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從未將李燕娥視為“仆人”,而是將她視為家庭的壹員。李燕娥比宋慶齡小近20歲,但她壹直被稱為“李姐姐”。吃飯時,宋慶齡與她坐在同壹張桌子上,並讓她坐在主人的位置上,而她自己則坐在邊座。李燕娥比較胖,宋慶齡特意為她做了壹張矮床用來休息。
解放後,宋慶齡大部分時間住在北京。為了撫慰李燕娥的思念之情,宋慶齡給她寄去了自己和北京寓所主樓的照片。李燕娥把照片放在她的房間裏,以便她可以隨時看到它們。有壹次李燕娥受傷了,宋慶齡非常擔心。她專門指示上海的同誌要密切關註李燕娥的醫治情況,還專程到上海看望。
宋慶齡對李燕娥非常周到細致。她經常給上海公寓裏的工作人員送壹些小禮物。每次,她總是為李燕娥準備壹些火腿和廣式香腸等家鄉美食。
1971年11月8日,宋慶齡給上海公寓管理員周和康寫了壹封信說:“現在我委托妳壹件事:10日歷是李燕娥的生日。她在我們辦公室工作了將近40年,我應該對她忠誠的工作表示敬意。請在9號給她買壹只煮熟的大油母雞、8斤蘋果和2斤香蕉(連同這張賀卡)。謝謝大家!"
1979年,李燕娥患上了子宮癌。宋慶齡非常焦慮。她親自把她從上海帶到北京。她不僅請人照顧她的生活,還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像她壹樣照顧李燕娥。
她還請了最好的醫生來治療李燕娥。當醫生確定她的癌癥已經到了晚期時,宋慶齡非常難過。她抑制住悲痛,盡可能地抽出時間與李燕娥聊天,以減輕她的痛苦。那時,北京的蔬菜很少。她怕李燕娥吃不慣,就托人想辦法多買些新鮮蠶豆來補充。為了增加營養,宋慶齡特意囑咐李燕娥每天吃雞喝雞湯。
對於病重的李燕娥,宋慶齡感到非常沈重。她曾寫信給馬·海德說:“我親愛的管家患了壹種可怕的疾病,這使我非常不安。她和我在壹起50年了。她是如此忠誠,是我最信任的朋友。我擔心她會很快死去...她躺在床上,不知道真正折磨她的是什麽!我太難過了,忘乎所以了……”
第二天,她再次寫信給愛潑斯坦:“最近幾天,李姐姐(我50多年的伴侶和管家)病重,我感到極其不安。她不僅是我的助手,而且比我的親人還要好……”
如果我沒有親眼看過這些信件,很難想象從未在任何巨大壓力面前害怕或退縮過的宋慶齡會對李燕娥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悲傷。
1981 2月,李燕娥去世的消息從焦慮中傳來,宋慶齡突然淚流滿面。當李燕娥的骨灰盒被送到宋慶齡的住處時,她向它打招呼,把臉緊緊地貼在骨灰盒上,不停地撫摸和親吻,並流下了眼淚...
在李燕娥的骨灰被轉移到上海的那天,宋慶齡支撐著病體,親自把骨灰盒從她的臥室裏拿了出來,並搖搖晃晃地從樓上走到門口的汽車上。事後,她寫信給壹位朋友說:“我很遺憾地告訴妳,我親愛的管家兼伴侶李燕娥...死於癌癥...幾天前,我可憐的燕娥在壹些值得信賴的朋友的陪同下在上海下葬。她的骨灰將葬在宋公墓。當我死的時候,我會在我忠誠的同伴旁邊休息。”
為了李燕娥的葬禮,宋慶齡特意寫信給秘書說:“我壹直答應讓李姐姐的骨灰葬在我父母的墳邊,並為她立碑。將來我會葬在那裏。”並問:墓碑“和李姐姐做的壹樣。”為此,她還畫了壹幅素描。
就在李燕娥去世100多天後,宋慶齡也不幸去世。宋慶齡的骨灰被送往宋氏墓地所在的上海萬國公墓,也就是今天的宋慶齡墓地。墓地的中間是宋慶齡父母宋耀如和倪歸真的墓,東邊是宋慶齡的墓。墓碑上刻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誌之墓”。對稱位於西側的是李燕娥墓,形制相同。墓碑上刻有“李燕娥同誌之墓——宋慶齡的敬意”字樣。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的墓地裏,宋慶齡和李燕娥的墓平行地擺放在宋慶齡父母合葬墓的東西兩側。兩座墓葬風格和規模相同,均為長120厘米,寬60厘米。兩座墓同樣質樸無華,墓西側刻有“李燕娥女士宋慶齡墓”字樣。
宋慶齡和燕傑在血腥的年代相識。1927“四·壹二”政變後,寧、漢兩國很快分裂。宋慶齡於當年7月中旬離開漢口返回上海,住在香山路。這時,她被介紹給當時只有16歲的小保姆。那壹年,宋慶齡34歲。此後李燕娥與宋慶齡相伴53年,直到李燕娥於2月5日逝世1981。臨終前,她仍抱著宋慶齡的頭,流著淚說:“我走後誰來照顧妳?妳是我放不下的人!”
