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壹出生下來,正常體重大約為3300公克、身長約為50公分,具有身材圓潤、頭較大、臉較圓、肚子凸、腿較短的特色。隨著年齡逐漸增長,大約從2歲開始,四肢會逐漸變得修長,腰部與腹部會變得較扁平,漸趨於成人的身材。成大醫院營養師徐瑋婷表示,嬰幼兒體重增加的速度較成人快,但約在1歲之後會漸漸趨緩,以嬰兒來說,0~6個月時,每個月平均增加0.6~1公斤;6~12個月時,每個月平均增加0.5公斤;1歲之後,每年則平均增加2公斤,家長應隨時註意孩子的體重,確認孩子的身材是否在正常範圍內。
該如何判斷孩子的身材是否在正常範圍內?建議爸媽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所頒布的兒童生長曲線,判斷孩子的身材是否在正常值內,生長曲線圖***分為5個百分位,分別為第3、15、50、85、97百分位,若孩子的生長曲線圖落在第3百分位以下,就會被歸類為發育遲緩或過瘦;若落在第97百分位以上,就會被歸類為過胖。此外,兒童生長是連續性,除了觀察每個落點之外,連線也應該依循生長曲線的走勢,如果走勢變平、變陡或呈現鋸齒狀,都代表嬰幼兒的成長出現變化,需要請醫師評估檢查。
找出過胖原因,控制攝取熱量徐瑋婷營養師指出,根據臨床研究發現,造成孩子肥胖的原因不外乎過度的餵食或攝取零食、不當飲食習慣等,其中又以過度攝取零食最為嚴重。由於現代的零食多屬高糖、高鹽、高油脂的食物,壹不小心就容易攝取過多熱量,導致體重攀升,爸媽應先從飲食習慣與環境方面揪出孩子過胖原因,進而控制熱量攝取,才能讓孩子體重恢復正常。
過度餵食 不少爸媽對於孩子的體重沒有正確觀念,認為小朋友白白胖胖的比較可愛,並且持有「小時候胖不是胖」的錯誤迷思或擔心孩子吃不飽,以致過度餵食。不過,研究發現,若孩子小時候為肥胖身材,長大後成為肥胖者的機率也相對較高。此外,若爸媽其中壹方為肥胖者,孩子將來成為肥胖者的機率達四至五成;若兩人皆為肥胖者,孩子成為肥胖者的機率則為六至八成。
過度攝取零食 過度攝取零食是導致孩童肥胖的原因之壹,不少爸媽會在餐與餐之間提供零食或點心,且大多以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為主,例如:含糖飲料、蛋糕、餅幹、糖果等,長期下來會養成孩子嗜甜及吃零食的習慣,便容易導致肥胖。
不當飲食習慣 不少過胖兒是因為吃飯速度太快、喜歡淋湯汁、食用過度烹調的食物等,徐瑋婷營養師解釋,吃飯速度太快容易在短時間內攝取過多食物,導致肥胖;部分孩子喜歡在飯裏面淋湯汁,主要是因為湯汁裏面含有鹽分、糖分、醋等調味料,加進米飯內可以提升香味,孩子容易壹口接壹口,越吃越多,導致體重上升;食材中過度添加調味料或不當烹調方式也是原因之壹,例如:高鹽、高油、高糖分或添加過多佐料等,長期下來就容易養成孩子重口味的習慣,亦會攝取過多的熱量。
活動量低 現在不少小朋友活動量都過少,大多以靜態活動為主,例如:看電視、玩手機、玩平版、打電動等,少有戶外活動,加上家中常備有零食或點心,隨時隨地食用的情況下,時間久了便容易造成肥胖。
疾病因素 部分罕見疾病可能會導致孩童肥胖,但仍屬少數,例如:小胖威利癥候群,因腦部下視丘功能失調,對食物欲望大增,無法控制,造成體重急速增加。若因為疾病因素導致肥胖,應該及早就診,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過胖兒的飲食指南 過胖,對身心造成巨大影響嬰幼兒過胖最明顯的影響便是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例如:支氣管炎、氣喘等,從事高體能活動時,身體也容易感到疲倦、勞累。此外,待孩子上國小、國中後,因為同儕大多會對肥胖者貼上標簽,並且取笑,導致孩子心理壓力過大,變得沒自信、不敢與他人說話等。爸媽應該趁早控制孩子體重,才能提供孩子壹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疾病影響 若孩子體重過重,從幼兒時期開始,罹患呼吸系統疾病的機率就會較正常孩童高,例如:支氣管炎、氣喘等,走路或從事高勞力的活動也容易覺得喘和疲累,此乃在於過胖兒的胸腔肥厚,要呼吸時,胸腔擴張的動作受限,容易換氣不全。此外,過胖兒成年之後,由於血脂肪與體脂肪過高,罹患慢性病的機率也較正常人高,容易提早於20多或30多歲時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提早發育 過胖的孩子發育速度較正常孩童快,通常小時候會長得比他人高、壯、胖,但進入青春期時,生長反而遲滯或停滯,不再生長,外型也就容易定型為矮矮胖胖的身材,成年後想要減重亦有困難。此外,若女孩小時候就屬肥胖身材,還會引發第二性征提早出現、生理期提早來臨等情形。
