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丸:
1、塔巷有兩家都很出名的店,尤其是裏面那家“永和”,但是個人比較喜歡“塔巷口”。
2、茶亭街和交通路的交叉口處,現在搬了,但是還在附近,叫什麽名字我忘了
3、古街的貴魚丸
4、東泰路上壹家專賣連江魚丸的店
5、西門路口西北角的壹家,餡很好吃,皮也不算差.
■元宵:
1、在橫街,橫街在臺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2、交通路口茶亭街上的元宵店
3、臺江農貿背後的巷子裏
■臭豆腐:
1、元洪美食城現炸的
2、體育中心邊上有家杭州菜館叫(滋味館)那裏的臭豆腐很好吃
■:臭豆腐
1、橫街,橫街就在臺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2、8中旁邊,往臺江方向繼續走3分鐘,快到工人文化宮的對面街
3、利嘉城和天豐電子城之間的小弄子裏
■蝦幹餅/鍋邊糊/蝦酥:
1、蝦幹餅在利嘉城去舊電子城的小巷子裏
2、津泰路路口對面的鍋邊糊和蝦酥也棒極了
3、蝦幹餅在北大路十字路口旁
■煎包/燒賣小籠包:
1、在楊橋路與通湖路交界口上的煎包
2、燒賣小籠包在津泰路肯德基對面叫李卿包點店
3、塔巷裏有家門口擺了三個竈的那家蛋煎餅最好吃。
4、鼓東路離鼓屏路40米處牛雜店剛煎出來的生煎包子很好,可以評得上級!
■其它:
1、井大路廣州食街椒鹽田雞腿
2、鼓東路五月香棕子店很不錯
3、鹵田螺,溫泉派出所旁邊
4、二中對面的知者來各種肚煲
5、東泰路重慶小吃店的冰粉
6、井大路的香辣蟹
7、銅盤路蒙古人烤肉店
8、華林路紅房子啤酒鴨
9、倉山影院對面西京風味樓:七彩幹貝羹、松子魚、京醬肉絲(既原來的香噴噴)
10、屏東小河邊的食為天的麻辣泥鰍也非常值得壹試
11、體育中心南側的杭州菜館的爆鱔片、蒓菜湯都是全市唯壹的
12、八中後門的鮮壹味,吃鮮撈的,味道好速度快(老板娘明顯對男客人比較熱情客氣)
13、臺灣鵝肉大王交通分店的燒鵝非常棒!
14、省婦幼保健院食堂門口有位老伯賣鹵味的,味道壹極,每天只賣到早上十點多,限量發善
15、空軍招待所旁的清真飯店(他們的牛,羊進貨渠道直接由青海運來,味道獨壹無二。)
16、馬尾君竹路往公安局方向的路口(青州村村口附近)有家狗肉店的黑狗肉
17、屏東小河邊逍遙飯莊的辣椒炒八爪魚、著名的雜燴湯(看似普通實則內含玄機:有南北幹貨、時鮮菜蔬、閩江河鮮、北峰野味等等近30種
18、環南新村路口客家牛肉館,那裏的香辣牛肉絲壹級棒(坐51、5、808、966、西二環、電建二公司站),有壹個藍天量販超市,那間牛肉店就在超市的斜對面
■主食:
■面/米線/粉幹:
1、貫壹面館
2、牛肉拉面在楊橋路空軍招待所大門邊的正宗清真館!甭提有多好吃,那個味道臊到極致!
3、省府路上的過橋米線很不錯,西洪路老福州也行
4、粉幹還是臺江麥當勞後面的那家好
5、臺江吉祥山阿胖拌粉幹,福州最有名的老小吃店
6、臺江公安局對面的安平拌粉幹很不錯的
7、817北路8中附近的阿龍豬血化,壹碗豬血,大腸泡粉幹
8、學軍路上有壹些依堅豬血撈化,不錯哦。
9、浦東車站旁邊有上家破破的店,名字就叫浦東飯店,撈化壹級棒~!
