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認知事物的?是通過對事物的特征進行概括抽象。通過為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打上不同的標簽,人們學會了這種在紛繁復雜的事物中快速辨識並抓取目標事物的方式。分類、標簽化事物是人們認知、組織生活中事物的普遍而廣泛的手段之壹。
信息分類學往往有兩種信息分類方式:線分類法和面分類法。在APP框架中線分類壹般用於產品的功能架構(如圖貓眼電影產品架構),而面分類則用於具體到某壹項功能後的類目細分。線分類引導用戶至相應的功能類目,而面分類則幫助用戶在龐雜的類目中快速鎖定相應的目標。而本文論述的重點就是屬於面分類的篩選標簽。
互聯網的壹大特點便是為人們帶來了大量的信息,但同時也為人們準確抓取自身需要的信息帶來了困難。我們知道,網絡平臺面向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愛好不同生活方式的大量的用戶,那麽當所有的信息匯集於壹處時,如何幫助不同的用戶尋找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呢?毫無疑問那便是篩選標簽。那麽具體到移動端中的篩選功能,我們就不得不先去了解壹下移動端內容的分類問題。移動端與網頁端的最大區別在於移動端多是消費者在碎片化的時間、場景進行的即時即興操作,因而,消費者對於搜索的快速與準確性相比於PC端要求更高,用戶在移動場景中多半沒有耐心慢慢瀏覽(消遣類信息除外)。這就對信息的分類、篩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看來,標簽式的內容分類其實是隸屬於產品架構的壹部分,只不過產品架構是針對系統的功能模塊進行有機組合,而標簽式的內容分類其實是對目標信息按用戶需求、企業訴求進行的再梳理,又或者說是為了配合產品架構中該處的功能目標的實現而對內容進行的壹種有目的的梳理。
那麽,應該如何對標簽進行提取呢?
首先應該先考慮用戶的訴求,其次再考慮平臺的訴求,再次在充分權衡前兩者的前提下結合內容本身屬性進行三方的平衡。
1)什麽是“用戶訴求”?用戶的行為往往帶有目的性。對於產品而言,產品與用戶往往存在著雙向選擇性。話句話說,產品通過刻意打造某種調性篩選目標用戶的同時,用戶也在選擇產品。既然用戶選擇了產品,必然是帶著某種期待,這種期待就是用戶訴求。
2)什麽是“平臺訴求”?平臺訴求乃在於平臺在規劃某壹功能,某壹頁面時希望通過這壹設計達到何種目的。
3)什麽是“內容本身屬性”?內容本身屬性即內容的特點。譬如談到衣服必然涉及面料款式,談到社區內容建設必然涉及精華帖、最新貼之類。又譬如下文提到的河貍家美甲服務,必然涉及時間屬性與地理屬性。
那麽具體應該如何進行提取呢?以keep健身為例:
用戶的訴求就是尋找健身項目,我剛開始健身,那我可以通過全部難度來選擇初級難度,我想訓練腹部,我可以尋找相關部位的訓練,健身運動會涉及到訓練部位、強度、是否涉及器械、場地、時間、訓練類別等等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這在整個訓練課程標簽下的篩選標簽都得到了體現,這便是用戶訴求。
但是我們細看下圖,在訓練課程頁面之下會有最新上架、為妳推薦等等分類方式。很明顯,從平臺的角度來看,平臺希望用戶能夠及時了解平臺的相關新的內容,新的訓練項目,讓用戶感受到平臺的內容在不斷豐富,話句話說就是為新項目導入流量,從平臺角度來看總加健身項目的分類方式可以總加每壹個健身項目的曝光度且讓用戶形成平臺有著大量訓練內容的錯覺。
從內容屬性來看,這種橫跨兩個頁面的內容分類方式本身就是基於健身運動由於涉及較為復雜的需要考量的因素的而產生的。
當我們提取內容標簽時,應該註意標簽打得越少,目標的刻畫越粗糙,精確度越低,即粗分類。標簽打得越多,對於最終目標的刻畫就越精細,即精細化分類。但是,並不是說分得越細越好,而是要根據用戶與企業訴求進行合理的取舍。原因在於,過度的分類不但無異於用戶的快速獲取目標物品,反而會增加用戶的篩選負擔,消耗不必要的系統資源。而這中間的尺度是衡量設計水準的壹個標準。
當設計師按照上述的標準用篩選標簽將內容梳理之後,就需要以頁面的形式進行視覺呈現。那麽,設計師是如何呈現的呢?在我看來有二種形式:
壹:壹個標簽對應壹個頁面(粗分類)。
該標簽是線分類的終點,其下面是大量的類目信息。很明顯,該單壹標簽對應壹個類目頁面。而該頁面並沒有引入輔助標簽幫助用戶對信息進行精細化的分類。使得信息分類停留在粗分類階段。那麽,是不是信息壹定要精細化分類呢?事實上,有時對於用戶而言粗分類更加有利於信息的快速閱覽。
如上圖,今日頭條、三十六氪、enjoy都采用了單個標簽對應單個頁面的內容分類方式,原因在哪裏?
