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這個問題,我真的忍不住想吐槽。
問題是這樣的:
(截圖自知乎)
這位高中生犯了壹個非常常見的錯誤:他沒有準確定位自己。
我想通過分析他的情況給所有準備出國留學的學生壹些參考和建議。
01
初中學歷的父母眼光比妳低嗎?
不完全是。
妳的父母至少有20年的社會經驗。即使在偏遠的農村和偏遠的城鎮,妳的父母也能在社會上立足並撫養妳,他們肯定有自己的優勢。
即使他們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過著最艱難的生活,只要他們真正在社會上為食物而奮鬥,他們就是對生活有自己真正理解的人。
有些年輕人讀了幾年書,但仍然不能養活自己,所以他們認為自己已經超過了低學歷的父母。
我之前的推文壹直強調年輕人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讓大人包辦壹切。但這並不意味著妳必須走向另壹個極端。
大多數人需要國內的支持才能出國留學。誰有經濟實力,誰說了算。
當妳看到周圍的人出國了,妳也躍躍欲試時,妳真的應該先和父母進行壹次坦率而深入的交談。
除去少數自私的父母,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更好、更幸福,而世界上唯壹能不帶任何自私自利地愛妳的人就是父母。
不要只看留學中介,那是他們的工作。有人砸了自己的飯碗嗎?恐怕沒有。在德國的這些年裏,我見過很多被中介欺騙,花錢請人過來告別的例子。
如果妳的家人反對妳出國,不要參加。就像知乎上的這位同學,他說他的父母“視力低下”。可能他都快成年了還不知道什麽是尊重。
02
當遇到障礙時,首先弄清楚:他們為什麽反對?
安全是許多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就我在德國生活多年並經常去其他國家短期工作而言,中國的治安確實非常好。
有些沒出過國的人總覺得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治安比中國好。這並不客觀。妳可以搜索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說什麽。
2020年的疫情席卷全球,此時的安全問題尤其需要註意。妳沒有看到那麽多留學生放棄壹切回家。看看海外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我相信大多數父母都不會放心讓孩子在這個時候出國。
另壹個重要因素是經濟。
妳的家庭不夠富裕,扔掉幾十萬也不心疼。留學確實需要考慮經濟效益。如果妳的父母需要使用養老錢,我建議妳謹慎行事。不出國留學妳不會死,但是在國內很難過,因為妳缺錢出國留學。
去年,她陪同國內客戶去瑞士考察,她還向我講述了她女兒在同事家讀書的故事。
“快三十歲了,我壹直在向父母要她的學習。她第壹次外出時賣掉了房子,但現在她回國幾十年後可能無法買回自己的工資。平時不知道怎麽工作,就問父母要錢。我不知道這樣出國留學對她來說意味著什麽。她的父母很快就要退休了,所以她怎麽能回來呢?兩位老人很孤獨。這太不合理了。"
我認識的壹個阿姨就是這種情況。2000年初,她以不到60萬元的價格賣掉了上海市中心的兩套房子,來到荷蘭留學。現在那個地段的房子至少需要3000萬。
她說她不後悔。因為這是她那些年為自己奮鬥的資產,但如果這是妳父母壹生的積蓄呢?
很多人說,知識、經驗和學習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當然不是。
但是沒有錢妳怎麽生存呢?
回知乎提問的學生,父母初中畢業,很可能錯過體制內穩定旱澇保收的職業。他說,這個家庭最多可以給10萬元的錢,這在準備自費出國留學的人中絕對是壹個相當普通的家庭。
偶像劇裏有錢人家扔出什麽大的不給錢鍛煉孩子真的只是電視劇。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是有錢人。故意讓孩子受苦,聽聽就好。
簡單來說,壹個貧窮的家庭很富有,壹個幾乎沒有錢的孩子去住在壹個治安差但租金便宜的地區。誰會為壹個有錢的父母這麽做?
所以我排除了這位同學家裏有錢但只願意出10萬的可能性。
我身邊有很多家境不錯的學生以極高的價格去倫敦學習藝術,他們壹年可以燒掉父母幾百萬。沒關系。反正家裏有礦。用他的話說,如果妳在藝術上不能有所成就,妳只能回去繼承家族企業。
這樣有很多選擇的生活是由擁有強大輪回技能的人過的。
我們普通人,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應該看著妳的父母把妳踩在腳下。
03
如果妳家境不好,想出國,那就自己想辦法,比如提高學習成績,拿獎學金。國家獎學基金委員會非常強大。每年,它都派遣大量學生到海外進行聯合培養或攻讀博士學位。
我身邊有很多農村孩子,他們都是通過海外留學基金委員會來海外留學的。
海外高校也有自己的獎學金。我也見過那些出國做互惠學生的人,在留學前先當保姆學語言。
其實路就在眼前,只是很多人懶得自己努力,把自己的無能歸咎於父母要容易得多。
(我的微信官方賬號也有關於沒錢出國的詳細攻略。家裏沒錢可以出國留學嗎?)
要麽工作幾年,攢夠錢再去。妳說工作幾年是浪費時間?如果妳在家裏拿不到獎學金,妳就不能通過工作省錢。妳壹定要向詹青雲借壹百萬嗎?普通人不是熱門專業。真的不建議。
我微信官方賬號裏有個讀者,20歲開始努力工作存錢,25歲存到留學基金,因為工作出色被派往日本分公司。
她告訴我,有時她加班到淩晨三點,她不得不抽出時間學習日語。她在三年內通過了日語N1。原本,她想在高考後重新學醫,但看著父母都是農民,她不忍心提起這件事,所以她選擇了計算機在專科學校學習,只是為了賺更多的錢,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大學的時候,我在fun run Club認識了壹個湖南女孩。她的哥哥也在上海工作。有壹次他來看她,我們壹起吃了頓飯。他自豪地告訴我,公司不久將派他去印度工作。
當時,我不明白。印度有什麽好去的?但現在想來,他其實很棒。
無論妳怎麽說階級固化,窮人的孩子還是繼續貧窮,總有人跳出妳的認知範圍,做出妳想不到的事情。
同樣是壹個十七八歲的高中生,有些人覺得對不起父母,即使他們只能上大學,也要打好自己的牌。
有些人只會抱怨父母眼光低。
04
留學時除了金錢的經濟利益外,是否還應該考慮個人的興趣和能力?
