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司馬臺:長城之最與古北水鎮

司馬臺:長城之最與古北水鎮

《長城就在屋檐下:長城非遺遊》

張青仁 毛巧暉 徐姍姍 包媛媛 著

中國畫報出版社

本書以長城為線,以標誌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古村落為點,涵蓋非物質文化遺產、 旅遊 景點、紅色文化、民間傳說、民族融合、鄉村振興、餐飲 美食 等多樣形態的文化資源,以遊記、攻略的方式呈現地方 社會 發展的圖景及新農村建設的美好。輕松活潑的文字,或展現長城的雄奇秀美,或解析村落的古樸典雅,配合精美的攝影和手繪圖片,以全新的方式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長城沿線的非遺和文化之美。全書50余萬字,近400幅照片和手繪圖,以參與式、體驗式的書寫方式和輕松幽默的筆調,全面呈現長城文化帶的食住行遊購娛等。

“長城之最”司馬臺

司馬臺村因司馬臺長城而聞名遐邇,司馬臺長城依險峻山勢而築,以險、密、齊、巧、全五大特點著稱於世,而且集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為壹體,具有豐富的 歷史 含義,1987年就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我國唯壹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築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原始長城”,更被人們稱為“中國長城之最”。

登司馬臺,最好是晴日,無垠藍天之下,可以看到長城隨著刀鋒般的山脊壹路奔馳彎折,寬的地方可以走馬,窄的地方只容壹人通過,隆起時似虎嘯原野,蹲伏時如潛龍在淵,氣勢磅礴。更有看頭的是35座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敵樓,因地制宜地建立在各個制高點上,威風凜凜,冷峻挺拔。司馬臺長城上的敵樓有著極為深刻的 歷史 意義,它的建造和中國 歷史 上壹位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關系密切。1567年,東南沿海的抗倭名將戚繼光被調任燕薊,帶領數千名浙江義烏的子弟兵來到薊門,威風赫赫。在北方邊境的15年中,他重修長城,整頓軍紀,被後世贊嘆“險、密、奇、巧、全”的司馬臺長城正是在戚繼光統領薊州防務時所獨創,它們大小不壹,形態組合各異,是按照駐軍的官銜等級、駐防人數及地形險要程度來修建的。各個敵臺之間互為犄角,相互救應,敵臺裏都配備有火炮,足以抵擋北部的韃靼騎兵,美學價值和軍事價值完美結合,世所罕見。

司馬臺段長城35座敵樓當中有兩座最為著名——望京樓和仙女樓,只有看到它們,才能真正體會到何為“長城之最”。望京樓處在司馬臺長城的東段,修建於壹座拔地而起的山峰頂端,是司馬臺長城的制高點,海拔986米,為空心磚眼樓,兩層磚石結構。若是從下向上仰視,只見飽含著 歷史 滄桑的殘破墻體聳立在壹座當地人稱老虎山主峰的垂直騰空突起的山尖上,在陽光的照耀下顯示出金燦燦的顏色,盯得時間久了,不僅眼睛被光線刺激出了淚水,而且脖頸都仰得有些酸疼。若是從上向下俯視,視野極其開闊,萬裏無雲時依稀可見北京城的輪廓,夜晚時分可以欣賞城內萬家燈火,故稱望京樓。登斯樓也,頓感身臨天高雲淡處,襟袍為之壹爽。站樓頭,壯麗關山,巨龍蜿蜒,豪情壯誌,奔騰於胸,人生之快,盡在於此。

仙女樓在望京樓的西側,是眾多敵樓當中建造得最為精美的壹座,同樣坐落在老虎山壹個陡峭的山尖上,海拔僅次於望京樓。由於受山頂面積限制,它只能建得纖細修長,南北兩邊與懸崖緊貼,東西靠只有40厘米寬的單邊墻,墻兩邊也是懸崖。樓的下部用條石合縫,上部用磨磚達頂,內部有青磚砌成的兩條大拱、三條甬道、十個券門。頂部正中心砌成了蛛網形狀的八角藻井,四邊是四個磚柱。樓門石柱上還雕刻著兩朵並蒂花捧著壹個仙桃。整座樓無論是從整體外觀,還是內部細節來看,都給人以精巧、細膩、秀麗之感,仿佛這不是人間戰爭的防禦設施,而是壹座仙境樓閣。

文化大觀麒麟影壁

司馬臺長城不僅以風景雄險和 歷史 內涵著稱,還以集長城文化之大觀聞名於世。在這段長城中發現了眾多文物,最值得壹提的是在司馬臺長城西13號敵臺中間有壹座麒麟影壁。

麒麟影壁通高1.99米、寬兩米多。影壁下部是幾層磚砌成的須彌座,上部蓋以瓦頂,中心便是磚雕麒麟圖。只見麒麟四蹄生風,收臀聳腰,尾巴上翹,鬃毛飄拂,目嗔口張,回首長嘯,剛烈壯美,八面威風。麒麟是中國神話當中的祥瑞之獸,它寓意天下太平,諸事如意,希望民族強大、子孫繁盛,並賜予守城將土威武雄壯的氣勢與力量,能夠保衛壹方平安。麒麟兩側是圓柱形的磚框,以竹節作為裝飾。北京的影壁為何與南方的竹節結合在壹起?據說就是和當初跟隨戚繼光來到北方的浙江子弟兵有關,將士們遠離家鄉,借物抒情,以竹節寄托悠悠的鄉愁和飽滿的家國情懷。壹塊影壁寄托了古代中國百姓對於和平的向往,也蘊含著將士們對於家鄉的思念,意味深遠。由此可見古人在修建這段長城時獨具匠心,將軍事與美學思想巧妙地融為壹體,使司馬臺長城不僅利於實戰,同時也是難得的藝術佳品。

如今司馬臺長城不僅白天風光極佳,而且是唯壹可以夜晚攀登的長城。白天登長城,宜領略司馬臺之雄奇;夜晚登長城,可感受司馬臺之閑逸。道路的兩側是橙黃色的光帶,宛若遊龍,提醒邊界,護佑遊人安全;長城下是大名鼎鼎的古北水鎮,燈火通明,笙歌不息,壹片人間樂土;向上看深藍的天空澄澈通透,沒有高大建築物的阻擋,夜空仿佛要朝人撲過來,星光點點,和人間燈火相映成趣;夏夜多風,長城地勢險峻又無遮無攔,耳旁是風聲呼嘯,仿佛壹曲戍邊壯士唱了千年的蒼涼歌謠,遊人背風行走,肋下如生雙翼,壹仰頭就要眠在風裏;鼻息間再無城市 汽車 尾氣那令人難以忍受的味道,風聲嗚嗚,帶來的是來自山谷的水汽,清新的松木芬芳,或許還有不知名的花香。

夜晚登司馬臺長城,不僅能感受到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的多重盛宴,在嗚咽風聲當中觸摸飽含滄桑的磚石,更能體會到古代戍邊將士的心情。那些來自他鄉的將士,包括戚繼光,或許也曾在某壹個夜晚倚靠著磚墻,想著自己的心事。時光雖然如江水滔滔無情逝去,但是當年的明月還在,舊時的長城還在,曾經的麒麟影壁還在,人類***同的情緒還在。 科技 發展雖然日新月異,但是人類的 情感 相通,古人的情緒,或思念家鄉、或立誌衛國,今人依然能夠被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