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中、法、越三國歷史融合而得的越南美食文化

中、法、越三國歷史融合而得的越南美食文化

長期以來,越南壹直是暴力和易主的中心。

但奇妙的是,多國文化的介入,經過幾個世紀的積累,越南形成了壹種活力滿滿又資源豐富的文化。而越南菜在此影響下形成了壹種健康而微妙的菜系,風靡世界。

越南菜系建立在幾組五重本質之上:五種元素、五種色彩、五種營養、五種器官......最重要的,是五種感覺。這有點像中國的“五行”,金木水火土、辣酸苦鹹甜。

其實,日本菜裏也有類似的五種元素,比如:紅、綠、黃、白和黑。它們彼此之間是壹種平衡關系。

在公元前111年至公元938年期間,中國統治了越南1000多年,中國人的文化根脈已經深入到越南文化的自覺意識當中。

從地理上講,越南的鄰國是泰國、柬埔寨和老撾,但數次殖民統治所帶來的文化影響是巨大的。越南菜和中國菜的聯系是最緊密的,在此之後也受到了法國菜的影響。

作為接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地域之壹,越南普遍遵守儒家的道德準則,且壹直被定為漢化圈的壹部分。在如今,越南依然是東南亞各國當中唯壹壹個在藝術、文化和宗教領域沒有被“印度化”的國家。

而在中國之後,是法國。再然後是在20世紀中葉的冷戰期間,越南成了幾種意識形態爭奪的戰場。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說過這麽壹句話,“當妳來到越南,妳會在短短的幾分鐘裏明白很多,心裏唯壹剩下的東西,就是活著了。”

歐洲人的到來豐富了越南本地的菜式,法國至今都是世界美食之都,它們帶來的餐飲文化成了今天越南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倫敦的越南社區集中在肖迪奇區(Shoreditch)的金士蘭路(Kinsland Road),歷史上這裏是專門賣中國菜的,而為了滿足英國人對多澱粉、多味精的菜式需求,當時這些英倫外賣餐館裏賣的越南河粉、炒雜碎等等便宜又重口。

但事實上,越南菜更推崇食材本身的味道。它之所以受歡迎,主要是因為食材新鮮、好做還不貴。

越南人在做菜時不太喜歡放油,它們更習慣用水或者高湯來煮菜。這種方式能夠更好的保存食材本身的香味。

河粉(pho)最早產生於越南北部的河內,河內也可以說是越南的小吃之都了。在1954年越南分裂之後,上百萬人逃離北方,就在越南發生壹些列重大變化的這段時間裏,河粉開始在全球流行。

越南河粉(banh pho)真正的做法,是要將清澈香濃的高湯用把肉桂、八角還有姜這些香辛調料烤過之後,用濾茶器加到高湯和米粉之中,接下來光煲煮就要壹整天。

為了方便點,大部分家庭的做法是把湯提前熬好,上桌之前加上肉壹起煮,馬上開飯的時候,把米粉、豆芽、香菜、青檸之類的加進去,煮個30秒就可以了。整個過程裏都不加油,最後會在湯裏看到小滴的油花兒,但那是肉本身的油脂。

蟹面湯(bún riêu)和春卷(bánh cuon),是另外兩道著名的越南菜式。蟹面湯是壹種蟹膏湯粉,加了番茄的高湯裏加入了發酵的蝦醬、酸角和蔥,紅色的辣蟹粉和米粉慵懶的躺在湯水裏,等著妳把它們吸進嘴裏。

春卷的餡用的最多的是豬肉、香菇和大蔥,就像餃子的加長版,不過春卷的醬汁兒是魚肉打底的,吃起來更為鮮美。

這些小吃融入了更多的中國元素,相比之下,胡誌明市受中國元素的影響似乎更為明顯。

其實在法國人來之前,越南人還沒有吃大塊的牛肉的習慣。

壹道很有名的菜叫牛肉河粉,也叫篩子牛肉(bo luc lac),叫篩子的原因,是這道菜在炒牛肉的時候,需要快速搖動,像篩子壹樣。come on~抖起來

這道菜的做法很簡單,事先把牛肉在越南風味的醬汁中腌制壹會兒,醬汁裏壹般含有魚露、醬油、青檸檬、辣椒、泰國羅勒、還有大蒜等等。然後將牛肉和米粉炒熟之後,配上生菜、荷蘭芥和洋蔥壹起盛盤就可以吃了。

其實以前的越南人不太生吃綠葉菜。他們受中國傳統飲食的影響,壹般會將香草和綠葉菜煮著吃。

在1858年,法國人入侵越南的時候,帶來了蒔蘿和荷蘭芥兩種香草,還帶來了法棍面包。

後來越南人用傳統方式改造了法棍面包。改造後的越式法棍外皮更粗糙,但內部更松軟,幾乎成了越南人做三明治(banh mi)的專用面包。

在面包裏加上腌黃瓜、白蘿蔔、香菜、辣椒醬、雞蛋或豆腐、豬肉或雞肉,最後再配上蛋黃醬,在越式三明治裏能看到最完美的融合菜式了。

三明治很適合作為了解越南美食的起點,如果妳想從美食中了解越南的文化和歷史。那不如找壹個空閑的雨天,買點兒牛骨棒、牛肉塊,花幾個小時把骨棒熬成壹鍋奶白通透的高湯,為家人煮壹鍋牛肉河粉。

當溫熱的湯粉冒著盈盈熱氣,它能夠治愈咳嗽、感冒和冬季憂郁,更重要的是,它能溫暖全家人的心。

我是太子爺,喜歡我的話,就給我點贊關註+贊賞吧~~~~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