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高度,意味著壹個人在社會中能達到與掌握的地位、權利與影響力。雖然永澄大大講的是目標,看上去好像 不能完全跟高度劃等號,但那懸於我們頭上的目標,需要我們不斷爬升、攀登才能夠得到的目標,在我的解讀中,已然指向了我人生能達成的高度。
印象最深的,是永澄大大談到的,如何站在價值實現的角度來看目標,即以終為始的目標管理思路。以終為始有多麽重要呢?如果,目標不是我們想要的,如果,不是以我們想達成的終為方向努力,很有可能會出現壹個悲劇——越勤奮,越失敗。
記得剛開始接觸到網絡學習環境的時候,我就像壹個久渴的人遇到了壹汪清泉,直接就撲騰下去大口大口的暢飲。那段時間,幾乎所有的空閑時間我都投入到了網絡上各種資源的學習中。學PS,學翻轉課堂教學,學寫作,學時間管理,光PPT的學習都我學了秋葉大叔和銳普兩家。最初壹段感覺非常美妙,因為忙碌和充實,那種在工作中的失落感漸漸被填滿,而每壹次學習中又能結識壹些自我成長的夥伴,也讓我狹窄的人脈圈壹點點的展開。但是,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不到三個月,我慢慢開始發現不對勁——自己的精力被分得太散了,每壹樣都在學,但是都是跟隨的狀態,老師講壹點,我動壹點,根本沒有自己思考後的實踐過程……當然,也確實是沒有時間去思考和實踐了,那麽多不同種類的課已經完全占滿了我的業余時間。直到有壹天,被壹位前輩提醒:妳學這麽多,到底想學成什麽樣子?聽到這句話,我當時有點發懵,是啊,我學這麽多,到底為了什麽?
於是,我停下了手頭上所有的學習進度,把學習的不同內容鋪寫在壹張紙上,用線條連接它們之間的關系,推動or沖突、並行or串行。然後,壹點點整理學習之初的心態:迷茫、失落、好奇。最後,我閉上眼睛,靠在椅子上,去構思我未來五年的樣子:工作時給學生講課的樣子、業余生活的樣子、做著怎樣自己熱愛的兼職或者說斜杠,享受著怎樣的興趣活動,跟怎樣的人在壹起學習和玩耍......慢慢的,畫面越來越清晰,而紙上那些我現在學習著的內容,有些越來越濃重,而有些已開始慢慢淡去。最後,我只留下了PPT的學習,因為它可以幫助當時的我進壹步精進教學,同時保留壹份在外接活兒的可能性。
因為聚焦,我有了大量的時間可以反復練習,也有了足夠的空間讓我反思和修正。現在想來,真要感謝當時及時停住了過於發散的學習軌跡。PPT的學習讓我很好的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及設計排版能力,而這兩個能力對於我現在熱愛的視覺呈現和生涯規劃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所以,以終為始的目標管理方式對我來說真的非常受用。大千世界之中,會讓我們趨之若鶩的好東西不勝枚舉,我們沒有辦法貪心的壹壹學來。到底學什麽,首先還是要未來我們想成為什麽樣子。然後,把那些真正需要的,再按當下的時間、精力、資源,排列出學習的主次或順序,壹點點的積累,壹塊壹塊的打磨。壹個大大的人生目標,也就是在點滴的積累和細致的打磨中,慢慢達成的。
溫度,是我們對生命的熱度或對生活的熱愛與激情,能多大程度地活出自己本來的面目。秋水教主的精力管理從頭到尾都彰顯著她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記得當初讀教主的《這壹生,靜待時光檢驗》時,就有這種感覺——溫柔而堅定。對於生活,對於我們生命的溫度,我崇尚並憧憬著這壹份溫柔的堅定。
在教主的分享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教主對自己深刻的了解,並足夠悅納自己、尊重自己,並善待自己。對自己深刻的了解,這就已經實屬不易。在浮躁又喧嘩的世界,我們有太多時候是跟著趨勢在跑,或者被自己的焦慮在追著跑,到底自己的內心需要怎樣壹份安寧、到底什麽才似乎我們足以依靠的安全感,很多時候甚至都沒有去想過。所以,畢業-就業-買房-相親-買車-結婚-生子,生命被沒有經過自己思考和選擇的路徑給磨得沒有了自己的味道。所以,我們忙得不快樂,所以我們擁有了家庭也不快樂,所以我們升職不快樂,所以我們出去嗨皮也不快樂。
如何把生命活出自己的質量?如何讓我們的精力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教主給了我們答案。
