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苗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苗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苗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漢族――

安苗節是流行於安徽績溪、歙縣壹帶的農事習俗。以祭祀神靈汪公為中心開展壹系列漢族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祈求豐收,保護家人安全。

龍船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漢族的有個端午節,有賽龍舟,但只是端午節的活動,紀念屈原的,但節日不叫龍舟節。

龍舟節是苗家村寨舉行的壹項節日活動。每個村寨都專門制作了壹兩只龍船,停放於蓋瓦的長廊形船棚內,等到節期下水劃賽。

苗族人民的龍舟節歷史悠久。清乾隆徐家翰著的《苗疆聞見錄》記載說:“苗民好鬥龍舟,歲以五月二十日為端節,競渡於清水江寬深水處。其舟以大整木刳成五六丈,前安龍頭,後置鳳尾,中能容20多人。短撓激水,行走如飛。”

關於苗家龍舟節的由來,在黔東南流傳著兩個民間傳說。有壹傳說,說代天降雨的龍王有壹次行錯了雨步,下雨時間違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龍王劈成數段拋入江中。從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龍船沿清水江劃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龍王復活了,又按常規降雨人間。這是壹種賽龍舟求雨的古老風俗。另有壹傳說,說有父子2人在江中打魚,兒子被龍王抓去當了枕頭,父親壹怒之下放火燒龍宮,將龍砍成幾段,浮屍江中。大家檢龍肉分吃。但吃了肉後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晝黑夜。有壹天,壹位婦女帶小孩到江邊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並不停地念著模仿擊鼓的“咚咚”聲,不久天就亮了。以後,這條江附近的苗民都過龍舟節,敲著鼓點子賽龍船。

關於龍舟節,苗族人民傳說著壹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在遙遠的過去。江河邊住著壹個名叫保的苗家漁民,他有壹獨子名叫九保。壹天,他帶著獨子下河打魚,突然陰霆遮天,狂風大作,江河巨浪拍天,從深潭中躍出壹條惡龍把九保拖進龍洞,保悲痛萬分,於是潛水人洞尋找。見龍已把他兒子殺死,並把屍體當作枕頭酣然入睡了。保憤怒已極,決心為子報仇。他上岸拿了火鐮,火草再次潛入龍洞,趁惡龍酣睡時放火將龍燒死。龍洞的煙霧彌漫整個地區。此時,大雨滂濃,壹連九天九夜天昏地暗,大家很是發愁。當時有壹個婦女帶著孩子摸黑到江邊濯衣。天真的孩子將她媽媽的捶衣棒在水裏劃上劃下地嬉戲著,嘴裏念叨著:”‘咚咚多!咚咚多!”誰知他這壹喊,天上頓時雲消霧散。東方萬道霞光,壹輪鮮紅的太陽高高地升起來了,大家高興得歡呼省躍。隨後,人們看到被燒死的惡龍飄浮在水面,便先後趕到江邊分龍肉。勝秉寨最早發現,分得龍頭(也有說龍頭先分給不畏龍威、殺死惡龍的保),施洞去晚壹步,分到了龍尾,楊家寨也去得較晚,只分得龍腸子。因此,楊家寨的龍舟均塗以深綠色,算是青龍。當人們把龍肉分走之後,那惡龍便托夢對大家說:“我喪了老人的獨子、我已賠了生命。但願妳們老少行好,用杉樹仿照我身軀,在清水江、小江河壹帶劃上幾天,就象我活著時壹樣在江河嬉遊,我就能興雲作雨,保妳們五谷豐登。”這個夢傳開後,人們議論紛紛,都說龍被降服了,仿它制作來劃,能得雨水,保住豐收,二者得兼有何不可?起初,他們做幾只船試劃,果然遇有大雨,於是各寨都做起龍船來了。人們商定在農歷五月初五初六……。這時正值農事大咫忙季節,妨礙生產,於是各寨又互相協商,除勝平、平挑按五月初五劃船外,平寨改為農歷五月二十四日,塘龍二十五,榕山十六,施洞定為“分龍”的二十六日。後來,龍舟節活動便按這樣次序傳世於今。

***同的地域,是壹個民族長期***同生活並發生內部聯系的空間條件。我國許多民族傳統文化體育活動,就是在***同地域內形成與發展的。我國自古有諺雲:“南人善舟,北人善馬”,就是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生動概括。我國北方自古以來是遊牧民族的棲居之地,遊牧生活養成了他們善於騎馬的習性,形成了刁羊賽馬的民族體育活動,而南方民族多靠水而居,舟船是他們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勞動生產中逐漸形成賽龍舟的體育活動,形成獨特的“龍舟文化”。如臺江、施秉的苗族人民長期生活的清水江畔,生活中的部分來源是依靠清水江......>>

