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不同時期的畫像(8)
長子)。路易在1643年繼承了法國國王,當時他還是壹個年幼的孩子,然後統治法國直到他在1715年生日前四天去世,享年77歲。
路易十四22歲時開始對統治國家感興趣。令每個人驚訝的是,他對此相當在行。路易十四統治法國72年。因為他在戲劇中扮演太陽神阿波羅,他被稱為羅伊·索萊伊。他是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壹。
路易十四在當時被視為奇跡,因為他的父母已經23年沒有結婚了。
路易十四銅像
孩子。當他四歲時(1643),他成為國王,他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娜為他統治,但從那時起,紅衣主教馬薩林是18年法國的真正統治者。直到1661年朱爾斯·馬紮爾·伊蘭去世後,他才開始領導政府。他的統治是歐洲君主專制的典型例子。
在路易十四統治的54年間(161-1715),國王的權力達到了頂峰。在政治上,他主張王權至上,“我就是國家”,並用“王權神授”為王權至上創造理論基礎。路易十四對貴族實行高壓政策,取消巴黎高等法院批評國王法令的權利,拒絕召開王國三級會議,無情鎮壓敢於反叛的外省貴族;與此同時,凡爾賽宮建成了,大貴族被召喚到宮中為王室服務。路易十四還向各省派遣“司法、警察和財政監督員”,重組軍備,擴大軍隊來源,引進新式武器和先進技術,並將各省軍隊的調度權控制在中央手中。在思想上,要求所有臣民信仰天主教。在經濟上,路易十四把經濟問題交給了科爾伯特,推行重商主義。
在紅衣主教阿爾芒·讓·德·普萊西·黎塞留和馬紮·埃然的外交成就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了以他為中心的巴洛克專制王國。他發動戰爭,在凡爾賽宮舉行奢華的慶祝活動,並贊助藝術和科學的發展以表彰自己。在他的大臣們(如讓·巴希斯特·科爾伯特)的幫助下,他將整個法國官僚體系集中在他周圍,從而增強了法國國王的軍事、財政和機構實力。他與教皇之間的分歧、他對胡格諾派教徒的迫害以及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都是對他的執政不利的事件。在他統治的後期,法國國庫空虛,瀕臨破產。1660年,路易娶了西班牙公主瑪麗-泰蕾茲為妻,1683年瑪麗-泰蕾茲死後,他娶了地位比他低的美因特儂侯爵弗朗索瓦絲·德·奧比尼為妻。路易比他的兒子和長孫活得長,他的曾孫路易十五繼承了他的王位。
路易十四在位72年,是有準確歷史以來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然而,國王洗澡的次數不超過7次。
路易年輕時,法國發生了壹場聲勢浩大的暴亂(扔石頭黨,1648-1653),這場暴亂主要針對馬薩林主教的政策。這場暴亂可能會對路易斯產生很大的影響,他決定再也不允許這樣的暴亂發生。
路易十四的制服
路易十四和他的大臣科爾伯特都是重商主義的信徒。根據這壹理論,他們在法國積累了大量的貴金屬。在他統治期間,法國參加了四場主要戰爭:1667至1668,與西班牙的解放戰爭,以及1672至1688,與荷蘭的戰爭。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九年戰爭從1688到1697(大聯盟戰爭,也稱為奧格斯堡聯盟戰爭和巴拉丁繼承戰爭)和西班牙繼承戰爭從1702到1713。這些戰爭耗盡了法國的國庫,使該國陷入高額債務。
法國政府於1674年從壹家私人企業手中購買了馬提尼克島。
1689年,路易十四頒布了《黑色法典》,允許在所有法國殖民地進行奴隸貿易。
