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以山水、良田、東灘為主,植被茂盛,山川秀美。這裏既有適合避暑的涼爽城市,也有適合劃船的湖泊。野三坡世外桃源,神奇而美麗;白洋澱的蘆葦有綠有紅,勝似江南;白石山和大茂山巍然屹立,雲霧繚繞。天橋瀑布、龍門天關飛流直下,氣象萬千;西聖溝峽谷龍潭,峰巒轉折,北嶽大廟已有千年歷史,其風貌依舊;萬青桃源“花兒越來越迷人”,空中草原“淺草可沒有馬蹄”;紫荊關濟南第壹天災,古棧道地下長城驚艷世界!紅色文化豐富。
保定是河北省最大的文物城市。有清朝的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2000年10月與湖北省鐘祥市明顯陵、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北京市昌平區明十三陵、江蘇省南京市明十三陵壹起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有“壹個總督府,半部清史寫照”,清代直隸保存最完好的府衙;出土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的西漢靖王滿城墓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處,省級保護單位111處,市(縣)級保護單位504處,不可移動文物點1600余處,館藏文物8萬余件,美不勝收,彌足珍貴。
保定八景(上谷八景)
上谷是壹個古老的縣名。秦始皇統壹天下後,天下分為36郡,河北中北部改為上谷郡,保定就位於上谷郡。後來,保定成為河北的大都市,人們稱保定為上谷。上谷八景即保定八景。
1,淩霄城市館-大慈閣
大慈閣位於保定市裕華路,西鄰古荷花池。它是保定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古建築的傑作,也是保定這座古城的標誌。有句話說“沒到大慈閣,就沒去過保定”。大慈閣由元代蔡國公張柔創建(始建於公元1227-1232年),原名大悲閣,是寶鼎八景之壹。它在歷史上被稱為“淩霄城亭”,其宏偉可以稱為“它可以有幾十英尺高和幾十英裏遠,從遠處看起來像壹片藍天”。現存的大慈閣是清乾隆年間大火後多次重建的。
2、奎樓應留——殘墻今還在,古樓已不在。
相關記載如下:“古時候保定有兩座奎樓。壹座建於明萬歷年間,位於南門以東古城墻頂部,為重檐八角形建築;另壹座建於清朝初年,位於大慈閣南部,建築高六英尺,下面有四個洞,因此人們可以來來去去,俗稱穿心樓,後來被稱為過街樓,它仍然有過街樓的名字。魁樓又名魁星閣、文昌閣,是古城悠久文化的象征。魁樓應該留下來,把魁樓的高度描述為與天空中28顆星星中的魁星相呼應。”南門以東古城墻之上有兩座奎樓,被譽為保定八景之壹。然而,留在老保定人心中的“穿心樓”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不復存在。
3、恒翠趙輝-趙輝無處不在,陽臺在哪裏?
恒翠趙輝,顧名思義,應該說古樓恒翠和趙霞相輔相成,巍然屹立,應該是寶鼎八大古景中的壹道亮麗風景。清代內閣學士郭樞在詩中這樣描述:“名勝孤古臺州,樓名不浮。陽光明媚,甚至大海和陽光也為建築增色不少,雨水迫使建築擁抱煙霧。”遙想當年古保定的城市風貌——恒翠樓所在的大慈閣巍然屹立,魁星樓名列其中。總督署雄偉莊嚴,春天的荷塘美不勝收,城外古寺的鐘聲敲響,行人載歌載舞,綠草碧水,城東城外壹望無際。更不用說爬上山頂俯瞰郎峰的美麗風景,也不用說西城古寺的起伏。對於樓下熙熙攘攘的人群來說,生活在這樣壹個美麗的城市難道不是壹種幸福嗎?
據考證,恒翠樓為鼓樓,始建於元初,位置應在總督府以東、鐘樓以西。南大街對面,坐北朝南,高約8米,下面有壹條寬約5米的通道。樓前左右各有壹座牌坊,左為金臺,右為趙高壽。朝陽從東方升起,厚重的建築沈浸其中,祥雲籠罩,氣度雄偉。此外,城市郁郁蔥蔥,景色不言而喻。
4.聯誼夏衍-古荷塘
古蓮花池是張柔在770多年前首先建造的,最初被命名為“香雪園”。當時“簾戶疏,漣漪清,魚遊鳥飛,市雖繁華,卻是三湘七澤之樂”(《臨猗亭略》)。元朝以後,保定遭受地震,公園被毀。直到明朝嘉靖年間,時任保定知府的張烈受薪修繕,這座園林才得以重見天日。池中“以鱗植蓮,以柳繞池”,建亭築墻,名為“水鑒處”,意為以水為鏡,身心相鑒,成為達官貴人小酌怡情之地。明清兩代,元代保定路改為保定府,清雍正二年,袁誌立巡撫衙門升格為巡撫署,保定府成為直隸省會。雍正十壹年(1733),直隸總督李衛命蓮池開設書院,增設酒店,後將酒店擴建為宮殿。在清代,蓮池曾經歷過三次大規模的鞏固和重建。園內假山疊翠,古樹茂密,奇花盛開,山、水、樓、臺、亭、榭層次參差不齊,形成了著名的蓮池十二景,贏得了“幾疑城似蓬萊”的美譽。自擴建為皇宮以來,乾隆、嘉慶和光緒皇帝都曾來此巡視。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直隸布政使將荷塘經過增溫和維護後,變成了“荷園”。民國十年,直隸總督曹睿、巡撫曹錕集資重修,並請大總統徐世昌題寫“古蓮華池”四字匾。園林以臨猗亭為中心,臨猗亭是水中的亭子,由十二個景點組成,如君子仙亭,觀瀾亭,金卓亭,寒綠亭,海藻亭和秦湘亭,所有這些都圍繞水池設置,適當的密度和錯落有致。
