛活魚,又充分發揮辣椒禦寒、益氣養血功效,烹調出來的肉質壹點也不會變韌,口感滑嫩,油而不膩。既去除了魚的腥味,又保持了魚的鮮嫩。滿目的辣椒紅亮養眼,辣而不燥,麻而不苦。“麻上頭,辣過癮”,讓水煮魚在全國流行得壹塌糊塗。
原料
草魚壹條、黃豆芽(約500克)
輔料:幹辣椒、花椒、姜、蒜、蔥、油、鹽、味精、幹澱粉、料酒、豆瓣(或剁椒)、生蛋清、胡椒粉。
制作過程
1、將魚殺好洗凈,剁下頭尾,片成魚片,並把剩下的魚水煮魚排剁成幾塊。將魚片用少許鹽、料酒、生粉和壹個蛋白抓勻,腌15分鐘(頭尾及魚排另裝盤,用同樣的方法腌制) ;
2、鍋中加水燒開,將豆芽洗凈後,放入開水中燙壹下,撈入大盆中,按個人口味撒壹點鹽,備用;
3、在幹凈的炒鍋中加平常炒菜三倍的油,油熱後,放入三大匙豆瓣(或剁炒)爆香,加姜、蒜、蔥、花椒粒、辣椒粉及幹紅辣椒中小火煸炒。出味後加入頭尾及魚排,轉大火,翻勻,加料酒和醬油、胡椒粉、白糖適量,繼續翻炒片刻後,加壹些熱水,同時放鹽和味精調味。待水開,保持大火,壹片片將魚片放入,用筷子撥散,3~5分鐘即可關火。把煮好的魚及全部湯汁倒入剛才盛豆芽的大盆中;
4、另取壹幹凈鍋,倒入半斤油(具體油量要看準備的容器大小,以倒入大盆中時,把魚和豆芽全部淹沒為準,可以目測壹下)。待油熱後,關火先晾壹下。然後加入多多花椒及幹辣椒,用小火慢慢炒出花椒和辣椒的香味。註意火不可太大,以免炒糊;
5、辣椒顏色快變時,立即關火,把鍋中的油及花椒辣椒壹起倒入盛魚的大盆中即可。
水煮魚味道的好壞關鍵正是取決於麻椒、辣椒等原料的質量。
幹紅辣椒
麻辣誘惑水煮魚用的是壹種俗稱為“子彈頭”的幹紅辣椒。它產於山城重慶,是立秋前後采集的鮮品幹制而成的,此時的辣椒身長、肉厚、色鮮、籽少,辣味正並帶甜,質量最佳,煮在高溫的紅油之中也不會變黑發焦。
麻椒
而與之搭配的麻椒則更為講究,只有貴州出產的麻椒才能熬出那種特殊的麻味。此種麻椒的果皮具有特殊的香氣和強烈持久的麻味。
用這些特殊的辣椒和麻椒做出的水煮魚吃到嘴裏是香中帶麻辣,而絕非幹辣嗆鼻。
3、豆瓣鯽魚
原料
活鯽魚2條或鱖魚 1條(重約600克),蒜未30克,蔥花50 克,姜未、醬油、糖、醋各10克,紹酒25克,濕澱粉15克,細鹽2克,郫縣豆瓣醬40克,肉湯300克,熟菜油500克(約耗 150克)
制作過程
1、將魚治凈,在魚身兩面各剞兩刀(深度接近魚骨),抹上紹酒、細鹽稍腌。
2、炒鍋上旺火,下油燒至七成熱,下魚稍炸撈起。鍋內留油75克,放鄲縣豆瓣醬、姜、蒜炒至油呈紅色,放魚、肉湯,移至小火上,再加醬油、糖、細鹽,將魚燒熟,盛入盤中。
3、原鍋置旺火上,用濕澱粉勾芡,淋醋,撒 蔥花,澆在魚身上即成。
註意:必須用新鮮鯽魚或鱖魚為原料。烹制時鹵汁要濃厚,使魚粘勻鹵汁而入味。
4、火爆腰花
原料
豬腰400克,木耳10克,冬筍片25克,油75克,醬油10克,蔥5克,姜汁5克,料酒8克,味精3克,蒜片5克,青紅椒塊、湯,澱粉各適量
制作過程
(1) 豬腰中間片開去腰臊,剞麥穗花刀,再切成塊,
(2) 木耳洗凈,冬筍切成略小於腰花的片,
(3) 碗中放入糖,醬油,料酒,姜汁,味精,蒜片,澱粉兌成芡汁,
(4) 先將腰花木耳分別用開水焯後控水 、
(5) 炒久上火放油燒至7-8成熱,投入漿好的腰花,稍滑迅速控油,勺留底油,下入蔥花,煸香,下腰花,木耳,冬筍,倒芡汁旺火急炒,淋明油出久即可.