路易十四在去世前擴大了法國的領土,使其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和文化中心。在17和18世紀,法語是歐洲外交和上層社會的通用語言。在18世紀,俄羅斯上層貴族說的法語比俄語多。但與此同時,法國負債累累,法國人民生活貧困。
當路易十四於1661年上臺時,法國正處於破產的邊緣。他通過大量的戰爭和宮廷支出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和貨幣的流通。在他統治末期,據估計法國壹半的稅收都花在了凡爾賽上。此外,大量資金在官僚機構的腐敗中消失了。
當時,法國的稅收包括商業稅(助手、douanes)、鹽稅(gabelle)和土地稅(taille)。當時,法國過時的稅收制度規定貴族和僧侶不必納稅,因此沈重的稅收負擔完全落在農民和正在崛起的中產階級(公民)身上。後來法國大革命的原因之壹是對法國稅收制度不公平的不滿。
路易十四的財政部長科爾伯特通過克服腐敗和重組官僚機構提高了法國的稅收收入,但這些手段仍然無法減少法國的巨額債務。
科爾比奉行重商主義,他認為壹個國家的財富越多越好,財富越多,國家實力就會越強。因此,他鼓勵出口,限制進口。大力發展工商業。這些措施促進了法國經濟的發展。但這導致壹些國家競相效仿。引起了商業競爭。它不利於社會和經濟發展。
凡爾賽宮的修建是路易十四集中政治權力的策略之壹。路易十四完成了黎塞留和馬薩林建立中央集權專制民族國家的努力。他把貴族變成他的宮廷成員,並解除他們作為地方長官的權利,從而削弱了貴族的權力。他為此建造了凡爾賽宮。1682年5月6日,他搬進了這座位於巴黎郊區的巨大宮殿。宮廷的規則迫使貴族們支付巨款購買衣服。他們必須從早到晚呆在皇宮裏參加舞會、宴會和其他慶祝活動,這是宮廷生活的壹部分。據說路易十四有驚人的記憶力。當他進入壹個大廳時,他壹眼就能看出誰在場誰不在。因此,每壹個希望取悅國王的貴族都必須每天到場。這些貴族都熱愛法國。讓他們沒有時間管理地方問題,慢慢地他們就失去了地方權力。
路易十四被稱為“太陽之王”。把君主比作太陽,可能不僅僅是因為路易十四敢於高喊“我是世界”並創造了法國封建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還因為他在宮廷中掀起了壹股“金色”的奢侈之風,並吹遍了整個法國。從以宏偉奢華著稱於世的凡爾賽宮,到相當於法國全年稅收壹半的巨額宮廷支出,再到在富麗堂皇的宮殿裏日夜舉行的奢華宴會,不難想象在這樣壹位“陽光燦爛”的國王的影響下,十七世紀法國人的餐桌是多麽豐盛和令人垂涎。讓我們壹起去參加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舉辦的招待晚宴,感受太陽王時期法國的“奢華”餐飲文化。
今天,國王邀請了30位客人在凡爾賽宮用餐,這可不是壹個小數目,而且這些人都身居高位,包括皇帝的侍從、衛隊隊長、禦醫、宮廷牧師等等。
首先,我們需要壹張能容納31人的桌子。桌子的形狀是方形、圓形、長形或橢圓形。14人在左邊,14人在右邊,主人壹個人坐在上座,另外兩個人坐在下座。白色桌布不能只覆蓋桌面,所以每壹面都要垂到地面。
根據當時的時尚,桌子的每個角落都要放上壹鍋有肉和蔬菜的鮮湯,四鍋湯之間要放壹個碗架,每鍋湯旁邊都要放壹個特制的大鹽杯來調味。桌子中間放滿了供客人自助使用的小鹽杯和放大盤子的轉盤。客人用餐時不能用平盤,而要用深的大湯盤,這樣便於盛湯,讓客人壹次性獲得足夠的食物。如果客人因為盤子太小而沒有得到足夠的食物,他們就不得不壹次又壹次地從大盤子裏拿食物——畢竟,把剛從嘴裏拿出來的勺子放進大盤子裏拿東西可能會引起其他客人的反感。這壹規則在路易十四時期才開始出現。在17世紀中期之前,即使是貴族家庭、朋友聚會或家庭聚餐時,每個人也總是用壹個盆子喝湯——說白了,他們仍然在吃“大鍋飯”,這在今天的西餐中尚未形成“分餐”的習慣。
