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廣州的地道美食急!!!!!

廣州的地道美食急!!!!!

和味炒田螺

每次廣州萬家燈火的時候,長灘地區總有很多海灘攤和爐子,現在炒蝸牛賣。氣味非常誘人。因此,許多廣州人喜歡在茶余飯後邀請三五知己,或與喜歡的人在長灘散步,同時欣賞珠江兩岸的風景並聊天。走累了,就在壹個螺螄攤坐下來,炒兩三盤螺螄,開兩三瓶啤酒,吹著河風,淡淡地品著酒,促膝談心。這是人生的壹大樂事。

據說炒螺螄最早是從順德傳入廣州的,但人們不知道如何用紫蘇葉炒螺螄。盡管他們嘗試用胡椒、大蒜和豆豉作為油炸蝸牛的調料,但仍未能擺脫蝸牛的泥腥味,這確實讓人感到美中不足。後來,潘塘壹位名叫李的農民偶然發現用紫蘇葉炒蝸牛可以去除蝸牛本身的泥腥味,於是這種方法迅速推廣開來。不久,人們又對它進行了改進:在烹飪前將蝸牛放在油中撈出,然後炒羅勒葉,這樣可以帶出蝸牛的美味。因此,風味爆炒螺逐漸成為廣州人喜歡的特色美食。

和味牛雜蘿蔔

和味牛雜蘿蔔據說是光緒年間住在廣塔寺附近的壹位回族廚師發明的。廣塔寺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清真寺,附近曾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聚居地。出於宗教信仰,穆斯林不吃豬肉,於是壹位回族廚師想到在廣塔寺附近開壹家牛香店。他用胡椒和八角等五種口味的醬汁燉了幾個小時的牛腸、牛肋骨、牛肺和蘿蔔。牛雜泡透後,蘿蔔吸收牛雜的速度很慢,他就切小塊,用串了辣椒醬的小竹簽吃。它叫“和味牛雜蘿蔔”,入口令人難忘。這種味道壹出來,真的吸引了附近的穆斯林甚至非穆斯林前來參觀。於是,善於吃的廣州人紛紛效仿,麻辣牛雜蘿蔔便流傳至今。

甜心蛋糕

傳說中的潮州老婆餅是廣州名店蓮花茶館的看家小吃,素有“冬絨餅”之稱。它的制作方法是加入煮熟的冬瓜,白糖,撒上壹些面粉作為餡料,包裹在圓形面餅中,在餅的表面塗上壹層鴨蛋白,然後在烤箱中烘烤。其特點是外皮酥脆,餡料順滑,味道香甜可口,制作簡單,價格低廉,品質優良,是壹種理想的大眾食品。

潮州奶奶餅在廣州很有名,這似乎與它的名字相矛盾。事實上,只要我們知道它的來源,就不會感到驚訝。

廣州蓮花茶館是壹家百年老店,其小吃在廣州很有名。清朝末年,蓮花茶館雇傭的面點師中有壹位是潮州人。潮州離廣州很遠,所以面點師回老家並不容易。有壹年他回老家探親,想著自己很少從大都市回去,總得帶點東西回來。作為壹名面點師,他最擅長點心,所以他買了廣州著名的點心帶回去讓家鄉的人們享受美味。

面點師辛辛苦苦把禮物帶回家,妻子卻吃了說:“妳的荷香茶坊是廣州有名的老店,做的點心也不過如此,還不如我炒的瓜角好吃呢!”糕點師聽到後很不高興。他覺得妳壹個村婦能做出好吃的東西,敢小覷廣州的東西,於是說:“妳能做什麽?”試試妳的瓜角,看看妳是否能與廣州的點心相比。"

當妻子看到丈夫不相信她時,她用實際行動說服了他。我看到她煮了壹鍋冬瓜,煮到半幹不濕,然後拿出來做冬瓜角,然後放在油鍋裏炸。丈夫看到炸好的瓜角焦黃油亮,吃起來皮脆爽滑,香甜可口,忍不住說好。探親結束時,面點師讓妻子做了壹大袋瓜角帶回廣州,讓蓮香樓的師傅們品嘗。

蓮花茶館的所有主人都為晚餐制作點心。我從來沒見過什麽精致的小吃。起初,我並沒有把從潮州師傅那裏接過來的冬瓜角當回事,只是出於禮貌品嘗了壹下。誰知道他們吃了之後忍不住說很好吃。當老板聽到聲音時,他沖過去嘗了壹口。他認為這是那裏的壹個著名景點,並詢問了它的產地和名稱。潮州師傅原本只是想讓大家嘗嘗他老婆的手藝,其實也沒什麽大不了的。看到老板的詢問,我壹時答不上來,只好把回老家探親和老婆賭氣做冬瓜角的事告訴了他。其中壹位師傅聽後建議:“既然沒有名字,就叫潮州婆婆餅吧!”"

蓮香樓的主人是個商人。看到這個潮州奶奶餅如此美味,制作簡單,材料簡單,為什麽不給我們的訂單增加壹個呢?這樣生意肯定不會差。下定決心後,他在蓮香樓做了潮州婆婆餅。並讓面點師改進它,將材料加工成細點,使形狀變圓,在表面塗上壹層鴨蛋白,並在烤箱中烘烤。老板還認為原名太俗,並將其改為“冬絨酥”。然而,普通人更喜歡俗氣但有趣的潮州老婆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