5、高東的春雨——幾度春風和幾度雨水,花香四溢。
清代有壹首贊美董的詩:“東郊細雨潤百花,攜手談桑麻。高原春意盎然,雞水加兩岸沙。嫩草灌溉如煙,長虹藏色。誰給的歌和雨,笑著飛進餐廳。”可見,所謂的高東春雨只是對東莞古城外自然田園風光的壹種描述。
據記載,在古代,保定市有四個大門和四個關口,北關是街道長度為三英裏的首都隧道。西關是江南要道,街長二裏;南關是水運碼頭,街長壹裏。只有東莞,低窪,稀疏的村莊,壹望無際的田野,小橋流水。晉代偉大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寫下了壹句著名的句子:“登靜觀其變,行雲流水寫詩”,古代八景之壹的“高東春雨”就是由此而來。“東風壹夜起,山色春歸。”崇尚自然不是現代人的專利,自古就有。
高東春雨的具體景點在東風公園大石橋東側的北坡上。傳說它是北宋時期的烽火臺遺址。解放前,這裏成了萬人坑和刑場。解放後,這裏被改建為東風公園。
6.西閘秋波——尋找古城小橋流水
保定“上谷八景”中,有兩景與府河有關。在古代,撫河上遊被稱為壹畝泉河和雞距離河。泉水匯集起來,日夜流淌,流到於陵廟(現在的第八中學)附近,然後壹分為二。壹條小溪經大閘南流入府河,水聲轟鳴,這就是“西沙陶丘”。壹條繞城向東北,在今南關天水橋北側匯入府河,然後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見底,魚兒遊得栩栩如生,這就是“雞水清。”撫河,壹條母親河,清澈的河水,從純凈親切到汙濁不堪。我壹直不明白保定人是如何對待這條曾經養育過自己的母親河的。幾年前聽說要“還清撫河”,現在沒消息了。此時,福和正掩面哭泣著苦苦等待。
7、雞水清——溺水聽鳥飛,我想問城市有多清。
在保定古城,壹畝清泉和府河造就了古城昔日的輝煌。在寶鼎濱河公園有壹幅壁畫,上面寫著“雞水清澈”的字樣:“元朝初年,張柔重建慶元縣時,新建了壹條運河,將壹畝泉水中的雞引入城市。在明朝文健年間,當寶鼎被改為磚城時,修建了壹條護城河,將壹英畝來自雞場的泉水引至古城周圍。清澈的河水和雄偉的保定古城構成了雞水環的壹道清波。”足見老保定的水色之美。壹畝泉也因玫瑰盛開、花香四溢、鳥遊魚居的動人景色而贏得了“小江南”的美譽。上世紀50年代,依托壹畝泉水的“八廠”為保定工業騰飛奠定了基礎。但由於後期大量開采地下水,不僅形成了“漏鬥區”,還導致保定的母親河斷流幹涸,“萬泉之根”成為老人們的記憶。
8.狼峰競技秀-狼牙山
瑯琊山是壹座著名的山,有很大的危險和美麗的風景。早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期,“瑯琊競秀”就是當時燕國十景之壹。如今,這裏不僅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是省級森林公園。新落成的“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占地面積816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有圖片、史料、抗日文物、戰鬥場景雕塑等。館內,生動再現了我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英雄業績和悲壯歷史。
狼牙山位於太行山東麓,在保定易縣西南45公裏處,距保定市區45公裏。它因其奇特的山峰而得名,高聳而陡峭,其形狀像壹個尖刺。主峰蓮花花瓣海拔1105米,西側和北側懸崖陡峭,東側和南側有壹條狹窄的小路通往主峰。登高遠眺,可以看到萬千峰巒猶如大海中的波浪,起伏跌宕。在靠近西側的地方,石林挺拔自然,大大小小的蓮花峰猶如盛開的芙蓉,傲立其間,梅斯峽雲霧繚繞,神秘莫測。
特色節日
長壽之城保定自古以來就有健身的習慣,並成為壹種社會風尚。由於這壹特殊原因,其平均壽命明顯高於全國平均壽命。壹年壹度的中國老年健身節是10至10保定獨有的節日。
-順平桃花節-順平縣是個掛果大縣,果樹面積近30萬畝,其中僅桃源就有20萬畝。2001年8月,它被林業部命名為“中國向濤”。仲春時節,萬畝桃花竟競相開放,爭奇鬥艷,綿延數百裏,壹路上無時無刻不聞花香,處處是桃花源,面朝花海,人間悲涼,然後煙消雲散。真是“人間四月花開,春風桃花依舊笑。”
-河北白溝國際時裝節-
-白洋澱荷花節-為打造白洋澱旅遊品牌新形象,提升白洋澱景區知名度和美譽度,自1991起,安新縣每年7月23日至9月23日舉辦白洋澱荷花節。
-涿州燈會-涿州燈會始於漢代,盛於唐代,盛於明清。它因位於涿州南北大街中間的“通惠樓”而得名。清末民初被列為涿州八景之壹,並稱“同惠燈會”,是壹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活動。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夜,涿州的大街小巷張燈結彩,火樹盛開,銀花盛開,千家萬戶徹夜燃燭。......
-安國國際藥材節-安國古稱周琦。中藥材貿易已有千年歷史,始於北宋,盛於明清,改革開放後超常規發展。“草到安國,藥成藥,藥到周琦才香”已成為全世界藥商信奉的座右銘。自1980以來,安國順應市場發展規律,對具有上千年歷史的馬匹進行了搬遷和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