國王使用的餐具是黃金制成的,而王子和貴族使用鍍金餐具。把叉子放在盤子的左邊,刀子放在右邊。擺放的順序是從主座到下座。值得壹提的是,刀叉的使用從路易十四時期開始流行,但路易十四本人拒絕使用刀叉,更喜歡用手抓東西,並要求使用刀叉的大臣在與他吃飯時用手抓東西。使用刀叉的動作都是攻擊性的,例如切和刺。與使用筷子不同,它們主要依靠握和夾,但它們使用巧妙的力量和輕柔的動作,這與刀叉的潛在攻擊性截然不同。或許是因為路易十四擔心餐桌上的刀叉會成為王位的威脅,所以凡爾賽宮的餐桌上沒有刀叉。
餐前準備工作完成後,將舉行用餐儀式,這是太陽王在1661中規定的,直到路易十六之後才被廢除。儀式在國王臥室的前廳舉行。所有參加宴會的客人都必須衣著整潔,排隊入席。只有少數地位高的女性才能坐以待斃。職員和仆人正等著被派去。如果宴會提前向公眾宣布,儀式將更加隆重,菜肴將更加豐富,以給公眾樹立榜樣,並顯示皇帝的尊嚴。
這時,國王的經理喊道:“讓我們分享國王給的肉吧!””然後,壹支裝飾有金百合(法國王室的象征)的單簧管吹出幾個音調,宣布晚宴正式開始。
仆人給每位客人端上壹道菜。還有精美的菜肴。第壹道菜應該給主人右手邊的第壹位客人,第二道菜應該給左邊的第壹位客人,先右後左,以顯示右手邊的客人地位更高。這道菜是這頓晚餐的第壹道菜:美味的肉羹、精心制作的肉餡或濃郁的面包湯。先喝湯,這和廣東人的習慣很像。主人通常會準備兩到三種不同的湯,例如營養豐富的湯(事實上,這是燉了很長時間的肉湯),“皇後”湯(湯裏有切碎的鷓鴣肉或野雞肉,有時還會有壹些黃油),以及老湯醬蝦湯。除了美味的湯,還有肉餡、洋薊、蘑菇和大面包等幾種食材供客人享用。面包對胃口大的男人來說必須足夠大,甚至面包皮也應該足夠女人蘸湯吃。而且國王的面包總是比別人的軟得多,因為路易十四的牙齒很不好。這時,妳會發現壹些客人喝的是皇後湯,而另壹些客人則品嘗老湯醬蝦湯。這並不是仆人們犯了錯誤,而是17世紀的壹種流行做法——壹半的客人喝“皇後”湯,而其他客人則喝加了老湯醬的蝦湯,喝完後再換另壹種湯。不同肉餡的不同湯也可以搭配面包壹起吃,壹般口味清淡濃郁。
在上第二道菜之前,仆人必須為每位客人換上壹套新餐具,並遞上壹條濕毛巾擦手,這是上菜前的必要程序。第二道菜也屬於第壹道菜,算是大雜燴。食物主要是小塊烤肉、熱餡餅、圓面包、火腿、香腸、香腸和作為開胃菜的水果。盛滿食物的大盤子永遠不會放在更尊貴的客人面前,因為這會擋住客人的視線,使他不方便傳遞食物或與他人交談。
直到第三道菜時,宴會才真正達到高潮。牛肉、小牛肉和綿羊肉都可以成為第三道菜的主角,這道菜通常是烘焙、濃湯煮或做成肉餡。當時,受歡迎的羊肉被認為是“無味”的,不能端上餐桌。如果是烤肉,可以在肉中間放橙子、檸檬或橄欖,這樣烤肉更美味,油而不膩。
下壹次燒烤主要是用鳥做的。中世紀流行的天鵝、鶴和鷺在路易十四時代被鴿子、雞鴨取代。供國王食用的鴨子在法國西北部的魯昂飼養,雞在勒芒飼養。為了使這些家禽的味道更加鮮美,在餵食時應在食物中添加壹些植物香料。
當然,魚在宴會中是不可或缺的:最受歡迎的河魚是鮭魚和鱒魚,而海魚是鱈魚和比目魚。魚之所以受到法國人的喜愛,不僅因為它的肉質鮮美,還因為它是齋戒日唯壹能吃的“肉”。路易十四是壹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他規定自己必須在每周三、周五、周六等宗教節日齋戒。在禁食的日子裏,他只能在晚禱後吃壹頓飯,他還禁止壹切肉類和酒精。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壹些聰明的廚師想出了讓“魚變成肉”的方法,美其名曰“素肉”。