每個少數民族的節日是什麽? 貴州少數民族節日有1000多個,規模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彜族的“火把節”、水族的“端節”、瑤族的“盤古節. 三月三節“三月三”是布依族傳統的民族節日,各家各戶都要集款集糧,煮酒買肉聚餐。這實際是整個村寨的壹次群眾 *** 。聚餐後,村民原地就坐,靜聽寨老宣布民主制定的《議榔規》。各村寨制定的《議榔規》,以前還借用漢字的音、義,把條文刻在石碑上,立於寨中使其家喻戶曉,人人遵守。《議榔規》對於維護村寨安寧和公有財物,增強人民團結有積極意義,類似現在的鄉規民約。三月三節日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五色糯米飯。 四月八節“四月八”是苗族人民在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懷念祖先、紀念英雄的日 子。這壹天,他們載歌載舞,以表示對祖先、英雄的景仰和憑吊。貴陽、惠水、龍裏等地都 是歡度“四月八”的場所。而布依族傳說中的“四月八”則是“牛王”的生日,因而把這壹 天 定為“牛王節”。荔波壹帶的布依族群眾在這壹天做黑糯米飯敬“牛王”,讓牛休息壹天;羅甸、冊亨、安龍、貞豐壹帶的布依族群眾則還用楓樹葉泡水給牛洗澡。 六月六節六月六是布依族的傳統節日,有些地方過節的日期根據農事情況而定,可以移到六月十六或六月廿六日。佳節到來,每家每戶也要出錢出糧,煮酒、買肉聚餐。這天早晨,家長帶領孩子到田邊去殺雄雞,意思是期望秋季豐收,同時,借此給孩子們講述農業生產常識,傳授田間管理技術,從小培養孩子們熱愛生產勞動。此外,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約定的地點,白天在歌場上對唱,晚上還到布依村寨裏繼續對唱,用這種方式表達彼此愛慕之情。 “查白”歌節 “查白”歌節,是布依族人民的重大節日之壹。這個節日起源於布依族民間故事。據傳說,有壹對布依族青年男女查郎和白妹,在勞動中建立了真摯的愛情,貪婪的財主搶走了聰明的白妹,害死了樸實善良的查郎,白妹悲憤交集,放火燒毀財主大院,並跳入烈火,以身殉情。後人為了紀念這對不畏 *** ,為民除害的戀人,便把查郎遇害的地方定名為“查白”’;把白妹殉情的日子農歷六月二十壹日作為歌節。多少世紀以來,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壹日就成了布依族人民的“查白”歌節。每年這天,黔、桂、滇三省邊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從四面八方聚集在興義市壹個叫做查白的地方,喝山歌,吹木葉,彈月琴賽歌,以期在歌會上找到意中人。 “毛衫樹”歌節 “毛杉樹”歌節,是安龍縣德臥鎮“毛杉樹”附近布依族人民壹年壹度的盛大節日,它起源於古代英雄人物傳說故事。相傳東漢時期,德臥地方惡人乃支,橫行鄉裏,無惡不作,民不堪命。當時有四名漢將,率兵剪除乃支,為民除害。在激戰中,三名武將不幸中暗箭陣亡,時在農歷三月初三蛇場天。後人為紀念三位武將,便在墳前栽了三棵杉樹,樹栽下後,長勢神奇,僅三個月便長成九丈高的合抱大樹,枝葉繁茂,針葉細長似毛,人稱“毛杉樹”。千百年來,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或以後的第壹個蛇場天,附近幾縣和廣西隆林等地成千上萬的各族青年男女,穿著節日盛裝,彈著月琴,吹著簫笛、木葉,邀約夥伴,成群結隊從四面八方雲集於毛杉樹歡慶對歌,表示對英雄們的懷念和敬仰。同時,還借此機會談情說愛,尋求伴侶。近年來,政通人和,三天會期盛況空前,赴會人群多達萬人以上。 采花節采花節又叫采花坡,是普安、晴隆壹帶苗族人民壹年壹度的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初壹至十五,當地苗族青年,帶上蘆笙、簫笛等樂器,從四面八方趕來,雲集普安與盤縣交界處的采花坡,在山坡上、叢林裏、山洞旁“遊方”(苗語,意即談情說愛)。節日來到前,附近苗家東道主,在坡上豎起青枝綠葉的“花樹”,樹上綴滿朵朵白山茶、映山紅、桃李花等鮮花。苗族男女育年圍樹歌舞,名日“跳花場”。跳......>>