10、渡雞口(北大路和鼓東路的交結處)附近,有家尚幹依心拌面!很有名的!
11、醫大對面的“阿土”也不錯,就是湯偏鹹
■粥:
1、道山路上竹園(皮蛋瘦肉粥最好吃了吖!~)
■餃子:
1、鼓東路的天天過年餃子館,名不虛傳!
2、梅峰賓館旁的餃子觀
3、三角井的天津百餃園
4、東湖賓館旁的東北餃子
5、省府路上的壹嘴餃,裏面的粥與餅子不錯哦
6、鼓西路有壹家東北餃子人家(又菇三鮮餃最好吃),另外還有壹些特色的北方菜。
7、西洪路的“孫大媽”也不錯,去西洪路逛街壹般會在那解決晚餐
■飯:
1、最好的荷葉飯是壹個小巷子裏的黃記
(津泰路麥當勞對面夜市穿過之後路口對面的)
■中式 牛雜/牛滑/牛排:
1、牛雜在達道路亞細亞對面
2、牛滑有家叫輝輝的店做的(已從交通路搬至五裏亭)
3、亞細亞對面的武仔牛肉店的牛排
4、廣達路,高橋路口斜對面,六建牛排館
5、鼓東路上有家牛雜不錯,鼓東路與鼓屏路交界大概40米
6、依強牛滑店的牛滑
■西式牛排:
1、綠怡牛排館
2、大洋和華林路的鬥牛士
3、井大路慶城路交叉口“香舍”個性餐廳的氣氛不錯!
4、新星牛排館是福州最早的牛排館,新貴族音樂餐吧是它的分店,環境要好得多
5、省府路那家染房的牛排很好
6、北部灣牛排館
7、外貿中心酒店的扒房夠品味
8、六壹路口與湖東路交叉口夜未眠西餐廳。那是福州首家24小時營業的西餐廳,有不賴的環境。小包廂居然是用粉色簾幔來阻隔,(其實就是蚊帳)倒是與臺燈相得益彰。
■地方風味菜:
■閩菜:
1、東街口黃巷的鄧記荔枝肉、醉排骨,黃悶田雞和松子魚
2、八壹服務社酒樓的荔枝肉
3、朱紫坊裏面破店的福州家常菜
4、福新路和信家對面新天都的福州菜
5、古田路市場後面水部的破店
6、津泰路上,鼓樓公安局旁邊的壹家破店,別走錯,是中間的那家,那家的鹵豬蹄很好吃
7、溫泉路上的天外天
8、灣邊的河鮮
9、茶會吃仙的海鮮(往裏走的那家總店)
10、溫泉支路的青青閩清菜館
11、溫泉路溫泉澡堂對面有家,百味飯店閩清山味菜做得很好
12、元帥廟林記家常菜的肘子肉很不錯
13、康山中學那條路上壹家目魚罐等小吃太棒了,福州最有名的老小吃店
14、沙縣小吃在屏西新村裏的沙縣小吃城,但是個人覺得醫大“本鼎”邊上那家挺正宗的
15、溫泉路福安富春小吃的當地小吃
16、達明路上的那家忠惠小吃口味也不錯,福州菜哦。
■川菜——水煮活魚:
1、東泰路的東泰川菜館,16元/斤;(魚片薄,嫩,口味壹流,就是價格貴)
2、東泰路的曉薇川菜館,10元/斤;
3、菜香根(六壹路邦輝桑拿對面)的,連湯都能喝(不是紅油湯)
4、渡雞口的老重慶
5、慶城寺與井大路交界口的鄉之味牛排火鍋城10元壹斤
6、井大路唐姐火鍋城總店(鰱魚頭是買壹送壹哦)
7、井大路好口福的水煮活魚
8、南門(古田路36號,省電廣對面)金麒麟飯館8元壹斤
9、北大路的東平園川菜火鍋,13元/斤;
10、湖東路的聚友川菜,15元/斤;
11、茶匯小區廈航對面的劉二川菜館,11元/斤
12、東泰路的重慶名小吃
13、東泰路的香香川菜館”(靠津泰路的那家),放很多芝麻,香
14、東泰路川府川菜館。6.8元/斤。味好便宜。推薦哦。
15、梅塢斜坡走到壹半,有壹家辣妹子湘菜館,裏面的水煮魚不錯,特別是水煮魚的湯,太棒了
16、橋亭活魚小鎮很不錯噢!
