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烏鎮有哪些特色美食呢?

烏鎮有哪些特色美食呢?

烏鎮景區內分布著各式各樣的餐廳和食鋪,處處都是地道美食。烏鎮最有名的地方特色菜是紅燒羊肉,酥酥的,甜中帶辣,特別是冬至後的羊肉味道最為鮮美。

在烏鎮旅遊尋小吃,那是壹種快樂,是壹種享受,壹種心情,烏鎮的小吃風味既不是蘇南那種壹個勁的甜,也不是上八府那樣壹個勁的鹹,倒是中和得剛剛好,而各種小吃顯出的心靈手巧。也足見烏鎮人的靈秀。幾道特色的小吃就能把外來客的饞蟲勾出來了,美食絕對是烏鎮美景之外的“致命誘惑”。

烏鎮三大名菜之紅燒羊肉、白水魚、醬雞醬鴨

紅燒羊肉

天氣冷是吃羊肉的好時節,烏鎮人民都是吃羊肉的老饕。以當年青年湖羊為原料,配以紅棗、冰糖、老姜等,土竈木柴大鍋燒制壹個晚上。肉嫩脂肪少,皮細潔多膏。羊肉甘溫,經歸脾腎,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開胃健力之功效。烏鎮民間有“壹冬羊肉,賽過幾斤人參”的說法。

烏鎮的紅燒羊肉選料十分講究,壹定要以當年的“花窠羊”即青年湖羊為原料,這種羊肉肉嫩脂肪少,皮細潔多膏,佐料壹般有蘿蔔、醬油、黃酒、紅棗、冰糖、老姜等,須先用大火、後用文火燒煮,火候全在於燒制者的靈活掌握。

羊肉甘溫,經歸脾腎,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開胃健力之功效,所含蛋白質遠比豬肉多,常吃能使人容顏豐滿,肌膚潤澤。烏鎮民間有“壹冬羊肉,賽過幾斤人參”的說法。

烏鎮的羊肉是用土竈木柴大鍋燒制的,壹般要燒壹個晚上,老饕們對羊肉各有所好,有的喜歡夾心的肥瘦相間;有的偏愛腿精的鮮嫩多汁;有的愛好尾部的豐腴肥香;有的專挑脖項活肉,還有的則專攻羊蹄下水……往往為吃壹塊中意的羊肉而不惜放棄清晨的美夢,等著小火咕嘟了壹個晚上的羊肉開鍋。壹杯小酒,壹碗羊肉,或用新軋的細面下壹碗羊肉面,灑上碧綠嫩黃的蒜葉姜末,吃得心滿意足。

品嘗烏鎮羊肉的最好時間是在秋風起後,那時烏鎮的大街小巷中,各家羊肉鋪裏都坐滿了大快朵頤的食客。

白水魚

白水魚為野生魚類,生長於無汙染河流,肉嫩味美,屬稀有淡水珍品。烏鎮臨近水域過去盛產此魚,近年來數量有所減少。可紅燒、剁椒,清蒸最佳,盡品鮮嫩原味。提醒:此魚雖鮮嫩美味,但魚刺較多,食之應小心。

白水魚是野生魚類,它生長在無汙染的河流中,其肉嫩味美,屬稀有淡水珍品。烏鎮臨近水域過去盛產此魚,但近年來數量有所減少。壹般白水魚捕撈出水即死,但保存得法,其味不變。如若遇到活的白水魚,則不要錯失機會,可讓店家活殺清蒸,盡品其鮮嫩原味。當然把白水魚紅燒、剁椒烹飪,也是難得佳肴,更有店家將白水魚輕鹽暴腌後再蒸,也是別有風味。

提醒:此魚雖鮮嫩美味,但魚刺較多,食之應小心。

醬雞醬鴨

烏鎮醬雞選用本地農民當年放養的土種雌雞作原料。加工時整體燒制,原汁浸燒,三次出湯;再放入上等醬油、黃酒、白糖和香料等佐料浸燒;出鍋後又得塗上壹層麻油,方告完成。

成品醬雞由於是原汁原湯反復燒制,雞體內的水分已基本蒸發,所以特別容易保存,有六月不餿,臘月不凍之說。外觀醬紅油亮,入口脆嫩鮮美,後味無盡。在外人看起來,醬雞制作程序並不復雜,但烏鎮醬雞每壹個環節都需要嚴格把關,火候必須拿捏得十分準確,這就非有獨門的烹制方法和多年的燒制經驗不可了。

姑嫂餅

形狀酷似象棋子,姑嫂餅在烏鎮至少已有數百年生產歷史了,在清乾隆年間烏鎮同知董世寧原修、盧學溥續修的《烏青鎮誌》卷二十的“土產篇”中就有其“傳記”:“用極細麥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圓餅,有椒鹽者,有白糖者,味甘而潤,遠近著名。”烏鎮的林家鋪子、官醬園、錦記糕點鋪有售。

青團子

用嫩艾、小棘姆草等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色的團子,過去烏鎮人用它掃墓祭祖,但現在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流傳百余年,壹般無餡。吃起來又香又糯且不粘牙。現有多種甜鹹餡料的青團,但最受歡迎的卻仍是本色的實心青團,也許是它最能體現春意。明月樓地址:西柵安渡坊7號。

喝壹杯三白酒

在盛產水稻的江南,自釀米酒是鄉下的習俗,而烏鎮三白酒則是江南酒之優。有詩說:“千年烏鎮千年酒。”千百年中,三白酒不知留下過若幹好多嘉話,也不知讓前人書寫了若幹好多詩章;千百年來,水村夫堅定地傳承著三白酒的噴香醇,自然而然地在安好和恬淡中連綴著三白酒的韻味。

“何謂三白酒”?《烏青鎮誌》曰:“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顯然,三白酒是因為三種主料:糯米、酒曲、地下水都是白色的緣故。三白酒醇厚清純,噴香甜可口,男女老小皆宜飲用。烏鎮人過春節,就用它來招待客人。平易近間有歌謠作證:“貓屎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了不願走。”於是,三白酒又多了壹個名字:杜搭酒。

相傳,烏鎮有個孝子在幫別人家做工時,雇主給了他兩只粽子。他舍不得吃,想帶給母親享用。他將粽子藏在壹個老樹洞裏,隨手扯了壹把草遮住了洞口。天俄然降年夜雨,孝子走得慌忙,忘了取粽子,等他再想起來取時,粽子已經被雨水草汁浸成軟呼呼的了。孝子舍不得扔失蹤,仍是將這兩只粽子拿回了家。沒有想到剝開粽子,噴香氣陣陣,味道更好。母親忙問事實,兒子答說上面蓋了壹層草。原本這是壹種能使米食發酵的酒藥草。從此,母子兩就用這種草和面做成曲餅,釀制甜白酒。慢慢地,這種做酒體例傳布開來。每到歲末,烏鎮家家都自釀這種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