今日頭條提供新聞類內容,那麽新聞類內容本身的屬性決定了其分類就是從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幾個大類進行分類,況且新聞帶有明顯的時效性,因此,大線條的分類基本可以囊括社會上正在發生的要聞,沒有必要再次細分;從企業訴求來看,今日頭條面向的是全國用戶,因而分類過於細化不利於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從用戶訴求來看,用戶瀏覽頭條往往是帶著壹種消遣的心態,並沒有篩選相關細分領域專業新聞的訴求。
三十六氪的slogn為“ 為創業者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 ,其本身的企業屬性已經為平臺提供的內容打了壹個標簽,而因為新聞的時效性,因此本身平臺產出的內容並不會龐雜到尋要分類。
Enjoy從企業屬性來看,其定位為“精選美食電商”。那麽必然註定其內容是少而精的,因此當用戶進行內容篩選時,企業本身屬性使得平臺呈現內容前已經對內容進行了精細化篩選,因而“本地化”標簽下的內容其實並沒有多少。最為重要的是,該頁面屬於主頁右側的搜索頁搜索關鍵詞後的顯示內容,對比同壹關鍵詞在本地精選中的搜索會發現本地精選頁面會出現智能排列。原因在於前者功能重點在於突出本地服務與全國送,引導用戶認知該關鍵詞在平臺下的服務有哪些,而後者重點在於精細化篩選,幫助用戶快速找到目標項。我們知道,產品與用戶是雙向選擇的,產品在選擇用戶用戶也在選擇產品。Enjoy用戶選擇該平臺是沖著“精選美食”而來的,什麽是精選美食,如果用戶在平臺輸入“火鍋”字樣,結果出現了大眾點評壹般大量的商戶以及篩選標簽,我想這壹定會讓用戶平臺產生質疑。因此,從用戶訴求來看,用戶並不會期待在“火鍋”標簽下看到太多的內容,故而篩選標簽也不會像大眾點評那樣有太多的細分篩選標簽。而僅僅提供了距離與價格兩個壹般性的篩選維度。(見下圖)
事實上,嚴格來說,我們移動手機端絕大部分頁面都是單標簽頁面。采用單標簽頁面的內容壹般屬於功能性頁面,譬如手機app tabbar中的標簽對應的頁面;或者快速瀏覽性內容,譬如上例中的新聞類APP;又或者內容質量精而少。而壹旦內容不具備這三種屬性,就應該考慮添加相應的標簽以便於快速篩選目標信息。由此也就有了多個標簽對應壹個頁面。
二:多個標簽對應壹個頁面(精細化篩選)。
多個標簽對應壹個頁面的前提是該頁面所包含的內容較多,為了幫助用戶在眾多的內容中篩選出目標信息,通過針對目標項的的多維度刻畫,使得系統快速篩選出目標項。多維度篩選並不是說維度越多越好,而是權衡用戶、平臺、內容本身屬性後的最優解。當然,所有篩選的排列順序都必須按照先幫助用戶進行粗篩選,再幫助用戶進行精細化篩選的順序。這其中根據用戶對於各個標簽需要滿足的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分為:
1壹個主標簽+多個篩選標簽(隨機篩選組合)。
這種情況下,主標簽是用戶的剛性需求,而篩選標簽可以幫助用戶快速鎖定目標。
很明顯,主標簽是美甲這壹項目。當用戶點擊美甲這壹主標簽(線分類終點)之後,會進入相應的內容頁面。該頁面通過不同維度的標簽(面分類),幫用戶快速縮小目標服務搜索範圍。
1)壹般維度(粗篩選)。
不同的平臺、不同的服務都會有其領域相關的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用戶訴求的壹般性篩選維度。
美甲作為服務類項目,從平臺角度來看既要滿足用戶的需求同時也應該盡可能使得平臺留住商戶。默認的綜合排序應該就是為了讓所有商戶都有壹個可以獲得流量入口的機會。作為消費類服務,用戶關註點壹般集中於價格、受歡迎程度、好評度等。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平臺提供的壹般維度標簽為綜合排序與價格兩大類粗篩選標簽。
2)個性化維度(壹級精篩選)。
既然不同的平臺、不同的服務都會有該領域的壹般性篩選維度,那麽同樣的也必然會有該平臺、該服務相關的個性化的篩選維度。這些篩選維度往往更加能夠體現平臺與服務的特色。