■其它川菜:
1、東泰路的東泰川菜館,滾石鴨珍,水煮田雞
2、長樂路巴國布衣布衣雞,巴國長排,水煮牛肉
3、井大路鄭記重慶豆花魚莊的幹沾牛肉
4、東泰路上的重慶名小吃的肥腸魚”
5、西洪路川川麻辣燙
6、東方紅旁的曾師傅川菜館(味美價廉)
7、瑞閩對面東泰路上第二家。
8、四川譚魚頭火鍋,在沖浪遊泳池附近,味道不錯,環境也很不錯
■湘菜:
1、福三中對面---湘王府
2、屏東中學旁邊的東方紅(神仙豆腐、剁椒魚頭、寸骨、幹鍋田雞)
3、湖東路的毛家飯莊,吃毛氏紅燒肉最正宗
4、湖東路省圖附近的瀟湘館
■上海菜:
1、五壹先施後面的黃淮人家的上海菜
2、力寶天馬大廈後面的君子蘭的上海菜
3、協和醫院對面的避風塘的廣東、上海菜
4、別有天茶藝居的滬菜,貴了點,但確實好
5、好香角的上海菜
6、福新路金光大道
■東北菜:
1、鼓東路紅燈籠東北菜
2、仙塔街食通天隔壁的東北餃子館裏的醬骨架
■其它:
1、華林路紅房子旁的天然居目魚筒骨鍋
2、溫泉支路上的深圳第壹雞裏的奇味土雞鍋
3、五壹廣場石山水邊上的“紐約街肥牛火鍋城”
4、東街北京飯莊的北京烤鴨
5、井大路的西北風味
6、於山腳下避風塘,主營是潮州菜。鐵板日式鱈魚,最可愛的數金籠田雞
7、鑫皇酒樓,(在省府路的省府禮堂內)那裏的美味胖魚頭和玫瑰雪花飄(湯)很不錯的。。還有駝鳥肉
8、井大路廣東食街的廣東菜吃不膩
9、楊橋路空軍招待所旁的西北風味
10、溫泉支路的唐人記
11、牡丹大酒樓的羊腿
12、元洪美食城江西瓦罐湯分店
13、鼓東路牛太郎(比對面的北國之味好)
14、體育中心阿裏郎的韓國菜
15、溫泉大飯店對面華福賓館的譚家魚頭
16、井大路湖東路口的大魚頭:江西菜
17、自助餐,會展中心的金源國際大酒店,三文魚任妳吃,雞翅比肯德基還好吃
18、省政府對面千紙鶴裏的招牌菜紅燒三文魚頭值得壹嘗
19、鼓東路和尚賓路的交叉路口那裏有家,苗鄉酸湯魚,味道做的不錯
20、還有華林路(省高級人民檢察院對面)的南京怪味樓福州店
甜食:
1、珍珠奶茶,去楊橋路樂客茶坊
2、花生湯在臺江麥當労対面的小巷裏,那裏的芋泥也不錯
3、大世界的冰橄欖很有特色
4、鮮奶蛋糕是茶亭公園對面的紅葉蛋糕
5、津泰路上的品糖軒
6、湖東公正酒家下的超雅蛋糕1、在福大北門有議價東興牛肉店,上大學的時候常常到裏邊“改善”夥食,電力的牛肉羹佐以水姜味道那個叫絕,還有自制的粽子,包了蛋、肉、蝦仁、香菇,糯米香,澆上甜辣醬,花生醬,真是美味。
2.達道和小橋壹帶,有幾家頗有名的牛滑店;牛滑用牛肉切細剁泥,和以勾芡,連湯裝起壹碗,入口滑潤,口感壹流,牛骨高湯又特別香,加鹽加醋,加魚露還可以隨個人喜好,所以很受歡迎,“達道牛滑”幾乎成了招牌,無形資產價值也有若幹,那壹帶的每壹家都是“正宗”的達道牛滑
3.說道牛滑,又不能不說到牛雜;所謂“牛雜”,牛雜碎是也;牛心、牛肺、牛肚、牛筋……總之壹切牛下水統統熬壹大鍋。那裏跑堂的漫叫壹聲“牛雜兩碗……”,這裏掌勺的便撈起若幹在碗裏加以牛骨湯端到妳的面前。烏山路口有壹家“吳忠小吃店”,開店的兄弟三像是隱居江湖的世外高人,壹天之做壹鍋牛雜