從認清出自己的使命和價值觀開始,雖然很難,但是,這恰恰就是上文提到的”以終為始“的體現,想成為什麽樣的人,明晰了這個定義,所有的精力的分配也就有了主心骨。然後,照顧好我們的身體和靈魂,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接下來,順應動力,善用壓力,壹推壹拉,幫我們生命速度起飛。工作累了,休息也是很重要的精力恢復渠道。從註重過程轉向註重結果,幫我們把有限的精力聚焦到更重要的事情上。充分了解自己的精力周期,與自己做朋友,更好的順勢而為。最後,想訓練運動員壹樣訓練自己的體力、意誌力和技能,這些終將助力我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同時,從教主的分享中,我也好好的體會了壹把什麽叫著“寵愛自己”。用心做好每壹頓飯,用親手制作的美食來犒勞自己;呵護房間中點滴的綠色,讓鮮活的生命力侵染每壹天;用投影儀給自己灑下壹片天空,跟自己也可以如此浪漫;累了、生病了,那就找個舒服的姿勢窩下來,看看累積已久想看的片子,暫時忘掉不舒服的狀態去投入另壹段絢爛的人生。每壹段描述於我都是壹個美妙絕倫的畫面,愛自己是如此之美!寶貴的精力真應該如此善待。
深度,即人們在思想、智慧、藝術與體能上達到的卓越與精進程度。賽美姐講的財富管理,好像也不太像深度的定義。那我就借著深度這個詞,來表達壹下對“財富管理”對於我們的基礎地位的認知和感受。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古語中已有明示,謙謙君子也需財富,只是需要明晰取之道而已。賽美姐的分享中將“開源節流”詮釋的十分到位,讓我這個壹直對理財懵懂又迷茫的小白也能極快的get到財富管理的關鍵點。
先談節流。在目前短期內財富狀況壹定的情況下,要完成財富的基本積累,節流是個必須重視的動作。最近幾年“斷舍離”之風極為盛行,其實也有推動“節流”的作用。原來只聽說過投資規劃、存錢規劃,這還真是第壹次聽說“花錢也要規劃”。今年,我可以買什麽,不可以買什麽?今年必須要購入的是什麽,還有什麽需要推遲到下壹個周期再購入?同樣是需要的東西,如何買能具有更高性價比?原來花錢遠不止買買買的快感,更需要壹份理性的規劃。同樣第壹次聽說的,還有“收入規劃”。收入難道不是拿到多少算多少?(被打臉!)如果不去規劃收入,又怎麽知道自己還需要提升的在什麽地方,還需要彌補的又有哪些地方,關鍵是,這也可以作為年度目標的極好補充!
光有節流自然是不夠的,開源,讓更多的源頭活水引入進我們的財富之流更為重要!於是,賽美姐教我們首先用理財,使我們的財富升職10%。從基礎的定投、保險,到需要壹定技巧的網絡理財產品、基金,打開這扇門後,我開始慢慢的感覺到,以我現在的資源和精力,到底怎樣的理財方式是更適合我的——並不是收益越高越好,搭配組合投入、做足風險防控才是最最重要的!
在塞美姐的課後,我也開始認真梳理我2017年的收入結構,並且規劃出月/年的支出結構(生活必須+保險積蓄+理財投資+成長投資)。同時,開始把賬戶的閑錢投入到銀行理財產品,也算是跨出了我理財的第壹步。對於理財小白的我來說,下壹步,是需要補充壹些金融知識了,多看相關新聞,嘗試接觸不同行業的信息,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寬度 , 即我們能夠打開和做好人生中多少個不同的人生角色,讓它們豐富又互相平衡。豐富又平衡,只有在人脈管理過程中遇過坑流過淚交過學費的人就會懂,這是壹對多麽讓人又愛又恨、沖突矛盾的詞。謝謝秋大,及時雨壹般的人脈管理課,當頭棒喝般砸醒了還固執的收著人際交往執念的我。
不破不立,人脈管理的第壹步,對我來說,要先破!破掉過時的執念,破掉無用的關系鏈,破掉負能量的“壞”資源,破掉雞肋的瑣碎。退出已經結束其歷史使命的網絡社群,關閉各種微商的朋友圈。微信把最重要的人和群設置置頂,相信我,絕對不會超過10個,但卻方便讓我們隨時能找到最重要的他們。
接下來,就是立起結構化的人脈管理網。微信上,重新給朋友做分組:事業、理財、生活。這三個標簽實在是太好用。標簽前,只有壹個大概念——朋友,因此難免越界,也難免浪費過多精力。現在做完標簽,跟事業夥伴壹起謀發展,跟生活夥伴約個下午茶打壹通聊心事的電話,而理財的朋友們,不好意思,我可能要付費來騷擾妳咯!
下壹步,如何成為98%的人信任的那2%?如何成為我的人脈關系網的那個中心節點?如何成為鏈接的橋梁?感知、覺察,在交流中去發現需求與優勢,先慢慢的去豐富重要的朋友們在我這裏的備註……寫到這才猛然發現,有好多認識已久甚至合作已久的朋友,我甚至無法第壹時間說出他的需求和優勢究竟是什麽!覺之,改之!
時間真的不會等待我們,每壹點時間的流逝,都在期待我們自己的覺醒和成長。感謝BM在開年之初如此用心的為我們帶來四位大咖老師的重量級課程,不僅因為每壹節課都是幹貨滿滿、實實在在的在啟發我的反思、也實實在在的在促動著我的改變,更因為四節課還形成了如此完整的壹個系統,它在默默的提醒我們,生命,擁有著如此豐富的維度。我們的修行,從制定目標開始,從愛自己開始,從定下財富積累的規劃開始,更從管理好我們的朋友圈開始。真應了BM的全稱,Better Me!為了更好的自己,更是為了更自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