宋慶齡料理了她的喪事。在李燕娥的骨灰被移至墓地之前,宋慶齡撫摸著骨灰盒,並在盒子上頻頻親吻她的臉。在告訴陪同她的沈粹縝李燕娥的性格時,她反復告訴她在墓碑上刻“宋慶齡李燕娥女士之墓”。她還指著地圖紙說:“李傑的骨灰埋在左邊,平行的右邊是我的……”三個多月後的5月29日,宋慶齡也與李燕娥壹同離開了人世。
李燕娥是廣東省中山市人。她出生於1911農歷十月初十。她遇到了壹個壞人,在1927的春夏來到了上海。當她站在大家都尊稱為“夫人”的宋慶齡面前時,宋慶齡首先拉著她的手詢問她的感冒情況。當她得知自己不幸的婚姻時,宋慶齡說:“妳多不幸,多可憐啊!”
幾十年後的6月1962 65438+10月11日,宋慶齡從北京回到上海,向負責住房的工作人員周和康詢問李燕娥因病住院的情況。她深情地說:“我從來沒有告訴過妳,李燕娥同誌是壹個在舊社會遭受迫害的孤寡婦女。解放前,在孫先生位於上海的故居裏,國民黨反動派利用金錢和地位誘使她監視我的活動和與人交往,並收集情報上報特務機關。她不顧個人安危,嚴詞拒絕反動派的威脅和利誘,保護我,支持我的革命活動...“1931年夏天,宋慶齡從歐洲回到上海,直到抗日戰爭爆發,為中國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在這些艱難的歲月裏,是李燕娥照顧宋慶齡的日常生活,關心她,維護她。
時任上海特務機關法租界工部局局長的沈醉證實,戴笠曾多次要求沈醉派人試圖闖入宋慶齡的公寓,收買她身邊的人。起初,沈醉派了壹名女間諜接近李燕娥,他們壹直來往了壹個多月。女間諜開始詢問李燕娥關於宋家來往客人的情況,並給了李許多東西。李燕娥把這些情況詳細地告訴了宋慶齡。根據宋慶齡的指示,她歸還了所有送給她的東西,並切斷了與女間諜的聯系。但是,沈醉沒有放棄。他發現李燕娥的原配丈夫並不好,宋慶齡便委托自己的秘書李佩華幫她辦理離婚手續。於是,他采用了“美人計”,讓間諜偽裝成汽車司機,經常在附近或其他地方與李燕娥“不期而遇”。不到三個月後,這名間諜與她頻繁接觸。沈醉告訴間諜不要向李燕娥打聽她的師父,以免引起懷疑。沒想到,李燕娥還是把有男朋友的事告訴了宋慶齡。宋慶齡仔細詢問了他們的了解情況,並告訴李燕娥要多了解他。漸漸地,李燕娥不知不覺地墜入了愛河。宋慶齡也註意到李燕娥似乎有心事。她漫不經心地問了她兩次,但沒有回應。壹天晚上,李燕娥吞吞吐吐地說:“我好像愛上了壹個人……”當時,宋慶齡拉著她的手向她表示祝賀,說:“雖然我舍不得妳,但我寧願妳過上幸福的生活。不過,為了對妳負責,我需要有人幫妳找到那個人。”
不久後,消息傳來,司機是國民黨派來的特務。李燕娥難過得哭了好幾天。後來,她走到宋慶齡身邊說,她決心不找對象,也要像她的妻子壹樣全心全意地工作,照顧她的生活。
這讓宋慶齡特別感動。他們的關系從此進入了壹個新的層次,從普通的主仆關系到親密的革命戰友。她安慰李燕娥說:別傻了。如果有合適的人,妳還是得找...
然而,李燕娥從那以後就沒有再找過對象。她忠誠地服務和保護宋慶齡,壹生都毫無保留地支持宋慶齡的革命活動。在香港,當宋慶齡創建並領導保衛中國同盟時,李燕娥壹如既往地照顧她的生活。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飛機轟炸香港時,飛機在頭頂呼嘯而過。她不顧自身安危,架起扶梯幫助宋慶齡翻墻進入鄰居的防空洞。山城重慶非常惡劣的政治環境是,李燕娥悉心照料宋慶齡的日常生活,在重慶兩路口新村3號與宋慶齡共享“壹樓之內的自由”,並與周圍的間諜鬥爭。
不知從何時起,宋慶齡稱呼比她小十歲的李燕娥為“李姐姐”。她經常對身邊的同誌說:“李姐姐是壹個堅強而高尚的女人,雖然她沒有文化,但她能明辨是非。”
宋慶齡步入老年,對李姐姐更加友好。20世紀60年代初的壹天,宋慶齡與李燕娥在樓上的辦公室(兼作小餐廳)用餐。室內有壹張小方桌,通常還有壹把坐北朝南朝西的扶手椅。宋慶齡把椅子朝南挪了挪,輕聲說:“李姐姐,坐這兒吧。”李姐拒絕了,宋慶齡幽默地說:“我是領導,級別比妳高,所以妳坐南,我坐西。這不是平衡嗎?”如果不均衡,不會跌嗎?李姐姐說:“太太,妳總是那麽有禮貌。””宋慶齡打斷了她:“別這麽說,李姐姐,妳跟了我幾十年了,我們早就像姐妹壹樣了!"
多年來,宋慶齡都在農歷十月初十為李姐姐慶祝生日。
(從1996的冬天開始,寧宋慶齡住在北京,他們壹直互相通信。在李潔生日的前幾天,宋慶齡會親自寫信給上海公館的管理人員,要求他們買壹只雞和水果,並附上壹張生日賀卡來慶祝她的生日。現在,兩位親密的戰友詳細地躺在墓地的墳墓中,這使人們對生活、社會、道德和倫理進行了思考!)
宋慶齡死於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