賣完拉倒,幫襯那裏的人多是沖著新鮮牛雜的味道去的,所以生意倒也不賴。
4.用牛骨湯打底的還有壹種叫“撈化”,這“化”是福州人稱“興化粉”的米粉,把米粉用涼水泡軟以後在滾水裏“撈熟,泡進牛骨湯裏,撒上蔥花、味精,這叫“光化”,如果配以同樣撈熟的鴨腸、豬血、肝片、腰子等等泡在壹起吃風味更佳。慶城寺市場門口壹家“依土勞化”聲名如日中天,撈化的品種也多常常人滿為患
5.木金肉丸,是1921年由姚木金創辦的老字號,在道山路口通向婦幼保健醫院的巷子裏。肉丸是用芋頭、薯粉、豬肉、紅棗、芝麻、紅糖等為原料,加工成壹粒粒或壹籠籠蒸熟。每個包有甜鹹可口的肉陷,甜度適當,十分可口。過年過節的時候常常會去買些肉丸吃,沾沾喜慶
6.到了臺江,那好吃的就多了去了。在榕城古街上很多老字號的福州小吃在此匯聚。比如大福星魚丸,依土伯撈化等等。大福星魚丸選用鯊魚、鰻魚或淡水魚剁珥加薯粉攪拌作外皮,再包以豬瘦肉或蝦仁等陷心,捏成丸狀。皮薄均勻,色澤潔白,食之滑潤清脆,湯汁葷而不膩。“沒有魚丸不成席”,從這句俗語中變可知福州人對魚丸的偏愛。依土伯撈化,湯汁清淡但鮮味十足,牛肉塊肥而不膩,清爽可口。
7.走出榕城古街,在臺江的三福百貨旁有家百年老店——臺江沒牙花生湯店,店很小,只有陽臺的寬度,細長細長,只能放下壹排的座位,但店裏的招牌花生湯確實是個經典。花生綿軟,入口即化,湯水香甜滑潤很有冰淇淋的感覺,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8.說到福州小吃,怎能少了熱氣騰騰的鍋邊糊?鍋邊糊以連講海鮮鍋邊最為出名.用蜆子汁為湯在鍋裏燒開取其鮮味,在把磨好的米漿沿著鍋邊壹圈澆過去,米漿在鍋邊燙成幹皮後用鍋鏟刮到鍋裏,加芹菜、蔥蝦皮、香菇等佐料,燒開後起鍋就是壹盆滾燙的“鍋邊糊”了,講究壹點的在佐料上做文章:蝦仁、鹹魚、肉丁……
9.井大路口附近有壹家細妹元宵店,雖然店面從外表看有些粗糙,但做的元宵確實不錯。在福州,湯圓和元宵是不同的,湯圓是甜的,而元宵是鹹的。薄薄的元宵皮裏裹著新鮮的豬肉,咬壹口元宵,香滑的油水溢出來。津泰路上的安泰樓做的元宵也非常好吃
10.從八壹七北路拐進鼓西路,未及百米,左手邊壹家小鋪招牌與眾不同,紅的民俗花紋,有模有樣地直書“尚搟依心拌面扁肉”。在這家壹定要吃拌面和扁肉。福州的燕皮何等知名,做成扁肉燕煮食更妙而且這裏用的是自家手搟機的切的扁肉,做的時候加了蛋清,吃起來甚有勁道。花生醬也是自家磨的,略微有些焦味,無論扁肉還是扁肉燕在撈起之後都沖入豬骨湯,回味無窮。
11.其實福州小吃遠不止這些,八寶芋泥、蔥肉湯、海蠣餅、太平燕、春卷……都是有名的福州小吃。如果要想省點事,壹次把福州小吃吃個夠,推薦妳去老福州、元洪城頂樓或者安泰樓,交通便捷,而且價格也劃算,特別是老福州。安泰樓、元洪城看起來高檔壹點,而在老福州。安泰樓、元洪城看起來高檔壹點,而在老福州,只要花十塊錢。就可以吃個飽。 福州小吃”是福州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和影響與福州菜壹樣引人註目。