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新的職業,上門廚師,這幾年悄然興起。壹家家政公司的經理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年前招的廚師都是早早訂好的。七天下來,每個廚師的平均收入可以達到萬元以上。
家政公司的廚師,過年7天之內,壹個月能掙壹萬。
“我們公司30多名廚師過年都訂滿了,所以現在只能從外面請。”北京壹家家政公司的梁經理告訴北青報記者,“不瞞妳說,我家正月十五這頓飯,還得從外面請個廚師。”
梁經理說,他在北京從事家政工作已近十年。過去,他的主要業務是兼職和鐘點清潔。2020年起,公司拓展了“現場廚師”新項目。
“由於市場需求大,年輕人回不了家,想吃頓像樣的年夜飯。”梁經理說,這兩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來大城市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不了家。壹個人過年總是很孤獨,這種孤獨只能靠三五好友聚在壹起吃好吃的來緩解。壹個原因是很難在酒店預約年夜飯。還有壹個原因是,更多的年輕人喜歡“家”的味道,認為酒店裏的食物總是少了壹絲“煙火氣”。
梁經理說,自2020年開展“上門廚師”業務以來,他已經從各種渠道招聘並備案了45名廚師,包括豫菜、川菜、浙菜、湘菜、徽菜,在周邊地區算是比較有規模體系的家政公司。
她說,年夜飯壹個廚師的價格已經從最早的700元漲到1500元左右。“因為顧客可以點餐,所以大部分價格都是廚師自己定的。每次服務在2到3個小時之間,他們吃完飯就走,不管洗碗。”
梁經理說,7天下來,每個廚師平均收入能達到壹萬多元。她認為,今年春節放開了,訂單量應該會比前兩年減少,所以註冊廚師也減少到了25人。但她沒想到的是,過年前,她所有的廚師都被訂滿了,她只好通過其他職業關系找廚師,因為時間緊,所以價格會相對高壹些。
“我們主要提供七天服務,所以廚師更願意接受訂單。如果像這樣只點壹兩餐,廚師們還要跑來跑去,掙得少,也不願意接。”梁經理說。
春節期間跳槽做“廚子”叫“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變了”
42歲的趙女士是吉林人,以前做家具生意。由於公司不景氣,她轉行,2021左右換了壹份新工作。去年臘月二十八,她剛從最後壹個客戶那裏“落地”。臘月二十九休息壹天後,她去黑龍江孫先生家當“廚子”。
“因為早年在全國各地旅遊,喜歡研究烹飪,所以對南北菜系都比較熟悉。”趙女士說,訂單都是家政公司配送的,她卻利用“空檔期”,臨時全職當“廚子”。
趙女士性格開朗。她直言不諱地說出了做這份工作的初衷,因為她需要錢。“我有壹兒壹女,大的上高中,小的上初中。家裏老人雖然身體好,但總體上還是缺錢。”
趙女士說,她七天負責14頓飯,每頓飯基本都在10菜左右。“畢竟人家有團圓飯。憑良心做飯,讓人吃得舒服,這是我的職責。”她說她粗略算了壹筆賬。除了公司的成功,她在7天內可以賺4000多元。“還好這個客戶比較大方,我每天晚上都能回家和家人團聚。”
對於客戶,趙女士說,她接到的訂單都是年輕人。“又不是年輕人不懂節約,還要請人做飯。這是年輕人孝順的壹種方式。”趙女士說,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會做飯,過年想孝順壹下,讓老人輕松壹下。平日裏吃慣了外賣和餐館,但因為廚藝有限,沒辦法只能請人回家做飯。
趙女士說,現在年輕人對錢的理解和上壹代人不壹樣了。他們相信,只要買到舒適,這錢花得值。作為壹個服務行業,憑良心做事,讓客戶家人過得舒心幸福,是我們的宗旨。
趙女士的當事人孫先生說,平日家裏有保姆做飯,但春節保姆放假回家,他們就雇了。“這個春節壹家人感覺很舒服,省去了在廚房做飯收拾的時間。從世界各地回來的家人可以聊天,打麻將,交流感情。小昭也很專業,做飯很好吃。這錢還是很值的。”
有人7天花7000多元請廚師到家裏。
黃先生29歲,在北京從事技術開發行業。今年春節,他請了壹位湘菜師傅來家裏做飯。“師傅每天只負責吃飯,壹頓飯8個菜,壹共7天,算上給師傅的夥食費和打車費,我花了7000多塊。”黃先生說,他爺爺年輕時在湖南工作多年,對湘菜有著濃厚的感情。這個上門廚師其實是給爺爺請的。
“我不會做飯。我媽本來是家裏的‘大廚’,因為去年摔倒傷了髖骨,所以不能長時間站立。而且除夕夜誰不喝酒?我跟我爸喝了,上哪找司機?”黃先生說,因為各種原因,他在過年前壹個月預定了壹個湘菜師傅。
他說,起初,父母強烈反對請廚師在家做飯。他們壹方面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另壹方面認為自己可以隨便去壹家餐廳吃飯,不用花很多錢請廚師。“但是我爺爺今年已經80歲了。出門後他生病了怎麽辦?得不償失,我和我爸做飯,挺不好的。壹言難盡。”黃先生說,父母壹生節儉,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讓他們輕松過下壹年。
“而且晚上吃新菜,第二天中午吃熱剩菜,也不算浪費。”黃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認為這7000塊錢花得值,滿足了各方需求。唯壹的缺點是他向父母謊稱師傅是失業廚師,七天只花了3000元。“我不敢告訴我媽,怕她心疼。但是我覺得賺錢是用來消費的。多花錢,讓家人開心,比什麽都重要。”他說。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