冷盤是晚餐的第六道菜。蔬菜沙拉搭配五顏六色的果凍,放在桌子中間,看起來不錯。常用的蔬菜有蘑菇、卷心菜、朝鮮薊、菊花和路易十四非常喜歡的小豌豆。但是為什麽沒有土豆呢?這是法國人現在每餐必須吃的東西。事實上,在路易十四時期土豆並不優雅,直到路易十五時期土豆才出現在餐桌上。
水果是宴會的最後壹道菜。精致的水果籃、各種液體或固體果醬、裹有不同口味糖衣的茴香豆(包括麝香和龍涎香糖霜)、深受法國人喜愛的小杏仁餅以及在法國廣受歡迎的巧克力正等待著所有客人。巧克力於公元16世紀進入法國,當時路易十三世。由於路易十四的王後非常喜歡這種食物,牙齒不健康的“太陽王”在她的勸說下允許進口制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路易十四稱巧克力為“欺騙胃的食物”。
說到現在,妳可能會覺得少了點什麽。奇葩菜品似乎缺少了壹個很重要的搭配?是的,我們還沒有提到葡萄酒,這是法國最驕傲的寶藏,在如此美妙的晚宴上怎麽可能沒有她。在路易十四時期,最好的紅酒來自勃艮第、奧斯澤和庫蘭熱。而且宮廷宴會必須使用四年以上的葡萄酒。利口酒和冷凍酒也是路易十四的最愛。因為壹位勛爵向路易十四建議女性比男性喝更多的酒精飲料,為了控制過量飲酒,咖啡開始成為宴會飲料並在這壹時期流行起來。
在甜點和飲料之後,晚餐結束了。然而,路易十四並沒有簡單地用壹頓飯來招待客人,這將有失國王的身份。享用完這頓美餐後,喜歡開“派對”的國王會邀請所有的客人參加盛大的舞會。“繁榮”必須用復雜的禮儀、豐富的食物、豪華的排場和喧鬧的不眠之夜來解釋。不然那句“我就是全世界”不就是個名字嗎?
這壹段的編者路易十四認為,為了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必須統壹法國人的宗教信仰。所以他向新教徒施壓。特別是楓丹白露1685的法令非常激烈。就這樣,他推翻了1598年法國國王亨利四世頒布的寬容的南方大赦令。法令頒布後,胡格諾派教堂被摧毀,新教學校被關閉。路易的命令迫使許多胡格諾教徒移居國外,其中大多數人前往荷蘭、普魯士、英國和美國。這是壹個歷史性的錯誤,因為這些逃犯中有許多是非常優秀的工匠,他們的技能也隨之被流放。這些流亡者給他們到達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對路易和他的大主教們來說,壹個統壹的法國就是壹個天主教的法國。在法國盧浮宮入口前有壹座他的銅像。
在法國,路易十四因使法國變得強大而受到尊敬,但他不加衡量的戰爭使法國的國民經濟破產,他不得不不斷加強對農民的稅收要求。法國歷史學家亞歷西斯·德·托克維爾認為,這種沈重的稅收、他對貴族權力的削弱以及沒有政治權力的公民的不滿是導致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原因。
編者與清朝的互動路易十四和康熙幾乎生活在同壹個時代。從公元17世紀中葉到公元18世紀初,他們長期掌權。他們在文學和治理領域都以武功聞名,他們都是在年輕時即位的。甚至,還有壹位朝野當權的老大臣。
不同的是,在康熙8歲即位後,沒過多久他就獨自設計並攻占了鰲拜。路易十四五歲繼位後,直到23歲才真正掌權,他的老大臣儒勒·馬薩林也因自然原因去世。
領導政府後,路易十四也取得了壹些成就:他實行“我為國家”的專制統治,采取重商主義政策促進工商業發展;發動了四次大戰爭,擴大了法國的領土,使其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凡爾賽宮建成,法國油畫和雕塑學院、法國科學院和法國建築學院成立,培養了古典喜劇奠基人莫裏哀、現代哲學之父笛卡爾等壹大批文學巨匠,使法國取代意大利成為歐洲文學中心...
