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佛寺景區:大佛寺景區總面積25.5平方公裏,由大佛寺景區、十裏黔西景區和南巖山景區三部分組成。大佛寺景區緊鄰縣城,是4A國家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正在申報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2.石破天驚十九峰景區:石破天驚十九峰景區位於新昌縣西南22公裏處,總面積30.6平方公裏,由十九峰、張騫谷、重陽宮、臺頭山、道陀靴五大景區組成。是壹處集山水風光觀光、度假、科研為壹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景區。
3、紹興新昌石破天驚第十九峰:
4.船巖九峰風景區位於縣城西南22公裏處,總面積30.65平方公裏..它由四個景點組成:十九峰,張騫谷,臺頭山和道陀靴,有100多個景觀和場景。它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它以“雅、幽、奇、險”為特色,以“峰、谷、洞、溪、瀑”為主體。景區被譽為“漓江之美、桂林之美、大雁之奇”和“浙東張家界”。
5.紹興新昌張騫谷:張騫谷位於第19峰東部,蜿蜒五英裏。它是由十九峰和臺頭山兩組丹霞地貌形成的峽谷。從橫跨韓非河的小木橋上,有著名的茶葉田園風光,並在兩側有兩個大象峰歡迎客人。壹路來到山谷,竹子矗立在陡峭的懸崖兩側,山谷中有奇怪的巖石,流動的泉水飛濺,竹徑通向壹個僻靜的地方。穿過小鎮,穿過山洞,爬上棧道和石徑,沿途有許多景觀,如“生命之父”、“生命之母”、鐵壁、龍床、飛龍在天、駱駝獻寶、金絲猴獻桃、三象洗澡、鴛鴦池、臥龍洞等。
6.其他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天目山、謝公島、黔西百丈巖、木化石林、五百羅漢洞、般若谷、蝙蝠洞、佛山聖境、新昌棋盤仙谷、木化石恐龍園、新昌張騫谷、新昌大佛寺新大雄寶殿、千佛洞、新昌大佛寺、真君殿、江南第壹佛、慈悲殿和千佛寺。月老廟、新昌大佛寺放生池、銅陵入苗區、南巖寺、新昌城隍廟、十裏千溪、沃洲湖、紹興新昌天柱湖仙境、沃洲湖大壩、高山吊橋、新昌重陽宮、大理絲綢世界、佛心廣場、社雕村、天柱湖、石獅秦婷、鴛鴦池、幽谷駱駝、大石瀑布。
浙江新昌有哪些旅遊景點?
新昌的主要景點有:
大佛寺風景名勝區
大佛寺景區總面積25.5平方公裏,由大佛寺景區、十裏黔西景區和南巖山景區三部分組成。大佛寺景區緊鄰縣城,是4A國家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正在申報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大佛寺內最著名的彌勒石窟造像沿山開鑿,高16米,膝距10.6米。它有16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南方早期石窟僅存的遺物,被譽為“江南第壹佛”。與千佛寺相鄰,有1075尊小石佛,被稱為“江南敦煌石窟”。近年來,景區先後開發了般若谷、佛心廣場、木化石恐龍園、露天彌勒、羅漢洞、蛇雕村等特色景觀。景區遊覽面積約2.5平方公裏,遊覽時間約三小時。
大佛寺內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內涵豐富。六朝時期,這裏是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是高僧雲集、創立佛教諸多輝煌成就的地方,也是天臺宗祖庭之壹。歷代文人輩出,如王羲之、李白、孟浩然、米芾、顏真卿、大師弘毅、趙樸初、日本教授松浦裕久等。整座寺廟風格獨特,曲折各異,是山水式寺廟的典範。景區內山巒疊翠,怪石嶙峋,池水明如鏡,道路鋪砌,人工巧構與自然野趣融為壹體。是觀光朝聖和休閑度假的最佳場所。十裏黔西景區在縣城西5公裏處。景區以自然風光為主,環境優雅,溪流潺潺,怪石嶙峋。這裏有天柱湖、百丈巖、棋盤仙谷等景點,沿途的玉兔巖、酒鬼上岸、聽音樂的貍貓和駝背猴等景色,是水石相鬥的矛盾統壹體,令人嘆為觀止。南巖寺景區距縣城西7公裏。南巖寺始建於東晉永和年間。唐宋時期,僧人數量達到800人。寺廟附近有仁公子釣臺、華雲洞、玉女巖、蝙蝠洞等多處洞穴景觀。傳說中的“海跡之山”南巖寺正在修繕擴建。
船巖九峰景區