擔擔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介紹 藏族: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月都有壹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傳統節日中以藏歷新年、沐浴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最具特色。此外還有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紮熱甲節、俄喜節、羅讓紮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等等。 侗族:各地侗族大多要過春節,時間也是正月初壹。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擇日過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為祭牛節,節日時不準使用牛。此外,還有搶花炮的花炮節,吃新米的吃新節,停止生產活動,以及各姓氏自己過的姓氏節及趕歌會、姑娘節、鬥牛節、花炮節等。侗族壹年壹度的花炮節,各地舉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縣來說,是正月初三(農歷,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卻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為頭、二、三炮,包炮都系上壹個象征幸福的鐵圈,外用紅綠線包紮。燃放時以火藥鐵炮為沖力,把鐵圈沖上高空。當鐵圈掉下來時,人們便以鐵圈為目標,蜂擁爭奪,謂之“搶花炮”。據說,誰搶得花炮,誰在這壹年裏就能人財兩旺,幸福安康。 *** 地點還唱侗戲、演彩調、吹蘆笙、“多耶”、打籃球等助興。花炮節是侗族人民最熱鬧的節日。 傈僳族:傈僳族的主要傳統節日有澡塘會、收獲節、過年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桿節,在節日會場的中央,豎起兩根約20米的粗大長桿,上面像梯子壹樣綁上36把長刀作為橫檔,刀口向上,謂之刀桿。正午時刻,鞭炮鼓點齊鳴,五名傈僳族漢子身著大紅袍,頭戴藍布帽,在刀桿下將斟滿的白酒壹飲而盡,縱身跳上刀桿。他們雙手扶握住上層的刀面,赤腳蹬著鋒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桿頂,取出鞭炮燃放,壹時間鞭炮聲歡呼聲響成壹片。爬桿者下來後,人們紛紛向他敬獻美酒,能爬刀桿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桿結束後,青年男女還進行丟煙包活動,男女各站壹邊,互相投擲,如果姑娘接著小夥子的煙包,並收藏起來,就說明姑娘接受了小夥子的愛慕之情。闊什節,“闊什”是傈僳語的譯音,“歲首”之意。闊什節,是傈僳族人民的節日。在農歷正月初壹至十五日之間舉行,歷時兩三天。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毛南族:春節放鳥飛、端午找草藥。毛南族也過端午節,還有南瓜節、重陽節。 俄羅斯族:俄羅斯人傳統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歷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的主要節日是農歷新年。 *** 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節。 瑤族:瑤族的傳統節日較多,主要有盤王(即盤瓠王,畬、瑤族傳說中的始祖,傳說是壹只名叫“盤瓠”的龍犬)節、達努節等。達努節是為紀念創世女神密洛陀而過的節日,日期為農歷五月二九日。此外還有“耍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曬衣節、幹巴節、月半節、祝著節等。 佤族:佤族和漢族壹樣過春節。還有插種節、新米節。 柯爾克孜族:柯爾克孜人的節日分傳統節日與宗教節日。宗教節日則指 *** 教的三大節日。 仡佬族:祭山、吃新、過年,是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 鄂溫克族: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歷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壹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壹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赫哲族烏日貢節是赫哲族人壹個新生的節日,誕生於1985年。“烏日貢”意思為娛樂或文體大會,每兩年舉行壹次,壹般在農歷五六月間舉行,歷時三天。 苗族: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