太平燕、太極芋泥、魚丸、等享有盛譽,臺灣同胞有句口頭禪:“魚丸,燕丸,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厭。”1997年福州市飲食(集團)公司美食園制作的“扁肉燕”和“太極芋泥”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華名小吃”。老輩福州人有句話叫“七遛八遛莫離福州”。意謂福州飲食的風味獨好,鄉人不忍離去。
1.魚 丸
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壹般用鰻魚、馬鮫等魚肉搗成泥糊狀,調拌優質薯粉為皮,用精肉、蝦仁等作餡,捏成丸子。煮熟後泡以美味高湯,加上蔥花,浮於湯面,稱“七星魚丸”。它具有色澤潔白、質有彈性、肉餡香松、口味清爽等特點,素負盛名。據說這七星魚丸是海上漁婦所創,被壹出洋經商的商人學到手,返回福州後如法炮制,開了家“七星小食店”,獨家經營“魚丸湯”。後有壹位進京赴考的舉人進店就餐,食魚丸後嘖嘖稱奇,口占壹詩曰:“點點星鬥布夜空,玉露甘香遊客迷;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店主將詩裱於店堂上,從此食客盈門,生意日隆。“七星魚丸”因此詩而得名。如今福州街巷到處都有魚丸攤店。郊縣的長樂、福清等地也有食魚丸之俗。除店賣外,還有走街串巷肩挑叫賣者,他們以調羹敲打小碗招徠顧客。做為地方風味特產,外地人到榕也多以品嘗魚丸為樂。
2.太平燕
燕皮是用精選豬後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細條,用木棰搗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細孔絹篩篩過的薯粉和適量清水,反復攪拌,不斷壓勻,初成硬坯,然後放在條板上,軋輾成薄片。敷上壹薄層薯粉,折疊起來,略幹為鮮燕皮。繼續晾幹為幹燕皮,壹般包裝久貯壹年不壞。包餡前,用刀切燕皮成約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餡選瘦豬肉和蝦米、荸薺、紫菜等***剁成醬,後加少許醬油、蔥白調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狀,蒸熟即成肉燕。福州人常將“扁肉燕”與去殼鴨蛋相配作菜肴,因福州話“蛋”叫“卵”,“鴨卵”音諧“壓亂”,取“壓”了“亂”就會平安之意,故稱“太平燕”,“燕”與“宴”同音,又稱“太平宴”。“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慶宴席上的壹道“大菜”,上席時鳴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長輩即席致謝後,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臺灣同胞和海外福州僑胞喜愛,到福州來,必帶燕皮回去饋贈親友。
燕皮湯
肉燕