河貍家的個性化維度就在於下面“今日可約”、“當前位置可約”、“附近手藝人”。這三個篩選項是從移動平臺以及該服務項目本身的屬性出發,提煉出的該服務項目的三個符合消費者訴求的刻畫維度,當然這三個標簽也屬於精細化分類。如果是京東,那麽該維度下必然包括京東到家。
3)精細化維度(二級精篩選)。
右側的篩選是為了滿足用戶進壹步精細化篩選的訴求,因此價格更加細分、星級更加細分、時間更加細分,精細化維度其實是在壹般化維度基礎上的更進壹步。精細化維度考慮到用戶的使用頻率以及所需要占用的頁面空間壹般采用隱藏的形式,譬如側滑欄、彈出框等等。
2壹個主標簽+多個篩選標簽(必須同時滿足)+多個標簽(隨機篩選組合)。
當用戶點擊泳衣及海灘進入頁面我們發現篩選項占了頁面的1/3。當用戶點擊酒店之後進入頁面我們發現,中間頁面其實就是壹個超級篩選標簽頁面。氧氣APP剛進入頁面後,效果如左圖,而當用戶上下滑動後如右圖。為什麽要為用戶呈現尺碼等篩選標簽,原因在於,女性在進行內衣篩選的時候,肯定首先考慮的是尺碼大小之類的篩選,而這類篩選往往對於用戶而言是固定不變且必須的。交互默認用戶進入頁面後首先進行的操作便是對於尺碼等篩選標簽的選擇,而無論用戶是否進行操作,滑動頁面後系統都會自動將其隱藏。事實上,尺碼等篩選標簽就相當於去哪兒網的那個單獨的篩選標簽頁面(中間)。只不過氧氣以巧妙的交互形式將其整合到了壹個頁面中,且配合用戶下滑瀏覽的動作將其自然隱藏。
由此該類標簽頁面的篩選維度其實是在壹個主標簽+多個篩選標簽(隨機篩選組合)頁面所包含的三個維度的基礎上增加了壹個維度---剛性需求維度。這壹維度下的篩選標簽幫助用戶過濾掉對於用戶而言沒有絲毫價值的內容。
那麽為什麽這些應用要將寶貴的頁面資源用於篩選標簽的放置,如果妳仔細閱讀本文內容,妳就會發現:
1)壹個標簽對應壹個頁面的這種形式,其實其內容不需要篩選就可以滿足用戶隨意瀏覽這種場景下的需求。用戶對於內容並沒有特定的需求,或者說用戶對於內容的需求標準較為隨意。
2)而到了壹個主標簽+多個篩選標簽(隨機篩選組合)這種形式時,雖然絕大多數內容也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但是由於用戶帶有某種目的性,因而匹配度較低往往意味著用戶需要花費較大的成本。
3)最後是壹個主標簽+多個篩選標簽(必須同時滿足)+多個篩選標簽(隨機篩選組合)。這種形式下的內容如果不能滿足任意標簽,內容對於用戶來說可能就是無效的,因此我們發現無論是氧氣還是去哪兒網,會將篩選標簽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原因就在於用戶對於內容的標準較高,因而不符合用戶需求標準的信息對用戶來說就是無效信息,因此相較於展示內容,呈現篩選標簽顯得更加重要。
由此可知,用戶對於住宿信息有著極高的要求,如果說36氪這種單標簽頁面的瀏覽內容或許每壹個內容都有引起用戶瀏覽興趣的可能性,那麽在多篩選標簽必須同時滿足的這種頁面下的內容,無關內容非但沒有絲毫引起用戶瀏覽欲望的可能,甚至會引起用戶的煩躁。這也就不難理解去哪兒網會將篩選標簽單獨拿出做了壹個獨立頁面,先幫助用戶過濾掉大量無關信息,再通過壹個多篩選標簽頁面幫助用戶獲取目標信息,設計師無需擔心這會打擾用戶,因為對於用戶而言準確篩選的重要性遠勝於內容的瀏覽。
綜上,如何合理的將提取出的篩選標簽進行合理的呈現呢?
首先需要研究清楚,主標簽在整個產品架構中的位置,作用是什麽?以此決定是否要添加篩選標簽。
其次需要研究清楚,用戶對於該主標簽下的內容的需求標準是什麽?用戶瀏覽該內容的場景化需求是什麽?以此決定,添加標簽的類別。
再次需要研究清楚,如果需要添加標簽那麽添加標簽的形式應該如何呈現?形式的呈現到底是用隱藏的形式還是展現在頁面,應該根據用戶對於內容篩選需求的強烈程度而定,用戶篩選需求程度越強烈,將篩選以便於用戶操作的形式至於頁面非但不會打擾用戶相反會取悅用戶,而當用戶對於篩選的需求強度不高時,隱藏篩選或許會更好的引起用戶的好感。當然,還應該考慮的就是平臺訴求,內容本身屬性等因素,各方因素考慮完整之後進行壹個平衡。設計師的價值就體現在這種平衡各因素以使結果最大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