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南京夫子廟歷史

南京夫子廟歷史

南京夫子廟是供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作為南京的秦淮古城,聞名中外,是國內外遊客向往的旅遊勝地。孔廟建於景祐元年(1034),由東晉書院擴建而成。

六朝時期,南京夫子廟地區相當繁榮,武夷巷、朱雀街、桃葉渡都是當時世家大族的聚居地。在明朝,夫子廟作為國子監的考場,擠滿了考生,因此許多服務行業集中在這裏,包括各種餐館、茶館和小吃...與此同時,妓院中的妓院也應運而生。在秦淮河上,有“船槳聲和燈光聲綿延數裏,歌女在濁浪中玩花玩船”和“畫船打鼓,日夜不停”的說法。經典戲劇《桃花扇》描述“梨花如雪如草,秦淮河畔春意盎然,妝樓水蔭,家家戶戶拍蟬卷”,生動再現了當時秦淮河上畸形繁榮的景象。孔廟的建築充滿了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形成壹條從照壁到巍山南北的中軸線。左右樓對稱布置,面積約2.63萬平方米。四周有高墻,有大門和角樓。

這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的大型古建築群歷經滄桑,幾經廢棄。清同治八年(1869)重建後,日本入侵時被毀。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歷史文物保護工作,將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市政府多年來撥款並精心維護,使其成為秦淮河沿岸的標誌性建築。

夫子廟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六朝時期,尤其是明清時期。各派菜肴和小吃別具風味。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散落民間的風味小吃進行挖掘整理,在繼承傳統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形成了以“秦淮八絕”為代表的秦淮風味小吃。小吃以幹瘦的方式提供,葷素搭配,穿插民俗表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圍,使餐飲過程同時成為壹般文化欣賞的過程,體現了餐飲與文化的精美結合,對中外遊客具有長期吸引力。目前已有風味小吃200多種,經濟效益顯著,成為夫子廟旅遊經濟和本區特色文化的重要支柱。近年來,相繼引進肯德基、麥當勞等西式快餐,並保留了部分夜市攤位,形成了中西合璧、高中低檔並存的用餐新格局。如今,夫子廟已成為著名的“美食中心”。獨具特色的夫子廟美食街建於1997年,總投資1.5億元。它位於夫子廟南端,東起平江府路,西至來燕路。建築造型各異,高低錯落有致,青磚小瓦、白墻坡屋古樸典雅,與孔廟古建築融為壹體。內部設施壹流,相當現代化。仿古花崗巖路面兩側鑲嵌彩色方磚、菱形花壇、蜿蜒回廊、花園式廣場和古典低矮路燈,營造出溫馨雅致的氛圍。沿街有多家知名餐飲娛樂企業,如逸仙風味軒、逸仙玄冥、金陵春餐廳、夫子廟樂康城、秦淮人家、白鷺賓館等。這裏聚集了國內外的美食。結合美食街建設,建成了展現六朝文化的王謝古民居,恢復了武夷巷,形成了新的景觀區,擴大了夫子廟景區範圍。

龔雪

龔雪位於大成殿後街北側,有原“東南第壹學堂”大門,包括明德堂、尊經閣、青雲樓、崇聖寺等古建築。明德堂是龔雪的主要建築,科舉時期的學者每月都來這裏聽課。中國所有的學宮都稱為“明倫殿”,而孔廟中的學宮則單獨稱為“明德殿”,據說這是宋代文天祥題寫“明德殿”牌匾的原因。1986明德堂維修期間,修復了兩側的“誌道”“誌德”“任意”“娛樂”四齋房。

黑尾排

位於夫子廟西南數十米處的武夷巷是壹條幽靜狹窄的小巷,曾是東晉著名人物王導、謝安的故居。舊時,王謝的孩子擅長黑色衣服,因此得名。為紀念王導和謝安,在武夷巷東側修建了來炎堂。建築古樸典雅,堂內懸掛王導、謝安畫像,成為瞻仰東晉名相、表達鄉愁的場所。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寫過壹首膾炙人口的詩:“朱雀橋邊野草花,武夷巷口夕陽西下。舊時王謝唐,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裏令人唏噓。此後,武夷巷聞名中外,遊客絡繹不絕。

江南宮媛

江南宮媛陳列館是中國唯壹反映中國科舉制度的專業博物館。江南宮媛建於南宋時期(1168)。起初,它占地面積很小。後來在明清時期不斷擴大。鼎盛時期,它在中國所有宮媛中排名第壹,與北京順天宮媛並稱為“南圍”和“北圍”。明朝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並在那裏舉行鄉試。永樂年間,首都遷至北京後,這裏仍被用作明清兩代省級考試的考場。僅在清代,就舉行了112次科考,其中,江南宮媛鄉試中有49名江蘇學生和9名安徽學生入選,占全國狀元總數的51.78%。、鄭板橋、吳、、翁同龢、張騫、陳獨秀等。明清兩代的建築都出自這裏。

陳列館裏仍有壹批前江南宮媛留下的珍貴文物和史料。東西樓八排四十間,其中東樓是舉行“模擬江南省考”的地方。中外遊客可以穿著古代服飾,進入建築並回答問題,感受科舉考試的苦與樂。展廳還展出了100多件科舉文物和圖片,錄像廳播放了科舉考試程序等電視片。目前,江南宮媛歷史陳列館已成為研究中國科舉制度的場所和收藏文物史料的機構,受到中外人士的高度評價。