3.鍋邊糊
稱“鍋邊糊”或“鍋邊”。是福州獨有的小吃。外地如上海、臺灣、香港等地的鍋邊糊店,幾乎都是福州人所開。其主料為米漿,鍋湯燒開後,將米漿淋置鍋邊,稍幹後用小鏟刮入鍋中,與雞鴨肝雜、蝦幹、墨魚幹、香菇、黃花菜等配料煮成的湯合成。其特點是面薄而卷,湯清不糊,味美適口。舊時,福州南臺、下渡壹帶百姓三月“迎大王”(土神)時,家家戶戶都做鍋邊糊。鍋邊糊至今仍為福州人習見並愛食的早點。由於鍋邊易熟,故福州俗語叫“鍋邊壹煮就熟”。鍋邊糊也流傳到福州以外地區,如莆田。
4.芋 泥
以檳榔芋煮熟搗爛加紅棗、櫻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豬油等輔料制成。芋泥中的上品稱為“太極芋泥”和“八寶芋泥”。由於豬油蒙蓋,制成後貌似冷食,實則熱食。在酒宴上常在收席前做為甜點推出。福建東部沿海地區皆有做芋泥的習俗。其中尤以福州芋泥最為有名,是福州地區典型的甜食。福州民間盛傳,當年福州籍愛國英雄林則徐曾在廣州以家鄉風味芋泥“宴請”洋人,讓其燙破嘴皮而出醜。閩東福鼎產的良種大檳榔芋制成的芋泥,質地細膩,堪稱壹絕。
5.光 餅
又稱“征東餅”,其來歷有段掌故。明嘉靖四十壹年(1562年)農歷九月二十七日,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率部追殲倭寇至福清牛田(今龍田)。為減少炊時,戚繼光布置各營以炭火烤灸用面粉做成的兩種圓餅。壹種小而幹燥;壹種大而松軟,略帶甜味。兩者中間均打壹小孔,用繩串背於身上,便於士兵攜帶作為臨時幹糧。由於它隨處可充饑,增強了隊伍的機動性,為平倭立功。此後,為紀念戚公,福清及福州、閩清等地人民仿制這兩種圓餅,前者叫“光餅”,後者稱“征東餅”。後有人在光餅上添上芝麻,成了“芝麻光餅”,又叫“福清餅”。福清壹帶每遇清明,用它作祭品。立夏時,孩童們將模仿各種飛禽走獸形象制成的光餅掛在脖子上,追逐嬉戲,增添節日氣氛。將光餅掰開,夾入韭菜、鮮蟶、嫩筍、紫菜等即成“鹹燒餅”;如加糖則為“甜燒餅”。老輩福州人倘憶起舊時“提(苔)菜餅,辣菜餅,豬油渣夾我福清餅”的叫賣聲,倍感親切。舊時這些叫賣人頭頂“小店”,小巧別致,左右分書“聞香壹嘗三打掌,知味十步九回頭”小聯,裏面擺放著甜醬、辣醬等。外地客走過福清,旅外僑胞返鄉省親,也都要買壹串嘗嘗。
閩東的福安也產光餅,該市阪中村的光餅很有名氣。當地光餅店附近,每有豆芽菜的攤點,因為光餅夾豆芽菜餡是福安風味小吃。
6.線 面
采優質面粉加鹽等輔助料精制而成,色澤潔白,線條細勻,質地柔潤,落湯不糊,香爽可口。食用方法有二:其壹為高湯線面,即把線面放入沸水中煮壹二分鐘,色變即撈起,加入事先煮好的佐料,如肉絲、煎蛋、香菇、黃花菜、青菜之類,再調以湯汁(肉湯、雞湯等)即可食用;二是涼拌線面,煮法相同,但撈起後不放佐料,只調以適量的香油、味精、紅酒等,風味獨特。
福州線面拉開長度可達180厘米,細僅0.6至0.7毫米直徑,挽面時在面頭上紮上紅線,由於線面是面類中最長的面,又叫“長面”和“壽面”。由於福州話“長面”和“長命”諧音,故福州人又叫它“長命”。
