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壹整套“湖鮮”品種,我之前在蘇州吃過,也叫“太湖三白”。而且我記得很清楚,餐廳裏的服務員自豪地介紹說“這是我們江蘇的特色菜”。但是...新城和古鎮是浙江的“領地”。這麽多“江蘇特產”是怎麽安排的?而且,我們吃的餐館公然將這三道菜列為“新城市特色菜”。也就是說:
江南千年古鎮新市,住在浙江杭州灣,卻吃著烏蘇魚。
這東西...談論這件事非常有趣。
其實也不奇怪。
湖州市所在的地界自古以來就是“三吳”的壹部分。當時,吳國作為“春秋五霸”之壹(同時期諸侯國的“大暴君”),以太湖流域為中心,輻射範圍非常廣...談論這件事會沒完沒了。壹句話:湖州和蘇州,包括杭州和上海,都是壹家人。妳是想說這個“郵區”在很多北方人眼裏傻傻分不清楚嗎?我分不清他們。
湖州市德清縣新城的地理位置相當巧妙:它位於浙江、安徽和江蘇的交界處。雖然它在浙江的“地盤”上,但它的位置靠近太湖南岸,甚至“湖州”的名字也源於太湖。
從地圖上看,新市古鎮與太湖西山煙霞峰的距離還不如省會杭州的西湖景區近。因此,德清的縣城規劃總是在變化,真的很難計劃有壹天去杭州...
在我的感覺中,新市古鎮是壹個低調、謙遜、沈默但有品位的江南小鎮,但它並不出名。我不知道為什麽,但它實際上很容易訪問。這裏河網密布,水道四通八達。往前走3500年,這個地方曾經是江南大運河上最輝煌的碼頭之壹。而德清所在的杭嘉湖平原,自三國以來就是中國最大的“皇糧產區”。所以
得益於長江三角洲天府之國低海拔的自然優勢,湖州(及周邊市縣)的良渚文化萌芽較早。人類在這裏居住的歷史極其悠久。老百姓生活富裕穩定,安居樂業,美食眾多,口味挑剔...不容易。最後強調壹點:越是在這個多種文化匯聚、溪流交匯的“金三角”,越會隱藏著獨特而美味的食物。
例如,太湖三白是蘇南和浙北地區人們餐桌上的常見菜肴。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也是壹道古老的“旅遊菜”。
從古至今,文人墨客都喜歡遊山玩水,尤其是在唐朝,如果妳不寫兩首關於青山綠水的詩,妳都不好意思混在幾千人的“大群體”裏。縱觀唐宋元明清,我們可以看到江浙滬是這些中青年藝術家的“詩歌大本營”。唐代詩人王昌齡作《太湖秋夜》曰:“水留煙雨,洞庭微霜落”,描寫了夜宿太湖時泛舟水上賞月的別樣心境。
太湖很美,太湖很美,美在太湖。如今,劃船仍然是遊客遊覽太湖的最佳選擇。久而久之,為了招攬生意,船工們別出心裁,湖中多樣的服務和精美的菜肴成為太湖(及周邊市縣)旅遊的“必打卡”體驗。
在常州、蘇州和無錫,有壹道著名的“船菜”,其主要原料是“太湖三白”。這道名菜的材料取自原產地,由原產地消化而成,極其美味,與普通餐館的傳統菜肴不同。除了魚蝦之外,其他時令鮮菜,如醬鴨、蒸肉丸和其他美食小吃也開始流行。這個傳說壹傳就是壹千年。
久而久之,“太湖味道”就成了壹個整體,並以100多公裏的半徑向周邊城市、縣城和鄉村傳播。而在眾多因靠近水塔而獲得月亮的人中,本文的目的地:新市古鎮。
壹千多年來,太湖的味道壹直與新城的地方特色相兼容,形成了當地餐館中常見的“新城招牌菜”。
使太湖變白的方法有很多,如煎、炒、煮、炸、蒸、燉、燜,還有粗細加工。壹般來說,根據季節的變化,“戶縣”的上市順序會相應調整:春天吃銀魚,夏天吃蝦,秋天蒸白魚,冬天品嘗湯。
在這次新城之旅中,我們品嘗了所有這些菜肴。
白蝦小而卷曲,它以其味道而不是以其大小而聞名。這壹特點給人以“太湖”和“姑蘇”的感覺。總覺得吃飯的時候整個人都要翹起蘭花指,來壹段吳儂軟語的越劇很不錯...
由於常年生活在淡水純凈的江河湖泊中,白蝦的色素細胞較少,外表晶瑩剔透,全身潔白如潤玉,這也是白蝦得名的最大原因。但是煮出來的白蝦又美又嫩,柔軟易消化,營養價值非常高。
白蝦含有豐富的鎂元素,特別適合心血管系統不好的人,對於老人和兒童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
以白蝦為主要原料的蝦豆腐鍋給我們的餐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浙江人吃“包”的歷史悠久,太湖中的白蝦與“浙菜”的材料混合在壹起,這導致了許多與江蘇不同的做法。
銀魚的外觀與白蝦相似,透明而小。銀魚頭部鋒利,身體細長,富含鈣和蛋白質,是免疫力低下者的絕佳滋補品。
銀魚可以炒著吃,更多的時候是用來做銀魚湯。
吃銀魚湯時,我們不想浪費壹口。我們不知道浪費的壹口中是否有魚,我們也無法判斷——銀魚壹做成湯就融化了,它就“消失”了。總之,銀魚湯只有在喝了壹碗有營養的水後才會完整。此外,據可靠消息,常食銀魚可延年益壽!
白魚有16種,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體型特別大,比較適合做清蒸魚或魚塊。盤子裏的白魚嘴巴翹起,味道鮮美,形狀像壹把刀。
白魚含有補腎的營養物質。當地人說它可以壯陽。良好的...反正別人說什麽我們都可以信。此外,白魚的頭骨含有有益大腦的成分。總之,“魚腦是最珍貴的東西”不要浪費。
其實太湖的“新鮮東西”種類更多,產量也很大。除了魚蝦,大閘蟹的味道也很棒。可惜這次旅行不是吃螃蟹的好時機。然後,等下壹個秋天再在江浙滬開車。
我是音頻電臺旅遊頻道主播大紅姐,職業旅行者,關註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壹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