姐妹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苗家姐妹節姐妹節亦稱“吃姐妹飯”,是貴州省東部清水江畔壹些苗家村寨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十五至十八,沿江兩岸附近的苗族人民都聚集壹起,歡度這個佳節。節日裏,按苗家的傳統風俗,都要吃姐妹飯。這種飯是用姑娘們上山采摘野生植物的花和葉,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後蒸成的。姐妹飯晶瑩透亮,香軟可口。除全家食用外,還要招待饋贈親友和客人。節日期間,苗族人民走親訪友,都要提壹個竹籃。籃中除雞鴨等菜肴外,還要有清香色美的姐妹飯。節日期間,男子穿青藍紫等色的對襟衣,包頭帕,姑娘身著繡有各種美麗花紋、圖案的民族服裝,頭發挽髻、戴上鸞鳳銀冠,佩戴耳環、項鏈和銀圈,身上綴滿銀牌,趕到清水江畔。這裏人山人海,熱鬧異常。有的鬥牛,有的劃船,有的鳴鑼擊鼓,有的吹蘆竹,有的唱山歌,不少男女則在江邊草地或沙灘踩鼓,跳蘆笙舞。節日裏,鬥牛是最熱鬧的場面。在鬥牛場上隨著蘆竹的歡快樂曲,壹頭滾瓜溜圓,四腿粗壯,頭頂兩只彎而鋒利大角的大牯牛被牽進場來。這種大牯牛好似沙場“老將”,壹聽見蘆笙響,就知道將有壹場鏖戰,於是迫不及待的不停地轉圈,吹鼻,刨蹄子。隨著鞭炮聲,另壹頭壯實的大牯牛也進場來。雙方主人解去牛韁繩,在牛 *** 上拍幾下,兩頭大牯牛壹步步地接近,時而揮角相擊,時而互相狠抵,妳進我退,我進妳退,撞得牛角鏗鏗作響,鬥得不可開交。觀眾目不轉睛地註視著。有時由於兩頭不分勝負,人們把牛給隔開。四周群眾紛紛湧到雙方牛主人的跟前,往牛的背上,頭上抹泥巴,表示祝賀。牛的主人也樂得雙手牽住自己的牛,兩腳不停地跳躍,大家不斷發出“籲------籲------籲------”的歡呼聲。暮色降臨,老人們漸漸地離開江邊,寬闊的草灘就成為青年人的天地,情歌在江面蕩漾,苗家青年沈浸在愛情和幸福之中。關於姐妹節的來歷,當地有這樣壹個傳說:在很久以前,這裏有無數聰明、美麗的姑娘。她們依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地勞動著,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但美中不足的是,有許多姑娘已經長大成人,尚未出嫁。於是大家商量決定,每人拿些米來,姐妹們壹塊聚餐,唱歌跳舞,讓其他地方的小夥子也來這裏玩玩。到了這天外地來了不少青年男子。人們聚集壹起,有的鬥牛,有的賽馬,有的唱歌,有的踩鼓,有的跳蘆竹舞,十分熱鬧。姑娘們不但殷勤地招待他們,臨別時還送給他們糯米飯。青年人受到熱情款待,心裏非常高興。以後他們常來這裏玩耍,也送姑娘們壹些喜愛的花邊絲線等物。由於經常往來便與姑娘們建立了感情,彼此都結成了伴侶。天長日久,世代相傳,就成為清水江畔苗族人民,特別是男女青年的***同節日。

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姊妹節

姊妹節在每年農歷的3月15日,是少數民族

的傳統節日,又有姊妹飯節之稱,盛行於黔東南

,壹般持續三天。2011年4月17日,農歷3月15日,星期日為

姊妹節。

龍船節

龍船節在每年農歷的5月24日至5月27日,是少數民族苗族的傳統節日,龍船節在苗語中叫做咋甕,是劃龍船的意思。2011年6月25日,農歷5月24日,星期六起為期三天是2011年苗族龍船節。

在每年傣歷的9月15日(農歷6月)。

與開門節同是少數民族

,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民族傳統節日,具有典型的、濃郁的宗教主義色彩。 火把節

在每年農歷的6月24日或25日,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壹節日,但主要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彜族地區,是所有彜族地區的傳統節日,為期三天。2011年7月24日,農歷6月24日,星期日為2011年

賽馬節

賽馬節是少數民族藏族的傳統節日,節日時間因地方不同而略有差異。賽馬是藏族民眾十分喜愛的壹項活動,它不僅是農牧民閑暇之余的 *** ,交流農牧業生產經驗的場所,而且是 *** 族精神的展示。在所有民間傳承的藏族節日中,幾乎都少不了賽馬活動,並且此項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

在每年農歷的七月鬼節(中元節)前壹天開始,至農歷16日這三天,除了燒紙祭奠

之外,鄂嘉鎮上的年輕男男女女們,必須遵守

的規定,是男人就高興地摸,是女人就要愉快地接受被摸。2011年8月13日,農歷7月14日,星期六為2011年彜族 *** 節。

窮人節

窮人節在每年

的七月份(公歷9月),是少數民族藏族的傳統節日,也是繼彜族的 *** 節後又壹個比較有特色的

。2011年9月23日,農歷

,星期五為2011年窮人節。 開門節

開門節在每年傣歷的12月15日(公歷10月15日)。開門節與關門節同是少數民族

,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傳統節日,具有典型的、濃郁的宗教主義色彩。2011年10月15日,農歷9月19日,星期六為2011年開門節。

