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龍巖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特色美食

龍巖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特色美食

“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壹。”這是瞿秋白在長汀獄中所寫《多余的話》中的最後壹句。瞿秋白對豆腐的贊語,與他在獄中常吃長汀豆腐是有關系的。據《天祿識余》記載,豆腐為西漢淮南王劉安(公元前79-122年)門下術士首創,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長汀豆腐幹始於唐朝開元年間,距今有1200多年的歷史。

長汀豆腐的制法與其他地區不同,它采用酸漿作媒介,制作時適當控制火候,用大瓢盛酸漿往豆漿中徐徐註入,使豆腐腦緩緩凝結,再經濾壓而成。

因此,長汀豆腐鮮嫩可口,不酸不苦,用它制作的各種食品

,如東坡豆腐、釀豆腐、銀荷包、豆腐餃、生氽滿丸、徽州丸等,風味獨特,久食不厭。

而居汀州八幹之首的長汀豆腐幹,尤以制作精細、配料講究、風味獨特、味美可口而、馳名中外。當年明朝朱元璋的大將朱亮祖帶兵駐汀州,吃了長汀的豆腐幹後大加贊賞。清末汀州左營把總邱洪得調臺灣晉升千總後,留戀家鄉風味豆腐幹,便寫信並匯上路費給河田擅長制豆腐幹的親族,請他去臺灣專做豆腐幹。

長汀有許多古樸美麗的村莊坐落在崇山峻嶺中,“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不論村莊大小,必有豆腐幹和酒壹起經營的小店。本地的樸實農民、浙江的香菇客、江西的淘金老表及各地的來往旅客,經過酒店小憩,皆喜歡沽壹碗米酒,買壹塊豆腐幹,慢飲細嚼。豆腐幹的香、鹹、甜、韌,令人回味。 永定菜幹有400多年的歷史,不僅省內外聞名,在南洋華僑中也頗有影響。在南洋居住時,就常托人帶去家鄉的菜幹。永定菜幹有兩種:甜菜幹和酸菜幹。甜菜幹顏色烏黑油亮,味道香甜鮮美。制作時先將鮮芥菜洗凈,曬1-2天,至菜葉曬軟,然後用蒸籠熏蒸,蒸後再曬,曬後又蒸,如此反復三次以上,即所謂的“三蒸三曬”。有的加工精細的要七蒸七曬。酸菜幹顏色黃褐,味道酸中帶甜。

制作時先將鮮芥菜洗凈,然後曬軟切碎,加鹽揉搓入甕內,使之發酸,待壹周左右取出燜煮曬幹,再用蒸籠熏蒸,蒸後曬幹,曬後再蒸,蒸曬兩次以上後收藏。

永定菜幹配肉炒、燉、蒸、煮皆味美可口。 地瓜幹在閩西各縣都有,但連城地瓜幹卻以它獨特的原料與制作方法出名。它是用隔田、隔川、揭樂、大坪、李屋、洪山等地培植的紅心地瓜制作而成,所以又稱紅心地瓜幹。

這些鄉村土質松軟,酸堿適中,氣候適宜,很適合這種紅心地瓜生長。這種地瓜幹保留著自然的色澤和品質,顏色黃中透紅,味道清香甜美,質地松軟耐嚼,而且還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維生素A、B含量。

制作方法壹般是將整塊地瓜蒸熟去皮,然後壓制、烘烤。制成之後可保存幾年不壞,既可當零食,也可切成小塊,拌上面粉、雞蛋、香料,經油炸再沾上冰糖粉作為酒席名菜。所以,連城地瓜幹實為饋贈親朋之佳品。 上杭蘿蔔幹是福建上杭縣傳統的漢族名菜,屬於閩菜系。福建名特產閩西八大幹之壹。《上杭縣誌》及有關資料記載,上杭蘿蔔早在明初就頗負盛名,迄令已有五百年的悠久歷史,以其獨特的品質和風味著稱於海內外。

上杭蘿蔔幹是福建省著名的土特產品,五百多年來,壹直以其香脆可口、開胃除膩、清涼解毒等特點而為客家地區的群眾所鐘愛。上杭蘿蔔幹涼拌、清燉、烹炒、油燴,均為美味,可配以肉絲、鮮蛋、蔥、蒜等輔料,做成多種佳肴。若用清水泡去鹽分,加糖、醋調和而作宴席冷盤的話更是酸甜爽口,且還具有消食、醒酒、解毒之功用。因此,史籍記載它“暢銷閩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