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名優特產湖頭米粉系以優質大米為原料,以湖頭鎮福壽、湯頭兩村所產最為出名。
湖頭米粉乃選取當地所產純白的優質大米,來自閬山富含多種天然礦物質的甘洌泉水,經浸水、磨漿、蒸炊、壓制排粉、曬幹等數道獨到的農家精細手作功夫精制而成。其品質上乘,晶瑩半透明,熟粉細膩柔韌、不粘糊、清香可口,炒、煮口感具佳;成品白如絲、細如線、韌如簧。其加工歷史悠久,暢銷閩南及東南亞、港、澳、臺等地區,是饋贈親友、居家、野炊、餐飲行業常年必備之佳品。
蓮兜美豆幹
豆腐幹原是普通的豆制品,官橋蓮兜美石路的 豆腐幹,以豆漿沈澱度適中,手工細致,含水分少,數天仍不變質。可用刨刀刨切如絲狀,加佐料烹煮,入口細嫩,華僑常帶出國。
“桔紅糕”
“桔紅糕”系安溪赤嶺大路人士林維扁先生(字敬圓)於清朝光緒年間始創,是百年老鋪“成珍”獨家生產的名糕。
其配方獨特, 風味極佳,聞名遐邇,久負盛譽,深受海內外鄉親、港、澳、臺同胞的喜愛。 成珍的第三、四代傳人,繼承傳統配方,結合現代科技,精選優質原料,所制“桔紅糕”色澤如玉、味美可口、甘甜潤喉、營養豐富,是消閑、品茗之 首選糕點,更是饋贈之上乘佳品。正宗安溪鐵觀音產於閩南安溪。鐵觀音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窮。鐵觀音既是壹種珍貴的天然飲料,又有很的美容保健功能。經科學分析和實踐證明,鐵觀音含有較高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茶多酚和生物堿,有多種營養和藥效成分,具有清心明目,殺菌消炎減肥美容和延緩衰老,防癌癥、消血脂、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等功效,聞名遐邇,暢銷港、澳、臺、東南亞、日本、歐美等地,深受消費者喜愛。 鐵觀音傳統的沖飲方法非常講究。茶具要小巧精致,水最好用山巖泉水。將水燒沸,先把茶壺燙熱,裝上大約占壺容量十分之三四的茶葉,沖入沸水,用壺蓋刮去浮上來的泡沫,蓋好壺蓋,此時便有壹股殊香撲鼻而來。隔5——15秒鐘,再緩緩倒入小茶杯,每人各持壹杯,先聞香,再品味,慢慢啜飲,便滿口生香,回味甘美。鐵觀音素有“觀音韻”之稱,其入口微苦,回味甘香,清郁雋永,韻味無窮。
泉州安溪十裏詩廊醉遊人
安溪金桂香飄大山外芳亭桂花香了大山
金秋十月,閩南安溪縣虎邱鎮芳亭村的幾百畝桂花競相綻放,遠遠望去,從山頭到山下,象掛著壹塊金毯。走近了,只見桂花枝頭掛滿了壹簇簇、壹團團金黃小花,馨香四溢,沁人心脾。 桂花分為金桂、銀桂和丹桂三種,以金桂為桂花上品,花蕊形態飽滿,花香濃郁。安溪縣是譽滿中外的中國茶都,安溪烏龍茶名聞遐邇,而距離安溪縣城四十多公裏的虎邱芳亭村的村民卻喜種桂花樹,...
安溪縣蓬萊鎮:宗教朝聖的旅遊寶庫
每年的正月初七至初九,安溪縣蓬萊鎮都要舉行清水祖師迎春盛典,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堪稱泉州之最。在長龍逶迤的“進香”隊伍中,不乏從萬裏之外回鄉謁祖的華僑、臺胞。 清水祖師崇拜由來已久,宋代以來清水祖師就是閩南壹帶最受崇拜的民間神祗之壹,清水祖師的廟宇及信徒遍及海峽兩岸和東南亞壹帶。據清水巖管委會統計,清水祖師分爐在臺灣有160多座,縣內外及東...
安溪縣長坑鄉遊達摩巖勝景
達摩巖,壹個旅遊勝景,位於安溪縣長坑鄉西北隅的獅峰上,大自然賦予獅峰山獨特的造型,從東望像古鐘坐地,北眺則如飛馬騰空,西看更似醒獅呼嘯,達摩巖就在獅口上。閑暇時,品壹杯長坑香茗,登山覽勝,妙不可言。
鳳麓探幽―安溪茶葉大觀園遊記
茶葉大觀園位於安溪縣城北郊的鳳冠山上,1998年初興建,1999年6月竣工,包括茶葉品種園和鳳苑兩部分,與東嶽寺、城隍廟、鳳山碑林等連成壹片,構成安溪新的旅遊景點———鳳山風景區。 鳳冠山林深氣爽,泉清石奇,景色幽雅,自古聞名。800年前,宋代理學家朱熹譽之為“鳳麓春蔭”,位列安溪八景之首。朱夫子手植的榕樹,至今依然挺立在東嶽寺後,枝葉繁茂,生機勃勃。 從...