重建後,江南宮媛歷史陳列館仍然保留了重要的歷史遺跡,如明遠樓和宮媛碑文。“明園大廈”有三層,是江南宮媛的中心和最高的建築。“明園”壹詞取自“大學”的意思,愛國人士林則徐在擔任江南宮媛臨時主任期間還發明了信炮和信號燈系統,有效地確保了考試秩序。明遠樓兩側是石碑,陳列著省級文物。明清宮媛碑刻20余處,鐫刻著江南宮媛的歷史,是宮媛興衰的歷史見證。

吳(1701-1754),本名,又名文木老人,晚年號秦淮客,是我國著名的諷刺文學家。雍正十壹年(1733),33歲的吳離開家鄉全椒,遷居南京,住在秦淮水亭。隨著交往範圍的擴大,他進壹步開闊了眼界,他看到了:“那些對名利感興趣並奉承他人的人;有依靠名利讓人驕傲的人;有些人無意於名利、財富、自尊和被嘲笑。吳歷經世事,看破八股文的腐朽,歷時十年,寫出了南京第壹部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學者,秦淮區委、區政府計劃在陶冶渡遺址旁重建秦淮水亭,並設立吳故居陳列館。展館位於南京市清溪河與秦淮交界處,毗鄰古陶冶渡,名為秦淮水亭。博物館占地800平方米,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是古代陶冶都的所在地,以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的名字命名,他曾在這裏歡迎我的妃子葉濤。千百年來,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裏吟詩作賦、懷古懷古,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和生動的民間傳說。北半部分為吳故居,陳列著各種版本的《儒林外史》,反映了吳壹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成為研究吳學的又壹場所。

白鷺島

這是壹個以橋為特色的花園。園內小橋多達15座,有典雅精致的單孔橋、三孔橋、七孔橋和四角重檐的亭橋。

白鷺洲公園風景秀麗,歷史上被稱為徐太福園、徐中山園和東園,是明代初中山大王徐達宮的東園。解放前夕,它已淪為壹片廢墟。1951年,結合秦淮河整治,堆灘造湖,廣植花木。對煙雨軒、花語閣等園林建築進行了改造和新建,園林能力初具規模。1976建成開業。重建後的白鷺洲公園以中國自然山水園林為主要風格,其建築采用明清江南園林的傳統風格,與夫子廟地區的明清風格建築相得益彰。最近,壹個集冒險、刺激、健身和避暑於壹體的水上公園建成了,為遊客提供了壹個新的去處。白鷺洲公園靠近夫子廟的鬧市區,是在喧囂中獲得寧靜的好地方,就像壹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夫子廟的秦淮風光帶中。

詹園

它是南京現存最古老的園林,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朝初年,朱元璋特意為中山王徐達修建了這座府邸花園,因為他記得英雄徐達“無寧居”。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時,題寫了“瞻園”二字。太平天國於1853年定都南京後,南京先後成為東王楊和夏官賴的禦花園。後來被大火燒毀。1960修復的瞻園分為東、西兩個景區。園內還有兩塊奇石——任賢峰和依雲峰,據說是宋代花石綱的遺跡。

公園的主題建築是苗晶大廳,它像水榭壹樣建在水上。大殿將整個園林分為南小北小、北靜南鬧兩部分,南北各建壹座假山和壹個水池,由溪流相連,有分有合。水住山前,隔水望山,相映成趣。以石觀園勝,造景效果與實用功能巧妙結合。“美妙的風景很有趣,美好的遊覽將會重復。”

瞻園是秦淮風光帶的重要旅遊景點。在劉敦楨的巨著《中國園林》中,《瞻園》作為金陵古代園林的唯壹代表作被載入中國園林史冊。現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園林以石取勝”已成為瞻園的主要特色,今天園北的假山是明代的遺跡。1958之後,南京在園內建立了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現在看花園,老院迷人,新容俊秀,深厚的基礎為時代增添了活力。壹點不錯:向前看和向後看都是美妙的風景,回顧過去和享受新的是適當的。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是中國唯壹壹家專門研究太平天國歷史的博物館,成立於1951。6月1956,65438+10月1日,太平天國紀念館在堂子街太平天國舊宮內落成。1961年5月遷至現址展園路128號,1年6月正式更名為太平天國史。

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是壹座博物館與園林相結合的博物館。東側為展覽區,由壹組氣勢恢宏的古建築群組成,西側為江南著名古典園林展園,有“金陵第壹園”之稱。博物館的舊址是600多年前明代徐達在中山府的西園,清代為江寧行署,房屋多達3,965,438+0間,僅次於南京兩江總督署。太平天國時期,它曾是楊的住所,年輕的西王肖友和的住所,以及夏官副宰相賴的辦公室。民國時期成為江蘇巡撫公署國民政府內政部所在地。

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現收藏太平天國歷史文物265,438+040件,壹級藏品33套,還有大量原始檔案和圖書。是中國收藏太平天國文物最多、史料最豐富的研究機構。

近年來,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配合近現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該館積極探索新時期、新形勢下做好基地建設的新方法、新途徑,取得了良好效果。先後被列為南京軍區青年官兵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省公安學院等十余家單位建立了共建關系。我們立足本館,輻射社會,廣泛開展社會宣傳教育工作,學生參觀人數也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