5、魚香肉絲
原料
豬肉350克、水發蘭片100克、水發木耳25克、泡辣椒15克。鹽3克、姜5克、蒜10克、蔥10克、素油50克、醬油10克、醋5克、糖15克、味精1克、豆粉25克。
制作過程
1、豬肉切成長約7厘米、0.3厘米粗的絲,加鹽、水豆粉拌勻。
2、蘭片、木耳洗凈,切成絲,泡紅辣椒剁細;姜、蒜切成細末,蔥切成花。
3、用醬油、醋、白糖、味精、水豆粉、鮮湯,鹽兌成芡汁。
4、炒鍋置旺火上,放油燒熱(約180 ),下肉絲炒散,力口泡辣椒、姜、蒜末炒出香味,再放。木耳、蘭片絲、蔥花炒勻,烹入芡汁,迅速翻簸起鍋裝盤即成。
6、宮保雞丁
原料
仔雞脯肉300克。幹辣椒15克、花椒5克、花生仁50克。姜蔥蒜各10克、尜油25克 、豬化油25克、鹽2克、料酒20克、水豆粉80克、醬油25克、醋15克、白糖15克、味精0. 5克 、湯50克。
制作過程
1.仔雞脯肉洗凈,去盡筋油,用刀拍松,先剞十字花刀(深度為肉厚的2/刀,再剁成1.5厘米見方的丁,加鹽、料酒、水豆粉拌勻碼味。
2.千辣椒擦凈;去蒂、籽,切成短節。
3.蔥切成短節。
4.姜、蒜切小方片。
5.花生仁去紅衣,入油鍋炸酥,撈出備用。
6.用小碗將醬油、醋、白糖、料酒、味精、水豆粉、湯兌勻成荔枝味巫芡汁。
7.炒鍋置旺火上,下尜油燒熱,下辣椒廿炒成棕紅色時,下花椒微炒,加適最豬化油,下雞丁炒散,放入姜、蒜、蔥稍炒,烹入芡汁,迅速翻簸並加入花生仁簸勻,起鍋裝盤即可。
7、小煎雞
“小煎”在川式炒菜裏是壹種比較常見的菜名,以不過油,不換鍋,快速兌汁,壹氣呵成,短時出彩為特色。今天這道雙椒小煎雞是用最家常的川式調料制作。
原料
雞腿肉300克,青椒50克,紅椒50克,鹽5克,料酒20克,蔥15克,醬油10克,味精0.5克,姜10克,蒜10克,鮮湯50克,豆粉25克
制作過程
1、雞腿肉去骨,用刀拍松,剞菱形花刀。斬成1厘米見方的丁,入碗加鹽、料酒、和勻。
2、青紅椒切丁,醬油、醋、白糖、鹽、料酒、味精、水豆粉、鮮湯兌成芡汁。
3、炒鍋置旺火上,下油燒熱,下雞肉炒散籽,加青紅椒、姜、蒜片炒出香味,再下蔥炒勻,烹芡汁,待收汁亮油,起鍋裝盤即成。
8、回鍋肉
回鍋肉是中國川菜中壹種烹調豬肉的傳統菜式,四川家家戶戶都能制作。回鍋肉的特點是口味獨特,色澤紅亮,肥而不膩。所謂回鍋,就是再次烹調的意思。回鍋肉作為壹道傳統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川菜考級經常用回鍋肉作為首選菜肴。回鍋肉壹直被認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鍋肉。
原料
五花肉150克 青紅椒50克 蒜苗50克 甜面醬20克 豆瓣辣醬10克 白砂糖10克 味精5克 大豆油30克
制作過程
1. 肉沖凈,整塊放入冷水中約煮20分鐘。
2. 用筷子試插,如無血水滲出即已熟透,撈出,待冷卻後切成薄片備用。
3. 青紅椒洗凈,去蒂去籽,切成3厘米見方的小塊。
4. 青苗,切段。
5. 炒鍋入油,先倒下肉片爆炒。
6. 將肥肉部分收縮,再放入青椒炒數下,先行盛出。
7. 用鍋中余油,將甜面醬、辣豆瓣醬炒香。
8. 再倒回肉片、青椒、蒜苗壹起翻炒,調味起鍋即可。
9、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中國豆腐菜肴中最富地方風味特色菜之壹,此菜的特色是以“燒”法烹之,在雪白細嫩的豆腐上、點綴著棕紅色的牛肉末和油綠的青蒜苗,外圍壹圈透亮的紅油,如玉鑲琥珀,具有麻、辣、燙、嫩、酥、香、鮮的獨特風味。
原料
豆腐(250克) 牛肉(肥瘦)(75克) 豆豉(15克) 花椒粉(3克) 料酒(5克) 鹽(3克)味精(2克) 澱粉(豌豆)(5克) 花生油(15克) 小蔥(5克)
制作過程
1、將豆腐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放入加了少許鹽的開水中汆壹下,去除豆腥味,撈出用清水浸泡。
2、豆豉、豆瓣醬剁碎,姜切末。
3、炒鍋燒熱,放油,放入牛肉餡炒散。
4、待牛肉餡炒成金黃色,放入豆瓣醬同炒。
5、放入豆豉、姜末、辣椒粉同炒至牛肉上色。
6、下肉湯煮沸,放入豆腐煮3分鐘,調味用濕澱粉勾芡。
7、盛出後撒上花椒面即可。
10、家常豆腐
原料
豆腐(700克) 豬肉肥瘦(100克) 青蒜苗(50克) 豬油煉制(100克) 料酒(25克) 鹽(7克) 豆瓣辣醬(50克) 味精(2克) 香油(15克)
制作過程
1. 豆腐改成5厘米長4厘米寬形,0.6厘米厚的片,用平盤裝上,撒上鹽腌壹下,潷去水分;
2. 豬肉剁成末或切小片,蒜苗切成2厘米的段;
3. 豆瓣辣醬要剁碎;將豬油燒沸後下入豆腐,待兩面都煎黃後就取出;
4. 另外,再將油燒沸,下入豬肉末炒熟,烹料酒,加入豆瓣辣醬炒香;
5. 再加入豆腐、鹽、味精和湯,燜入味,收幹汁,放入蒜苗和香油,裝入盤內,即可。
小提示:水別放太少,雞精多些味道更好,豆腐壹定要慢火燒透才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