許多人最喜歡談論興趣。他們不努力學習的原因是他們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那麽妳為妳感興趣的東西花了多少錢呢?
有些人說他們喜歡它,但它實際上是壹種消遣。真正讓他邊看邊學是壹件苦差事。
提問的高中生表示,自己從小就喜歡日本文化,向往日本,想找壹個日本女朋友在日本留學期間工作。
我想談談真正對日本文化感興趣的人。
有壹個女孩是我的初中同學。她從小就喜歡看動漫,所以即使不是日語專業的學生,她在大學時也早早通過了日語N1。
畢業後,我成功地去了日本壹所著名學校讀研究生,並以優異的成績申請了獎學金,並在家裏不缺錢的情況下去工作體驗生活。如果妳和她談論任何關於日本的事情,她可以為妳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她去了灌籃高手的原型小鎮打卡。她帶著相機在周末拍攝日本的美麗風景,並學習烹飪食物...日本的生活節奏很快,她很享受。
知乎想要的是我朋友的命。
但我猜他做不到。
我的朋友壹直是人人敬仰的學者。他是大學985的熱門專業,語言能力超強。此外,他真的很喜歡動畫,所以他的日語很好。
她學習能力強,日語好。日本大學不喜歡這樣的年輕人有什麽原因嗎?日本社會有什麽理由拒絕這樣優秀的年輕人呢?
知乎的那個高中生呢?他最多得到兩本書。這並不是輕視二本,而是妳的學習能力是妳長期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的體現。
妳怎麽能指望來到日本,突然使用壹種陌生的語言,並在壹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學習時能夠應付工作壓力呢?
拜托,在妳的家鄉,妳不必擔心妳的生計。語文壹個高中只能考兩個。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24小時,妳的起點並不高。妳為什麽有信心找到時間好好工作和學習?
他可能沒有想過自己離想象中的留學生活有多遠。
也許他感興趣的只是他從電視網上了解到的日本。如果他真的感興趣,他應該已經意識到日本對留學生的工作時間有限制,他很難在法定工作時間內賺到足夠的學費和生活費。
我講向往和興趣,在知乎上可以上網提問,但我自己不知道怎麽找相關資料。我真不知道他的興趣是怎麽定義的。
更不用說他需要再次學習壹門陌生的語言來生活、學習和工作。
妳身邊有沒有從英國留學回來的留學生?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的主持人娜娜曾經去美國進行了壹次熱鬧的遊學活動,最後在妻子的旅行中與歐洲的外國人進行了交流。那恐怖的小學生英語,娜姐,妳的遊學只是旅遊嗎?
所以有這種想法的人,醒醒吧,並不是說在國外生活就會提高語言水平!
他想找壹個日本女朋友,這沒什麽可吹噓的。二次元的孩子對日本女孩有美好的幻想很正常。
但是,等壹等,妳靠打工賺生活費和學費,哪來的錢和時間去約會?
為什麽日本女生會喜歡壹個日語口吃的窮學生?
就算妳是AA,我也怕妳受不了。
更不用說邊學習邊工作有多累了。跨文化跨種族的愛情比普通的愛情需要在瑣事上花費更多的精力。
05
可能有人會說,題主還是個高中沒畢業的孩子,沒有社會經驗,為什麽要被噴?
因為像他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
看到別人出國,我覺得父母欠我壹張出國的機票。
談論父母應該為自己提供的條件,似乎是極大的委屈。說到壹個人作為孩子應該有的意識,他甚至沒有好好學習就厚著臉皮要求能力普通的父母送他出國留學。
我的壹些有三本的同學也去了德國留學,有的努力學習順利畢業甚至讀了博士。他們有些人回國是因為基礎差,沒有努力,實在跟不上,語言也不過關。要麽是考不上本科,在國外沈迷遊戲太難,空虛到抑郁最後回到國內。
所以我最後要提醒妳的是,高中畢業後出國是有這樣的風險的。如果妳在國外沒有畢業,妳回國時甚至沒有大學學位!
前幾天看了壹部叫《殺死夏娃》的電視劇。在壹個名叫肯尼的男孩被謀殺後,他的母親找到了他的女朋友,並詢問他的兒子在去世前是否快樂。她遺憾地說:“我對他太嚴厲了。”
我想把肯尼女友的回答分享給讀者。她說,
“我母親從小就告訴我,我非常優秀。但其實我壹點天賦都沒有,學了四年美術。有時候我們需要嚴肅的現實。”
可笑的是,我上小學的時候,對上清華還是北大非常迷茫。大人都不好意思告訴我這個概率有多小。這種糾結可能很多人都經歷過。
如果妳在年輕時就能明白,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孩子長大後都會默默平庸,那麽妳就可以避免夢想和現實撕裂帶來的巨大痛苦。
不要欺騙自己,因為生活不會玩弄妳。
我的文章不是要打擊任何人,但出國對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壹筆很大的投資,對妳個人來說可能是壹個改變壹生的決定。
在妳決定出國留學之前,多想想妳的實際情況,這可能會幫助妳和妳的家人做出更現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