在福州地區,線面廣為民眾喜愛,大年初壹,人們都要吃壹碗線面,祝福健康長壽。線面還有以下別稱:祝壽送線面稱“壽面”,婦女分娩坐月子以其為主食,佐以蛋酒、雞湯而稱“誕面”,結婚訂親男方送女家的叫“喜面”,遠離家門返歸或遠客入門煮線面加兩個蛋款待,謂“太平面”。
7.粿
主要是糯米磨成漿,經過制作,依靠糖、花生、豆沙、油等佐料而成。時令和節俗不同,分為4大類。?1)為圓形,內有虛有實,油炸或流滾粉成,如油?、抱滾?。抱滾?外面滾上拌好的豆粉、黑芝麻和糖,宜邊揉邊吃。?2)形扁圓,皮薄餡多,或蒸熟,或油炸,如糯米?、菜絲?、豆沙?。3)粿多三角、四角、菱形,以蒸為主,也可油炸,如芋粿、九重粿、粳米?、白八粿、糖粿。4)糕多圓形或三角,松軟有彈性,以蒸為主,如盞糕、白發糕、荸薺糕。?粿多是甜食的,也有花生粿、鹹餡粿等是鹹味的品種。
8.春卷
福州民間小吃。俗稱春餅,選用精粉煎成,皮薄似蟬翼,“餅可映字”,又輕又薄。餡選鮮嫩的豆芽,佐以韭菜、筍碎、肉絲、豆腐幹片等,炒熟備卷。食時,選攤開薄餅,自取包餡,先卷壹邊,兩頭覆緊,再卷成條狀,便可入口。如果,把春卷投入油鍋壹炸,撈起便成油炸春卷,俗稱炸春。近年有“迷妳春卷”上市,便是已制成春餅,購回油炸,尤為方便。
9.肉丸
選上等薯粉、白芋絲、肥膘肉為原料,調入紅糖拌勻,佐以五香粉,還有的加芝麻、豆腐皮等,制成粘劑,放在鋪上荷葉的蒸籠炊熟。用刀切成方形或菱形的,油煎而食;也有圓狀,入蒸籠時,有意捏成團狀,炊熟可食。香甜可口,油而不膩。民間在春節期間自蒸;市上以“木金肉丸”為名牌,風味獨特。
10.烰油?
“烰”(音pu),福州方言,用大量的油炸食品稱為“烰”。“烰油米時”色澤金黃油亮,皮餡分離、外香酥,內甜軟。將糯米洗凈浸泡4-6小時後,磨制成水磨粉團。紅糖加水熬成糖漿,去渣待用。豆沙加入糖漿、精鹽,制成豆沙餡。糯米粉團加入糖漿,反復揉和制成?坯。用?坯包上豆沙餡,成為油生坯,面貼花生仁1粒即成。把生?坯放入油鍋,用鐵勺輕輕翻動,等油?皮亮膨脹似球形,色呈焦黃時,即可撈起瀝幹油。
11.蠣餅
“蠣餅”扁圓形,色黃、殼酥香,味道美,是福州市民常用的早點之壹,風行數百年不衰。成品皮香酥,餡鮮美,色金黃。將大米、黃豆,分別用水浸3-4小時,摻水磨成濃漿,加入精鹽攪勻後待用。豬肉剁成肉餡,蔥切珠狀,用醬油調成餡料,牡蠣肉洗凈,瀝幹。將特制鐵勺在油裏加熱後,取半湯匙料漿倒入熱勺內,在米漿上放肉餡、牡蠣,再蓋上壹湯匙米漿,放入油鍋,炸至餅面呈金黃色時撈出,瀝幹油。
12.千頁糕
千頁糕”為選用中筋面粉制成的甜點。多層美觀,油香軟潤,入口溶化。將面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面團,餳面約2個小時,加堿水再揉勻。肥膘肉切塊放入湯鍋,用旺火煮熟撈起,然後切成細肥肉丁。將面碾成薄面片,對折,壹邊撒上1層肥肉丁,再撒上1層白糖,形成1層面餡,如法制作可得4層面3層餡。千頁糕壹般做成8層~12層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