穿巖九峰風景區位於新昌縣西南22公裏處,總面積30.6平方公裏,由九峰、張騫谷、重陽宮、臺頭山和道陀靴五個景點組成。是以山水為主要旅遊景點、度假和科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內有100多處人文和自然景觀,以雅、幽、奇、險為特色。峰、谷、洞、溪、瀑融為壹體,山勢連綿,群峰相連。平臺高、宏大、開放;深谷險谷,飛瀑飛泉;蜿蜒的河流和清澈的溪流與碧潭湖是地質上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中國罕見的最大丹霞群之壹。它還是矽化木的國家寶庫和國家地質公園。該景區兼具桂林之美、漓江之美和大雁之奇,被譽為“小桂林”和“浙東張家樹”。
十九峰景區由新老穿石、馬鞍山峰、望海山和公戶寺組成,面積4.4平方公裏。十九峰、雲臺峰、白浪峰和涇靈河是主要景觀,使遊客可以充分享受其美麗的風景。
還有螺洲湖風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張騫谷等。
浙江新昌旅遊景區
浙江新昌的旅遊景點有:東村水晶礦摩崖石刻、千佛寺石窟造像、天目古道、西坑古建築群、三坑真君殿、輝山建築群、鼓山書院、沃洲山真君殿、宗祠、新昌城墻、梅竹古村、大佛寺石哩千佛造像、浙江新昌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等。
1.東村水晶礦摩崖石刻。東村水晶礦摩崖石刻位於新昌縣城東65裏的沙溪鎮東村口公路下方的摩崖上,背靠石場山,緊鄰桂溪河,海拔280米。這塊碑文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了。其中記載,元大德二年(1298),浙東宣威大使哈慈奉命來到這裏,采集了11374斤水晶礦石。第二年的第壹個月,Haci _刻了壹本書,講述了在這個懸崖上開采水晶的過程。碑文坐北朝南,分為左右兩部分。左右字符為12豎線,每行有不同的字。此摩崖石刻於1989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千佛寺石窟造像。千佛寺石窟造像位於城西南石城山與峽谷之間,又稱七寶院。雕像分為兩個洞穴,壁龕由山脈雕刻而成,均坐北朝南。沿孤壁右龕內有1040尊雕刻佛像,佛像高大,規模宏大,有兩足菩薩和18尊羅漢坐像。
3.天目古道。天目古道是浙閩古幹道的重要壹段。南朝開放後,泰州與越州開始有了經濟文化交流。新昌古驛道西接嵊州,西接南通天臺。如今,保存最好的是小石佛義店約300米,應縣橋至104國道約200米,斑竹村馬橋至回樹嶺角路畫廊約800米,回樹嶺約400米,天目寺至冷水坑村和普濟橋約2100米,橫渡橋村至黃渡橋和關嶺鋪約600米。這幾段驛道寬約1.3-2.2米,多為溪流和鵝卵石,鵝卵石鋪成不同形狀。
新昌旅遊景點大全
新昌旅遊景點:
1,穿巖九峰景區
穿石十九峰是新昌縣竟陵鎮由19座山峰相互連接而成的景點。山上樹木蔥蘢,山下溪水清澈見底,中間的巖壁間有壹處壯觀的丹霞地貌景區高高掛起。19座山峰形狀各異,栩栩如生,有數千個充滿野趣、奇異危險和隱蔽場所的坑。臺頭山鳥瞰群峰奇觀,其靴子、怪石、瀑布穿河而過,都讓遊客為之心動換換口味,美不勝收。
2.沃洲湖風景區
因螺洲山而得名的螺洲湖,不僅有秀美的湖光山色自然風光,還有石楠峰、鵝鼻峰、何方峰、真君堂、三十柳、水幕瀑布等眾多特色景點,以及棧道、索橋、遊船等遊樂項目,引人入勝,令遊客流連忘返。
3.天目山風景區
都說“壹座天目山是半個唐朝”,李白的《天目山·夢裏登高》讓天目山成為許多文人墨客向往的神奇仙境,成為道教青睞的福地,成為風景狹窄的歷史文化名山。景區內有許多獨具特色的景點,如天目龍潭、桃源仙境等,都是遊客休閑的好去處。
4.大佛寺
新昌佛光寺是來新昌必去的地方。寺內有壹尊高16米的千年彌勒佛和壹尊長37米的臥佛,是無價之寶。新昌佛寺是中國南方僅存的早期石窟造像,被譽為“越國敦煌”。歷經1600多年的風霜,它優雅地坐落在城市中,不畏紅塵。觀光、朝聖或悠閑的冥想永遠不會讓人失望。
5.外婆坑村
壹個村包含13個少數民族,是遠近聞名的“江南民族村”。現為浙江省保存較好的少數民族古村落之壹,充滿民族韻味,是采風的好地方。進村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充滿民族風情的古民居。大多數房子都是木制的,古色古香,墻上的雕刻非常漂亮。
新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新昌縣隸屬於紹興市,位於浙江省東部,東臨和寧波,南接臺灣和溫州,西接金和李,北接紹興、杭州和上海。它是浙東和浙南黃金旅遊線路的樞紐。上三高速公路和國道104貫穿全縣(上海和溫州只需3個多小時的車程,杭州和寧波國際機場只需1個多小時)。全縣總儲蓄1.02萬平方公裏,人口43萬。
