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韓國的文化

韓國的文化

韓國在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韓國人素以喜愛音樂和舞蹈而著稱。韓國現代音樂大致可分為“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兩種。民族音樂又可分為“雅樂”和“民俗樂”兩種。韓國的舞蹈以民族舞和宮廷舞為中心,多姿多彩。韓國的戲劇起源於史前時期的宗教儀式,主要包括假面具、木偶劇、曲藝、唱劇、話劇等5類。其中假面具又稱“假面舞”,為韓國文化象征,在韓國傳統戲劇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主詞條:韓語

韓國在19世紀前借用漢字作為書寫工具。15世紀李氏朝鮮世宗國王遣人完成《訓民正音》,參考漢字外型創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諺文。由於當時朝鮮上層階級的官員貴族們和正式書籍文本仍然使用漢文,諺文在數世紀間未能成為正式文字。諺文因多在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朝鮮人群中使用,而被兩班抵制。直到二十世紀初期朝鮮被日本吞並後,諺文方逐步成為朝鮮族的主要書寫工具。二戰結束,朝韓分裂後,韓國壹度廢除漢字(國語純化運動),但由於拼音文字所產生的諸多不便,後又恢復漢字基礎教育以分辨同音詞匯的不同意義。

韓國的語言中10%左右是朝鮮語固有詞,69%左右是漢語的變音,還有10%是英語的變音,剩下的則是其他語言的變音。韓語與朝鮮語基本相同,但在發音和外來語以及部分語法及單詞的用法上稍有不同,其中在發音和外來語上表現尤為突出。因為政治原因,朝鮮半島在內戰後南北長期分裂,使得南北語言也出現差異,主要表現在口音和用詞方面。 韓食以泡菜文化為特色,壹日三餐都離不開泡菜。韓國傳統名菜燒肉、泡菜、冷面已經成了世界名菜。

韓國有各種飲食,由於其過去處於農耕社會,因此從古代開始主食就以米為主。韓國飲食與各種蔬菜、肉類、魚類***同組成。泡菜(發酵的辣白菜)、海鮮醬(鹽漬海產品)、豆醬(發酵的黃豆)等各種發酵保存食品,以營養價值和特別的味道而聞名。

韓國飲食包括每天重復的日常飲食,壹生中必經的舉行儀式時擺的食品,祈求豐年和豐漁時擺的豐年祭與豐漁祭食品,祈禱部落平安而擺的部落祭食品,還有悼念過世的人而擺的祭祀食品等。同時也隨季節的不同利用當時的食物做季節美食。 1月1日,元旦(新年)。

1月2日為國家規定的公休日。

農歷正月初壹,民俗日也稱陰歷新年,即春節。

3月1日,韓國獨立運動紀念日。紀念1919年3月1日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三壹運動。

4月5日,植樹節。這壹天,政府官員、教師、學生以及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韓國人按照政府的重新造林計劃植樹。

4月8日,釋迦牟尼誕生節。佛教徒和其他國民都慶賀這個節日,紀念釋迦牟尼誕生。

5月5日,兒童節。這壹天為兒童舉行各種慶祝活動,讓他們與父母壹起盡情遊玩。

5月8日,父母節。這壹天是父母的節日,為繼承和發展傳統的孝道而設立的節日。

5月15日,教師節。這壹天,學生們會給老師送花或其他小禮物,或者大家壹起請老師吃飯。教師在這壹天,會受到社會的特別尊重。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受中國文化影響,韓國也有端午節,韓國端午節風俗主要為祭祀、演戲、遊藝等,帶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其中以“江陵端午祭”保存最為完整。2005年11月25日,“江陵端午祭”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

8月15日,光復節。1945年的這壹天,朝鮮半島從日本35年的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獲得獨立。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或稱豐收節)。傳自中國,這是壹年中最重要的全國性節日之壹。這壹天要擺設筵席,各家要在家族墓地舉行紀念儀式,晚上要壹起賞月。

農歷十月初三,開天節。這壹天是傳說中檀君於公元前2333年建立韓國的日子。

10月9日,韓語節。為紀念1446年朝鮮世宗李裪的頒布訓民正音,普及朝鮮半島民族語言而建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