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在中國有很多“名雞”,為什麽德州扒雞更出名?

在中國有很多“名雞”,為什麽德州扒雞更出名?

壹百年來,從北洋軍閥、中華民國到如今的新中國,從綠皮火車、動車再到高鐵,無論經歷多少政治變革,又或者鐵路改革,德州扒雞始終屹立不倒。其實並不是完全因為火車帶動了德州扒雞的名聲,而是因為這種文化底蘊。

德州扒雞又稱德州五香脫骨扒雞,是著名的德州三寶(扒雞、西瓜、金絲棗)之壹。德州扒雞是中國山東傳統名吃,魯菜經典。德州扒雞制作技藝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德州扒雞就被列為山東貢品送入宮中供帝後及皇族們享用。五十年代,國家副主席宋慶齡從上海返京途中,曾多次在德州停車選購德州扒雞送給毛澤東主席以示敬意。德州扒雞因而聞名全國,遠銷海外,被譽為“天下第壹雞”。

歷史長河中,德州扒雞總是在重要的場合出現,得到清朝皇家,新中國領導的青睞,源於它的脫骨精髓。德州扒雞的特點:形色兼優、五香脫骨、肉嫩味純、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鮮奇滋補。造型上兩腿盤起,爪入雞膛,雙翅經脖頸由嘴中交差而出,全雞呈臥體,色澤金黃,黃中透紅,遠遠望去似鴨浮水,口銜羽翎,十分美觀,是上等的美食藝術珍品。

真正的精髓在於它的制作工藝,扒雞制作過程中的壹道技藝——過油。脫骨扒雞是壹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菜,屬於魯菜系。此菜體形完整,油炸均勻,酥爛脫骨,香味馥郁,鮮嫩可口,風味獨特,老幼鹹宜。用利刀將活雞宰殺,治凈。將雞身塗抹上壹層糖色下入熱油中炸至雞身呈金黃色撈出。將炸好的雞放入鍋內,加上調料,倒上湯,上面壓上鐵箅,燒沸後改小火慢慢燜至熟。

過油這道工序,到至今沒有哪家比得上德州扒雞,香而不膩,外酥裏內,過油講究火候,到現在來看,更像是壹種不傳的秘密,過油的火候把握不好,具體方法是置大火上,倒人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上色後的雞體炸2分鐘至呈金黃色、微光發亮時,撈出瀝油即可。油溫切忌過高,以免炸黑。炸黑了不僅僅是油膩,還不會熟透,吃起來沒有那麽香。

過完油後,就是蒸煮的過程了,將炸好的雞放在煮鍋內層層擺好,放上香料袋,加入老湯、生姜、食鹽和醬油,加清水淹沒雞體,壓上鐵篦子和石塊,防止雞體在湯內浮動。先用旺火煮沸,改用微火燜煮,鍋內溫度保持90~92℃微沸狀態。小雞燜煮3~4小時,老雞燜煮4~8小時即好。

如今在魯菜沒落的年代裏,德州扒雞依舊是火車常駐明星單品,憑借壹雞之力為山東菜實力代言,絕對是山東之光。

說起德州,不管在天南海北,任何人問妳起,妳說妳的老家是德州的,都會脫口而出,德州扒雞啊,其實不然,像咱們真正的德州人,吃德州扒雞有講究的,德州人對扒雞都是愛到骨子裏的,無論是日常串門還是過年走親戚,拎上壹只扒雞,是德州人的基本禮儀。

如果有外地朋友到德州做客或者商務宴請,飯桌上也壹定會出現壹只德州扒雞。用德州人的話說:“不知道聊什麽我就點只雞,就沖這只雞,我能講半小時,絕對可以避免酒桌尷尬。”回歸到扒雞本身,德州人也是毫不含糊。

建立扒雞研究所、成立德州扒雞文博館,在德州本地人眼裏,高鐵上的扒雞就是袋裝罐頭,加了防腐劑,味道就會和老湯裏的中藥材料相克,本地人只認新鮮扒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