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範家屯簡介。

範家屯簡介。

範家屯鎮轄西街、北街、興華街、永勝街、東街、平陽村、尖山子村、楊家店村、太平莊村、馬窪子村、石家子村、田油坊村、孟佳村、金城村、香山村、司馬家村、平頂山村、鳳翔村、鐵南村、東河村、清泉村等5個社區居委會。

公主嶺經濟開發區(範家屯鎮以北)於2002年10月29日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開發區。憑借優良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文優勢,開發區綜合經濟實力突飛猛進,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生產、糧食深加工和建材等。截至目前,汽車配套產業數量達19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42萬元。糧食深加工企業發展到21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65億元;建材企業13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650萬元。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公主嶺市的縣級建制。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對開發區的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事務行使統壹管理職能,並享有市級管理權限和部分省級經濟管理權限。

範家屯鎮是中國建設小康社會的明星鎮,國家體改委等11個國務院部委將其列為“中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它是建設部確定的“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它是農業部命名的“國家鄉鎮企業示範區”。2004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鎮”;1993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認定為首批綜合改革“十佳鎮”;省中心鎮改革發展試點單位、吉林省首批社會主義農村試點鎮是中共吉林省委命名的“先進基層黨組織”。2009年被列入吉林省百鎮工程試點鎮。

範家屯鎮城市功能完善,基礎設施“五通壹平”,四座鐵路立交橋橫跨南北,形成了“五橫四縱”的城市總體框架。街道是硬面的;通信是程序化的;電視是有線的;煤氣是用管道輸送的。

範家屯鎮有著堅實的基礎。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全區累計引進外資項目1、1、81個,引進資金總額超過30億元。三大支柱產業已初具規模,即投資3億元的春威輪胎有限公司汽車零部件制造產業;糧食深加工產業,主要由澱粉廠、糊精廠和金龍公司組成;尖山水泥廠是主要的建材工業。

範家屯鎮科教文衛發達。開發區現有34所中小學和32所幼兒園。吉林省糖業研究院、四平市農業工程學校、公主嶺市第二職業學校、公主嶺市第三人民醫院均位於開發區。開發區優良的教學條件、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紮實的科技基礎,為開發區經濟快速穩健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

依托京哈鐵路、102國道、長平高速公路橫貫全區的交通優勢和國家商品糧基地的資源優勢,範家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在招商引資、小城鎮建設、效益農業三大領域進行了大膽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2011年,全區社會總產值100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50.7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6543.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4.38+0.9萬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8654.38+萬元。被農業部、建設部、體改委等十壹部委命名為“國家鄉鎮企業示範區”、“國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國家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國家鄉鎮企業科技示範園”。省級中心鎮改革發展試點單位。

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帶領全區人民全面貫徹“三個代表思想”,堅持以“三個有利於”為指導,立足區情、科學決策、擴大開放,以長春為依托,為全區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範家屯經濟開發區就像冉冉冉冉升起的朝陽。歡迎世界各地的商人在這裏投資、創業、致富和發展,譜寫人生的輝煌篇章。

吉林第壹鎮(1993)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綜合改革“十佳鎮”之壹。1995年被建設部確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7年被國家體改委確定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6年,公主嶺經濟開發區落戶範家屯。

從1999到2008年的十年間,範家屯經濟總量年均增長率為23%,2008年的GDP為23.8億元。鄉鎮財政收入增長率為12.5%,2008年達到2494萬元。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654.38+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近7000元。全鎮現有中小企業近3000家,個體工商戶2000余戶,集貿市場7個,專業市場2個,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加工、商貿物流、農副產品加工和建材行業。

2007年開工的經開區目前已完成5平方公裏的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五通壹平”標準。近30家企業入駐園區,寧波胡阿祥電子有限公司投資5.6億元的汽車內飾項目正式投產並供貨給壹汽。全區固定資產投資超過40億元。

隨著全省“百鎮建設工程”的啟動,範家屯迎來了百年未有的發展新機遇。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給予的加快開發區發展和“百強鎮”建設兩大優惠政策,加快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統籌城鄉、協調經濟社會,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區鎮領導和範家屯人民的共識。

到2015時,鎮區建成區面積將達到20平方公裏。人口達到了654.38+50多萬。地區生產總值從28億元達到100多億元,財政收入過億元,翻了兩番,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翻了壹番。

服務長春三大基地培育支柱產業汽車配套現代物流生態農業

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區鎮交通優勢,主動承接省會經濟技術梯度轉移,實施“壹業為主、多業並舉”的產業發展戰略。在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選擇上,主要考慮對未來省會經濟社會生活的配套服務。隨著壹汽產能的擴大和長春建設世界壹流汽車城的步伐加快,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加工等配套服務有很大空間。選擇汽車配套產業作為支柱產業既現實又長遠。因此,有必要建設壹個主要為壹汽提供配套設施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加工基地。