作為笑傲江湖的所在地,新昌大佛寺和穿巖十九峰是兩個非常適合兩日遊的景點:D1:大佛寺和十裏黔西;D2:十九座山峰,壹千英尺長的山谷。
新昌山水圖
新昌縣自然風光秀麗,人文古跡眾多,被譽為“東南之眼”。境內有三處省級風景名勝區,分別是大佛寺、穿石十九峰和螺洲湖-天目山。大佛寺是壹座南朝古剎,國家重點開放寺廟。它以擁有江南最大的佛像——彌勒石窟和1075尊小石佛而聞名中外。近年來開發力度加大,相繼建成了般若谷、社雕村、佛心廣場、木化石林、露天彌勒、羅漢洞、白雲湖、城隍廟等特色景觀。穿過19座巖石山峰的山峰和山谷、瀑布和泉水以及溪流和碧潭展示了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景觀魅力。沃洲、天目的湖光山色是歷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從東晉南朝的佛教文化到唐代的詩歌文化,新昌承載著兩座文化高峰(人民日報2001、1、10月9日)。多年來,新昌的景觀和名勝古跡吸引了許多影視劇如中央電視臺《西遊記》、《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少林武王》、《八條龍》和《鳳求凰》拍攝外景劇,新昌已成為中國著名的外景基地,並使影視文化聞名遐邇。目前,“佛教之旅”“唐詩之路”“山水神韻”“影視外景”等多條特色旅遊線路吸引著國內外遊客。2002年新昌旅遊人數達654.38+42.67萬人,旅遊總收入達654.38+0.05億元。旅遊業已成為新昌的支柱產業。
新昌山水圖
新昌縣始建於公元908年,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物產輝煌。“煙、茶、絲、藝”四大傳統特產,現被譽為“中國名茶之鄉”“中國桂花之鄉”“長毛兔之鄉”“小水電之鄉”。有許多著名的品牌,如小京生、春餅和芋頭餃子。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新昌的城鄉建設突飛猛進,面貌日新月異。如今新昌已成為全省小康縣,進入全省中等發達縣行列。先後榮獲“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和首批“浙江省科技進步先進縣”等稱號。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7.27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7757元。根據國家統計局農村經濟調查總隊縣域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測算,2001年,新昌綜合實力躋身全國100個最發達縣(市)之列,昂首躋身全國百強縣。
新昌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新昌旅遊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正在轉化為產業優勢。目前,新昌正在申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並準備建設國家地質公園(矽化木為龍頭,丹霞地貌和火山巖為主體)。
新昌山水圖
新昌,浙東明珠,正以美麗的風景、淳樸的民風、開放的姿態、壹流的服務歡迎海內外人士前來觀光旅遊、投資洽談、友好合作、共同發展。
建築進化
新昌縣在春秋戰國時期屬於越地,在秦朝時期屬於會稽郡。西漢初年,會稽郡位於郡下,新昌是郡的壹部分。唐朝末年,軍閥紛紛獨立,自立門戶。唐三年(896年),錢攻占嶽州,建立國。五代梁開平二年(908年),由於錢塘江入溫州路途遙遠,人員往來頻繁,東南地區有特殊的資本往來,吳越王千位於新昌縣境內。這13個鄉鎮分別是永壽、世順、昌化和湘鄉。縣名來源於新場鄉的名字,它也寓意著新建立的縣的繁榮和繁榮。新昌在北宋屬於嶽州,在南宋屬於紹興道。元朝屬紹興府,後劃歸江浙。明朝時,他調任浙江省外務部尚書寧紹道。在清朝,新場屬於紹興府,並被轉移到浙江蕭寧的紹臺路。民國時期,浙江省設立了行政督察區,新昌縣先後屬於第二區和第三區。
1949 5月22日,新昌解放,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紹興專區。1958 1月,紹興地區被撤銷並置於寧波地區。1958 165438+10月,新昌縣建制撤銷,行政區域並入嵊縣。9月以後,1961,新昌縣壹直是紹興的壹個特殊地區、地區和城市。
新昌山水圖
過去的故事