苗年

苗年在每年農歷的九、十或十壹月的辰(龍)日或卯(兔)日或醜(牛)日,是少數民族苗族的傳統節日。其中尤以素有苗族文化中心的貴州省

城苗年最為出名。2010年11月9日,農歷10月4日,星期二為2010年苗年,同時這壹天也為13年壹度的鼓藏節。

彜族年

彜族年在每年公歷的11月20日,是少數民族彜族的傳統節日,是由彜族

的第壹個星回節轉化而來的壹個重大的

。2011年11月20日,農歷10月25日,星期日起是為期三天的2011年彜族年。

驅鬼節

藏族驅鬼節在每年公歷的12月29日,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藏族的傳統節日。驅鬼節這壹天會在 *** 的布達拉宮舉行盛大的跳神活動,各個寺廟也都會有類似的這種活動,以迎接新壹年的到來,驅鬼消災,保平安。2010年12月29日,農歷11月24日,星期三為2010年藏族驅鬼節。

龍舟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是苗族的節日。龍舟節也稱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妳,謝謝

端午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部分蒙古、回、藏、苗耽彜、壯、布依、朝鮮、侗、瑤、白、土家、哈尼、畬、拉祜、水、納西族、達斡爾、仫佬、羌、仡佬、錫伯族、普米、鄂溫克、裕固、鄂倫春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那達慕大會 龍船節 跳公節分別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1.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壹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錫林郭勒盟的那達慕最具代表性。

“那達慕”是蒙古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每年農歷六月初四(多在草綠花紅、馬壯羊肥的陽歷七、八月)開始的那達慕大會,是草原上壹年壹度的傳統盛會。

那達慕大會或以嘎查(村屯)、蘇木(區鄉)為單位,或以旗縣為單位舉行。那達慕大會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大型那達慕,摔跤選手為512名,駿馬300匹左右,會期7~10天;中型那達慕,摔跤手256名,馬100~150匹,會期5~7天;小型那達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馬30或50匹左右,會期3~5天。無論何種民族與宗教信仰的人,均可報名參加。

2. 龍船節是苗族的傳統節日。苗族的龍船節是有其特殊來歷的。相傳,在陡水河壹帶,有壹條兇殘的大黑龍,殘害老百姓,無惡不作,人們極為痛恨,千方百計要除掉它。河畔住著壹家漁民,老漁夫和兒子相依為命,以漁獵為生。有壹年的農歷五月間,小夥子在打魚時被黑龍搶走了。老漁夫聽到消息十分悲憤,決心要除掉這個害人的惡魔,拯救兒子。於是,他毅然帶著鋼刀和火種,深入龍穴與黑龍進行殊死的搏鬥,鏖戰了整整九個晝夜,把黑龍斬成三截,救出了自己的兒子,並把龍穴燒掉,以防後患。不料,陡水河上濃煙滾滾,龍屍順流而下,把河兩岸變得天昏地暗。幸虧有位苗家姑娘到河邊挑水,不慎將舀水用的木勺掉進河中。她用扁擔去撈木勺,扁擔壹碰上木勺,頓時發出嘩啦的聲響,天空頓時明亮起來,黑暗逐漸消失,大地重現光明。

為紀念老漁夫除惡揚善的義舉和苗家姑娘驅逐黑暗的功德,苗民把每年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這幾天作為在陡水河上劃龍船競渡的傳搐節日。

3. 跳公節是彜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彜族對擊敗外族侵略取得勝利的壹種慶祝活動,歷史至少有上千年,後人壹直沿襲下來以示紀念。

跳公節即跳弓節,彜語稱為“嘈契”,意為“跳弓舞”,也稱“孔夠”,意為“快快樂樂,祈禱祝福”。跳弓節是居住在那坡縣桂滇交界地區彜族人民壹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各個村屯過節的具體日期雖不盡相同,壹般都在每年農歷四月上、中旬舉行。

跳公節的來歷,據傳是有壹位祖先曾率領彜人在保衛疆土的戰鬥中被敵人圍困在大山竹林中,情況十分危急。後來他們以竹子制造弓箭,奮起反擊,終獲勝利。凱旋回來,受到族人的熱烈慶賀,久而久之,遂成為彜族人民的壹個傳統節日。

龍船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龍船節是苗族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