作為壹個寸土寸金的省會城市,進出的物資很多,同時又受到土地的限制。其貨物過境需要在周邊地區找到合適的地點,範家屯可以為其提供貨物、倉儲和物流服務。打造主要服務省會經濟的倉儲物流基地。

隨著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食品質量標準的提高,範家屯可以為長春提供綠色無公害的時令蔬菜。打造以綠色果蔬、綠色畜禽產品為主的長春副食品供應基地。聚焦優化產業環境和人居環境,完善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三區六園壹帶壹環。

本著與長春同城化的理念,基於毗鄰長春的特殊地理和人文優勢,遵循歷史上範家屯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我們堅持把深化優化產業環境和改善人居環境作為建設長春衛星城的出發點。對轄區內171.9平方公裏的區域,按照“向北拓展、向西延伸、向南連接”的思路,進行全方位布局,重新制定發展功能分區。總體規劃是建設發展“三區六園壹帶壹環”。具體來說:

“三區六園”是指:城市開發區、經濟開發區和新農村建設區;汽車配套產業園、倉儲物流產業園、科教文化產業園、環境健康產業園、休閑度假產業園和高新技術及中小企業創業園。主要是在老城區的基礎上,以102國家壹級公路為界,向南建立為城市發展區。重點規劃建設商務居住宜居區、商務交易區、文化體育娛樂區、平陽水庫和西山休閑度假區、東部生態農業景觀區和南部新城等功能分區。向北將設立為經濟開發區,重點建設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倉儲物流園區、科教商務辦公園區、環境健康產業園、中小企業創業園區等功能分區。周邊15個村莊分別規劃建設新農村建設區。

“壹帶壹環”是指與長春市接壤的新開河沿岸規劃建設都市農場發展帶。“壹環”是指從東-南環路-樊沂公路-範淮路-北環路的高速公路引橋開始的環城開發建設帶。要確保農宜農、商宜商、住宜居,通過統籌規劃為未來留足發展空間。投資驅動階段的區鎮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工業鎮、農業鎮、商貿鎮、科教鎮。

處於工業化初期的範家屯鎮,面對新壹輪的發展機遇,從壹開始就瞄準了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堅持全面實施工業立鎮、農業穩鎮、商貿興鎮、科教興鎮發展戰略。

工業立鎮,就是強化以工業為支撐的發展。與此同時,壹些老企業正在迅速重組、改組和升級,同時打著吸引外資和工業項目的牌。牢牢把握和立足區位、地理交通等綜合優勢,千方百計讓產業項目在這裏快速集聚,搭建主動承接長春中小企業轉移的承載平臺,讓產業項目快速建設、快速發展,實現產業立鎮目標。

以農穩鎮就是堅持和保持繼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通過農業產業的持續深化改革,進壹步落實和用好用活黨和國家實施的壹系列農業農村惠農政策,使農業產業環境得到真正徹底改善,農村人口素質、農村人均收入和農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和改善。

商業是壹個充滿活力的城鎮。它以範家屯多年形成的商業網點、農貿市場和各類服務功能網點為基礎,積極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籌集和投入必要資金,實現大改造、大改善、大提升的規劃建設目標。讓範家屯的商業物流充滿活力。科教興鎮。也就是說,我們將通過融資和增加投資,努力在短時間內重建範家屯鎮現有的中小學,並積極創造和優化良好的發展教育環境。同時,通過招商引資,擬引進建設公主嶺職業技術學校、吉林高新職業技術學院等教育科研機構。還要積極爭取建設汽車產業、玉米生化產業研發中心和長春高新區向外延伸的各類高新技術產業研發機構和中心。

構建企業滿意的服務體系和人盡其才的工作機制。

為投資者創造高回報,為建設者獲得成就感。為了向建設長春衛星城和吉林第壹鎮的宏偉目標邁進,範家屯鎮將全面打造讓投資者滿意、讓建設者舒心的優質服務體系;積極創新,建立人人盡力的工作體制機制。

在構建高品質服務體系方面,我們將從每個人做起,從每個單位和部門做起,積極建立個人-社區-單位-區鎮四級服務體系,實現和達到人人都是軟環境、人人都是服務員的目標。在艱苦環境中徹底改變臟亂差面貌,實現逐街規劃、逐街建設、逐街達標。開發區硬環境建設將繼續擴大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覆蓋面,繼續做好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來看,供水、排汙、引熱、引風、垃圾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啟動。以達到和實現寬松和諧的軟環境和優質完善的硬環境的最佳服務水平。

在創新工作運行體制機制方面,積極引進和實施“小政府、大服務”“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管理體制機制。區鎮主要領導實行統壹管理、雙向交叉任職。開發區的機構設置將根據自身實際設置,不與上級部門匹配,並實行多兼職辦公室制度;全體工作人員實行招聘聘任合同制,薪酬福利實行績效工資制,達到人盡其才、各盡所能、勝任工作、創先爭優、機制創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