加重下肢負擔 若孩童體重過重,身上脂肪太多,容易對下肢與關節造成負荷,走路會較吃力,小腿脛骨經長期壓迫,也易彎曲變形,長大後亦會出現關節酸痛、退化性關節炎等情形。
心理影響 部分過胖兒由於身材肥胖,容易變成同儕攻擊的目標,會對自己外形不滿意,不敢和同學說話、沒自信等,外加成年後受到社會倡導「瘦即是美」的價值觀影響,亦可能出現社交障礙。
過胖兒的飲食指南 均衡飲食+運動量,輕松打敗過胖徐瑋婷營養師表示,不論孩子過胖、過瘦或體重正常,爸媽都應該隨時為孩子的體重把關,才能避免身材走樣。以下建議提供家長做參考,讓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
均衡飲食 由於嬰幼兒正在發育,即使過胖,也不會過度要求孩子須嚴格控制飲食或降低熱量攝取。壹般來說,會要求孩子維持均衡飲食的習慣及適度的熱量攝取,爸媽可參照衛生福利部所頒布的幼兒壹日飲食建議量,讓孩子均衡的攝取六大類食物,但在要求孩子均衡飲食的同時,應觀察飲食習慣究竟是哪裏出了問題,進而糾正,例如:孩子喜歡吃肥肉、炸雞等食物,就減少提供這類食物。針對過瘦的孩子,徐瑋婷營養師建議,爸媽應先找出孩子過瘦的原因,例如:食欲不振、偏食、生病等,若食欲不振或偏食,可以增加孩子的活動量,變化食材形狀,挑選可愛的餐具等,增進孩子的食欲;若是生病,則應該及早就醫治療,並且多休息,盡快恢復正常。
徐瑋婷營養師補充,部分孩子可能有邊玩邊吃、吃太快、吃太慢等不良飲食習慣,這些都會造成體重失控,建議爸媽應該幫孩子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包括維持適當的進食速度、細嚼慢咽也不挑食、專心吃飯等,並且以身作則,營造良好的用餐環境,才能幫助孩子調整體重。
改變烹調方式 爸媽在準備嬰幼兒的食物時,應掌握「三低壹高」的原則,包括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維,避免讓孩子吃進太多油膩、高鈉或糖分過高的食物,多提供低脂、高纖蔬果等食物。
由於過胖兒的身材不是壹日養成,因此,要健康的減重亦需要壹段時間,爸媽可在這段過度期內,提供孩子喜歡吃的食物,但從中減輕熱量的攝取,例如:制作焗烤料理時,將起司改成低脂起司;制作手卷時,改以高纖蔬菜、雞蛋、玉米等低卡又營養的食材為主,讓孩子在享用美食的同時,又可健康的戒除不良飲食習慣。
限制零食 不少過胖兒過胖原因都與零食吃太多有關,包括含糖飲料、蛋糕、餅幹等,爸媽應幫助孩子戒除含糖飲料,以水代替;少吃高糖分的蛋糕、餅幹等,購買零食前亦可先仔細看清其營養標示,盡量選擇低熱量、低脂、低糖、低鈉、低添加物的零食為主,熱量控制在200大卡以內,例如:低脂牛奶、低脂無糖優格、水果、高纖蘇打餅幹、米果、無調味堅果類等。
此外,不少爸媽為了讓孩子能夠成長、建立好品格、好的生活習慣,會以食物來獎勵孩子,徐瑋婷營養師建議,若孩子體重已經過重,應以其他方式取代,例如:去公園或戶外踏青,不僅可以提供獎勵,亦可增加活動量幫助減重。
增加運動量 大多數的過胖兒都是因為過度攝取飲食而導致肥胖,故應該增加運動量,以嬰幼兒來說,每天應該至少運動1小時。不過,由於嬰兒不太會自己做運動,爸媽可以幫忙動動四肢、讓孩子翻身、擡頭、玩玩具等幫助消耗熱量;至於幼兒,則應多帶著孩子到戶外走走,與孩子壹起從事騎腳踏車、跑步、遊泳、玩球等運動。若不方便外出,也要在家中多讓孩子活動筋骨,例如:簡易體操、跳繩等,盡量避免坐著不動,才可幫助燃燒脂肪。
調整作息 不論是過胖或過瘦的孩子,都應該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因為嬰幼兒的生長激素大約從晚上10點後開始分泌,此時若能正常休息,可以幫助成長發育,太晚睡則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含量,抑制生長發育。此外,爸媽應避免讓孩子的午休時間過長,否則孩子容易晚上不睡覺或睡眠品質不佳,進而影響白天的活動量。
徐瑋婷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生技制藥暨食品科學院營養系、成功大學公***衛生研究所碩士班 現職:成大醫院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