細細品味著茶香,品味著獨特迷人的安溪
安溪地處戴雲山脈東南坡。雄起於閩江南岸的戴雲山奔馳三百公裏而來,註定要給安溪留下些什麽。這裏到處是千米以上的山峰,像是壹個個石頭的巨人,不約而同地走到壹處岔口。它們仿佛看到了東南方向的大海,於是在壹剎間停下了南行的腳步。 ...
泉州安溪十裏詩廊醉遊人
福建泉州安溪縣城古稱鳳城,緣鳳山似鳳而得名。縣裏在城東監溪下遊築壹水壩,蓄溪水而成湖。因溪流縱橫交錯似龍,名取大龍湖。沿湖十公裏長的兩岸辟為公園,植樹種草,湖光山色,煙波瀲灩,青山疊翠,惠風和暢,頓使鳳城面貌煥然壹新。 最值得壹提的是湖溪兩岸的護欄,砌的都是花崗巖石材,雕欄畫棟,古色古香。每壹堵欄中間的半平方米見方的石材板面,都刻有壹首署名詩,從詩經...
安溪文廟建於西元1001年,在縣城東南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背踞鳳山,前濱龍津,筆峰拱峙.有"名冠八閩,秀甲江南"這美譽.安溪文廟薈萃古代木雕,石雕之精華,其中蓮花鬥拱構成的八卦形藻井懸空倒掛,堪稱壹絕,八根石雕龍柱,價值連城.寬闊的庭院,鋪有3000塊石塊,72根石柱,意喻孔聖3000個弟子,72個門生賢人,大殿上方有康熙皇帝禦筆《萬世師表》,屋頂的如意鬥拱計108目,喻意108文曲星.安溪文廟為宮殿式建築,是江南現有文廟中最為完整的古建築群,其建築法式曾傳播日本.
省級著名風景區――清水巖
清水巖位於安溪縣城西北24公裏處的蓬萊山,是福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福建省省級名勝風景區.0奉中國百仙之壹的清水祖師,因而它又是享譽海內外的朝聖旅遊聖地.每年接待中外遊客30多萬人次,在東南亞,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清水巖分廟有300多座.
景區內樓閣殿宇巍峨宏偉,水色山光秀麗神奇,文物古跡星羅棋布.現存文物古跡中,宋代有29處,元代1處,明代8處,清代5處,近代拓展23處.加上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構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萊仙境".主要景點有傳說中因嶽飛被害而感動得枝葉全向北伸長的"枝枝朝北樹",有雕刻南宋清水巖全圖的全國罕見,極其珍貴的宋代巖圖碑,有相傳每年長三寸,雷嗚電閃矮三分的羅漢松,有全國獨壹無二,外觀為"帝"字形的祖師廟,有傳說中的"浮杉池"等.到清水巖旅遊,既可以飽嘗回歸大自然的樂趣,又可了卻燒香禮佛的意願,可謂壹舉多得.自古就有壹句俗諺,到安溪必到清水巖,到清水巖必有所得.
千年古剎清水巖 聖泉 枝枝朝北 羅漢松 裂竹 覺亭
並肩聯臂的東嶽寺,城隍廟
東嶽寺原名東嶽行宮,祀東嶽大帝,觀音菩薩.建於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位於安溪縣治北郊鳳山山麓,東嶽寺景色幽雅,北背鳳山,南面清溪,筆架三峰拱秀.俯覽城郭,煙火雲蒸;仰觀山峰,晨夕霞蔚;四季林茂花香,意趣盎然.宋理學家朱熹登臨觀賞,標題"風麓春陰",為清溪八景之首.
城隍廟,建於後周顯德三年(956年),位於縣治東.與東嶽寺並肩聯臂,形成錯落有致,富麗堂皇的古建築群.安溪城隍伯主曾受宋,清皇帝敕封二次並賜冠袍及純正玉印.至今,廟0的神像仍頭戴金冠,身穿黃龍袍.經查《八閩通誌》,安溪城隍廟為全省領先.安溪城隍廟聲名顯赫,善男信女,不絕於途
閩南山區的朝聖地――太王陵,威鎮廟
太王陵,威鎮廟位於著名僑鄉金谷鎮.威鎮廟內奉廣澤尊王太子神,太王陵為廣澤尊王父母的陵地.
威鎮廟,始於五代末,已有千餘年的悠久歷史,現存建築為清代遺址,為安溪縣首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宇原為兩進,三間張,四合院式,歇山屋頂,廟內有奇妙的深井埕,埕沒有出水口,暴雨檐水傾註其中,能自行消退.大廳口有壹對青龍石柱,石雕工藝造詣精深.威鎮廟是閩南山區著名的朝聖之地.