更有意思的是,路易十四派使臣出使康熙。他們帶來了30箱渾天儀等科學儀器,他們還獻上了金雞納霜來治愈康熙的瘧疾。他們幫助康熙在中國東北邊境進行談判,並參與繪制了歷史上第壹幅現代國家地圖《故宮全景圖》...
路易十四甚至給康熙寫了壹封親筆信。
在中國所有的皇帝中,清朝的康熙無疑是最喜歡研究科學的皇帝。另壹方面,路易十四癡迷於舞蹈。
康熙對科學的癡迷達到了醫生不得不說服他影響健康的地步。另壹方面,路易十四獨自上陣,出演了265,438+0部芭蕾舞劇。壹位朝臣甚至擔心國王會因為過度勞累而生病。
當然,康熙沒有的壹件事是——路易十四在當時被認為是壹個奇跡,因為他的父母結婚23年沒有孩子,路易十四本人比他的兒子和最大的孫子活得更長,所以他的繼承人將是他的曾孫路易十五。
路易十四的近親結婚是名副其實的近親結婚,不僅是近親,而且是親上加親,因為他的姨母嫁給了他的姨夫,而他娶了他姨夫和姨母的女兒當王後,也就是說,他的姨夫成了他的嶽父,他的姨母成了他的嶽母;對於瑪麗·托雷斯女王來說,她的叔叔成了她的公公,她的姑姑成了她的婆婆,而路易十四只比她的表妹瑪麗·托雷斯大五天。路易十四和他的表妹瑪麗·托雷斯生了三個男孩和三個女孩,其中三個在那壹年去世,另外兩個活了三年,壹個活了五年,只有長子王儲活到50歲。法國王儲的兒子路易只活了30歲,所以當偉大的太陽王倒下時,他不得不把王位傳給他年僅5歲的曾孫路易十五。
路易十四與他的第二個情婦有四男兩女,此外還有三個私生子和壹個私生女。
編輯路易十四時代宮廷人員的這段話。路易十四廢除了首相,親自挑選了六位大臣。這六位大臣為國王出謀劃策,最終做出決定的是路易十四本人。
盡管海軍和陸軍將領也是宮廷軍官,但路易十四從法國最好的軍團中挑選了8000人來保衛凡爾賽。當時,凡爾賽宮有宮廷人員和雕塑家。
編者按:路易十四和他的王後有三男三女,但除了王子外,他們都英年早逝。此外,他還有16個公認的收養子女,但他和他的普通妻子沒有孩子。
編輯這壹段對啟蒙時代的影響獎勵了許多政治家如孟德斯鳩和伏爾泰以及其他經濟學家發起的政治思想。
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在法國,路易十四因使法國變得強大而受到尊敬,但他不加衡量的戰爭使法國的國民經濟破產,他不得不不斷加強對農民的稅收要求。法國歷史學家亞歷西斯·德·托克維爾認為,這種沈重的稅收、他對貴族權力的削弱以及沒有政治權力的公民的不滿是導致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原因。
路易十四是個矮個子,身高約為154厘米,所以他對自己的身高非常不滿意,覺得自己的地位與身高不匹配。於是,他叫了壹個鞋匠在為他做鞋的時候,在他的鞋跟上加了厚厚的鞋跟,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第壹雙高跟鞋。
編輯了這段話,為路易十四做出了科學貢獻,他提出了壹些建議:
1.電和電存儲的想法來自分析海洋元素以尋找適合發電的物質。
2.並鼓勵實驗燃燒合適的金屬絲,用金屬代替蠟燭;影響了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3.使用武器了解各種金屬的特性,甚至密度等等。
4.研究潮汐現象和大氣。
5.還要提醒科學界立法尊重個人知識產權和發明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