新昌有許多傳說,性質與神話相似。這些傳說反映了古代新昌的自然風貌和人與自然的鬥爭。
最受歡迎的故事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據老縣誌記載,縣城北部有壹座高山,名為杜王山,山上有禹廟遺跡。據說大禹曾登此治水。據傳大禹治水時曾登此山,因望東海而得名。在縣城以東四裏的東山腳下,有壹個水簾洞,四周是拳頭大小的圓石,外面有壹層粉砂質的石殼,裏面有像餡料壹樣的石屑,這就是石饅頭。據傳說,也是大禹在這裏管理水,放棄了剩余的谷物,並成為壹種紀律。貫穿石山的白浪洞,據說是大禹治水的地方。縣城西郊的南巖山陡峭險要,看起來像壹堵墻。據說大禹將砂巖註入東方以控制水,這是兩個寓言《列子唐雯》和《莊子·外屋》的背景。《莊子·外物》壹文說:任公子以五十頭牛為餌,蹲伏在會稽,向東海投下壹根長魚竿,釣了壹年多。突然,壹條大魚吞下了魚餌,拉動了魚鉤,掀起了如山般的巨浪,掙紮的大魚咆哮著沖上了萬裏海水。任公子釣到鰲魚後,把它剖開曬幹,讓浙南和廣西蒼梧北部的百姓吃了幾頓飽飯。任公子的這個釣臺在南巖。唐代詩人齊的《南燕寺·本蒼海·人公漁臺今猶在》便是關於此事的。
新昌山水圖
雖然大禹治水和任公子釣鰲都是傳說,但這些傳說是建立在地貌變化和滄桑巨變的科學基礎上的。從654.38+萬年前到654.38+萬年前地球上的洪水上漲時,人類經歷了壹個漫長的與洪水鬥爭的過程,這就是《聖經·創世紀》中諾亞方舟和中國大治洪水故事的來源。
蟲浸海時期,寧紹平遠原是壹片淺海,海水逼近會稽山和四明山山麓。今天,上虞濠壩和張震壹帶已成為海灣。南燕山位於海洋沈浸帶的東南邊緣,土地生物豐富,有亞熱帶闊葉林和混交林。因為湖泊是壹個相對平靜的水體,水中的物質很容易沈積。隨著時間的推移,流入湖中的沈積物逐漸沈積成礫石巖石,生活在湖中的各種動物和植物的殘留物也隨之沈積下來,這些物質構成了地層中的有機物。水中的巖層越積越厚,而湖泊則越來越淤塞。當地殼分支,地面上升時,高的地方變成了小山,南部的巖石因此形成了海跡山。如今,南巖山的石壁和洞穴上有大量的蝸牛殼,就是最好的證明。
南巖山的北部曾經是壹片廣闊的區域,但現在從岜峁到嵊州的丘陵是東鰲峰剩余礦脈的延伸,而東鰲峰曾經在淺海中。地質學家認為,這是由地殼變化和河床擡高造成的。平坦的山頂有明顯的大海痕跡,與南方起伏的山形完全不同。
在古代的新昌,山川跌落,大海撐起,經常發生洪水,因此傳說層出不窮。這些傳說不僅反映了這壹地區的自然環境,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鬥爭。
新昌山水圖
位置區域
新昌縣古稱東東,又稱南明。位於浙江省東部、曹娥江上遊,唐以前為縣,五代開平二年(908年)設縣。現屬紹興市管轄。作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屬於上海經濟區。隨著寧波國際“東方大港”的建成開放,新昌的區位優勢更加明顯。該縣東臨寧海、奉化,南接天臺,西南接磐安、東陽,西至北與嵊州接壤。東西距離52.3公裏,南北距離36.9公裏。
全縣總面積為1213平方公裏,相當於181.95萬畝,約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2%。其中,耕地面積22.8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2.6%;山林面積131.3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71.7%。是壹個以山地和旱地為主的山地丘陵縣,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之稱。
山川地貌
新昌縣是浙閩低山丘陵的壹部分,被天臺山、四明山和會稽山圍成幾個小盆地。全縣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傾斜,形成東南山地、中部臺地和西北河谷平原三種地貌。主峰海拔都在600米以上。最高峰為幼菩提峰,海拔996米,最低處位於城關鎮五都村,海拔約28米。四明山山脈從東北進入,位於沙溪山脈。從中國中南部進入的天臺山山脈的兩個分支在古代被稱為“壹城之主山”,蜿蜒到安定山,形成了從箬嶴到惠山以東的山脈。會稽山和潘達山從西南進入中國,跨越了荊坪鄉鞍山和荊嶺鎮西坑地區,形成了荊嶺山南麓。中部為丘陵臺地,壹般為海拔250米至500米的玄武巖臺地。有惠山、大石居、孟家塘、墩山等大片區域,邊緣陡峭險峻。在平臺上,田地呈梯田狀,村莊相互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