太王陵,坐落於附近的山麓,整座陵墓規模龐大,結構古樸罕見,眺望前方,山巒重疊,計有十八重,層層堆疊,似雄獅,如山魔,若大象……景色天成,維妙維肖.
小西天之稱的洪恩巖
洪恩巖位於安溪虎邱圭峰山,始建於宋,巖寺崇祀洪恩顯應祖師.神光顯赫,香火鼎盛,也是閩南著名的古剎聖地.巖後山陵巍峨,嶽峰環抱,若登高遠眺,有雄獅戲珠,大象汲水猛虎潛江等自然景觀.巖寺周圍***分"洪恩二十境"即土峰獨秀,蓮花石座,百尺巖瀑,神來石,石龜石蛇,九曲溪景等.遊人至此,心曠神怡,人稱"佳景不虛遊客趣,洪恩亦是壹西天".
禪師塔 洪恩巖 古香古色的金香亭 石龜
拱體圭苑橋 盤古潭 獅象把水口
觀音潭 古拱橋 百丈飛瀑
觀音潭在圭峰山之左幽壑中,巨石長百余步.石盤底,三面崖,若船形.潭頭水瀉崖溝,似觀音倒水.潭淵潔冽,佛海慈航.吞吐潭水,禱雨多應之傳.
古拱橋位於寺下與石蓮花座相望.以自然石塊砌成拱體,高丈餘,長二丈.古傳:"雙鳳會聚橋".有"橋幽暑如寒"之奧運會.
百丈飛瀑在寺之前右,懸崖飛瀑,晴陰萬狀,白霧迷天.瀑響晴亦雨.簾瀑層流跌紆.
清溪八景之壹的閬苑巖
在城廂鄉同美村新巖山頂,海撥400米.始建無考,巖宇單檐歇山頂,寬深三間.巖宇北側,壹峭拔石筍,天生壹洞,夏至日西照,光芒穿孔而出,蔚為奇觀.宋代朱熹標題:"閬巖夕照"即指此.歷史上產白茶聞名,今尚殘存數株.因而門聯陰鐫:"白茶特產推無價;石筍孤峰別有天".是研究茶葉品種的重要例證.
閬巖石筍 見賢思齊"雨亭 閬苑巖舊貌
儒,道,釋三教合壹的清風洞
岱屏巖清風洞位於魁鬥鎮境內的岱屏巖上,是壹個奇石巖洞,奇廟連成壹體的風景名勝.景區內的太平巖寺,始建於清康熙二年,主殿高大森嚴,供奉的也是清水祖師.清風洞是安溪著名高儒禮缽,禮錫師兄弟的道場,內奉杏春仙公,傳說仙公是位神醫,清風洞與眾不同的壹個特色,別處是簽詩是五字,清風洞的簽詩是七字,並分有小兒科,婦科,內科,外科等,病人到此處問藥十分方便.這0松竹疊翠,是壹個不可多得的人文和自然相結合的景觀,也是歷代儒,道,釋,三都合壹的聖地.
風洞依山而建,采用民間樓廊式的建築風格進行組合,是壹座奇特的建築.此外清風洞景區還有峽谷洞,仙洞,腳桶石,石鼓,石鍾等十幾種奇特自然景觀,暢遊期間,令人贊嘆不絕,留連忘返.
禮錫墓 修葺壹新的清風洞 貸屏巖
名僧手植羅漢古松 獅子望月 蝴蝶石
康乾盛世的相國――李光地的賢良祠,"新衙","舊衙"
賢良祠座落在安溪俊民中學校園內,原名"榕村別墅",雍正十壹年為表彰李光地而改為今名,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整座建築坐西向東,三進,四合院式,正堂為懸山頂,0梁式構架,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廳0內外環墻嵌大理石,鐫刻康熙禦書《太極圖說》,《巡子牙河建壩詩》,《朱文公家訓》等碑刻.祠後為藏書樓,南面為臨水軒,荷池等,步入祠內荷香滿池,柳絮紛飛,盡可能領略古風遺韻.
"舊衙"和"新衙"是李光地在湖頭的故居,"舊衙"位於湖頭街左邊街後,它縱深五進,兩邊護厝,住著李光地長子節鍾倫的後裔,據說"舊衙"是滿州人寧海將軍,為感恩昔日李光地幫他解泉州之圍,圖報無方,由夫婦定計所贈."新衙"又名相府,位於湖頭街中部,相傳為李光地夫人所建,五進庭院,雙護厝,東西巷道,四周繞圍墻,呈長方形,建築面積3120平方米,東巷北端入口處建接官亭和報房.大門壹聯:"相門知理學;府第傳乾坤"."舊衙","新衙"以及附近的古民居構成全省獨特罕見的清代建築群.因此,湖頭鎮在99年被省評定為首批歷史文化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