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油茶,是關中各地油茶的總稱,包括了西安市的壺壺油茶、疙瘩油茶,三原縣的薄脆油茶,寶雞市的杏仁油茶,均遠近聞名。 關中油茶是由西周時的“酏食”演變發展而成。到隋唐五代時,屬於風味各異的飯粥品種之壹。唐朝時的“餳粥”,是加入杏酪、麥芽糖的粥,是將面發酵餳後稀釋制成粥,鹹甜香美,營養價值較高。明清時代將油茶稱為“面茶”。據清代《素食說略》記述:“炒油茶,生面二斤炒熟,乘熟入芝麻醬半斤或十兩攪勻,再入椒茴末及鹽和勻,攤開晾冷。不晾或有焦氣。臨時或以滾水和之,或以冷水煮之,均可。” 西安著名的清真風味“疙瘩油茶”,以有珍珠般的面疙瘩而得名。油茶的吃法有多種,壹是單喝油茶,作為消閑品嘗;二是油茶配麻花,將麻花泡煮在油茶裏邊吃邊喝;三是油茶上面放些姜末和捏碎的饊子;四是油茶鍋裏現打荷包雞蛋。 烹調方法:炒、煮 味 型:鹹香味、果香味 原 料:面粉3.5kg,熟豬油750g,杏仁500g,鹽適量,芝麻250g,調料面適量。 制作工藝: 1、將杏仁用涼水泡開,煮20分鐘,再用涼水浸泡,撥去苦味,搓去外皮。撈出淘洗控幹,另將芝麻炒熟,搟碎。 2、將面粉用小火炒黃,出鍋晾涼,過羅,加適量鹽面、調料面拌勻後,倒入豬油鍋翻炒,約20分鐘即熟。 3、水燒開將炒面撒到鍋內,攪拉熬成稀稠適度的油茶(每500g面粉約需水2kg),吃時碗內放杏仁,再盛油茶,芝麻撒在上面。 4、可將制好的油茶裝入保溫壺內,隨喝隨倒,可保溫12小時。 風味特點:油香可口,杏仁味濃,疙瘩酥松,快餐食品,早晚均可食用。 繼承創新:用此法還可制成長生油茶、鍋巴油茶、酥餅油茶、米花油茶、金皮油茶等。 壺壺油茶:把面粉、調和面加涼水攪拌成稠糊糊,慢慢的倒開水鍋裏攪勻,加進杏仁、芝麻、醬油、鹽、胡椒粉、味精等,用小火邊燒邊攪,大約二十分鐘後,顏色變成醬黃色就熟了。然後裝進保溫瓶裏,隨到隨喝,清香可口。 寶雞油茶:先把杏仁用涼水泡開後煮二十分鐘,再用涼水浸泡拔去苦味,搓掉外皮,撈出,淘凈控幹,另把芝麻炒熱搟碎,把面粉用小火炒黃,出鍋晾涼,加適量的鹽和調和面,拌勻後炒二十分鐘左右,吃時把炒面熬成稀稠適當的糊糊,(500克炒面約2000克水),先把杏仁放在碗裏,再倒油起蒸煮後,裝進小甕裏發酵,到立冬前後就能育熱淋醋了。淋醋時,各家都要把醋婆神敬起來。據說從前是位農婦發明了做醋,壹立冬她就給各家教傳釀醋技術,死後便被人們封為醋神。頭茬醋壹淋完,家家都先做壹頓澆湯面,人吃之前先給醋婆獻上壹碗。 近幾年,人們在踩曲、煮醋、配料育熱和淋醋這四大工序上,又用上了新的工藝,使西府冬醋更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