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將近,過節的氛圍漸濃。
各地端午節有不同的習俗,但全國各地有壹樣東西是怎麽也少不了的,那就是粽子。
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粽葉清香,粽米軟糯, 歷史 悠久且傳播深遠。
鮮肉粽鮮美,
豆沙粽清甜,
蜜棗粽甜蜜,
清水粽純粹,
八寶粽豐富。
可以說,它是是中國人最愛食用的節日 美食 之壹。
但再如何熱愛吃粽子,也切勿貪嘴哦。
要知道,粽子畢竟基本上是由全糯米制成的食物。油性及黏性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並由此產生胃酸分泌增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若是吃多了或是飲食太過單調,非常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問題。
不過也別怕,如果真的粽子吃多了,不妨來壹杯艾草泡水~
腸胃不好的人適合喝艾草泡水,因為艾草中含有天然的揮發油以及纖維素,能夠促進人的腸胃進行正常的蠕動,修復受損的胃粘膜,幫助人體加速新陳代謝,緩解便秘等問題。
同時,喝艾草水還有利於降低直腸疾病發病幾率。
而部分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艾草,其實也是端午節的傳統 美食 之壹。
01
艾草的 歷史
艾草早在很久以前,就作為中醫的臨床常用藥,但真要認真追溯起來,可能要到春秋戰國時期時候開始。從當時的著名詩人屈原撰寫的《離騷》和另壹部中國詩歌總集《詩經》中可以看出,艾草在當時就已經“紅”得不行了。
那為什麽它會擁有如此高的人氣呢?
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它是個不得了的藥用寶貝。
當時的人們醫療水平很差,而艾草卻是為數不多的可以進行藥用的植物之壹。
我國第壹部中醫理論著作《黃帝內經》,對於藥物的記載較少,而艾葉卻是《黃帝內經》中提到的為數不多的幾種藥物之壹。
也因此,這種植物廣受歡迎,並在端午節中有了壹席之地。
02
艾草的寓意
“艾葉為旗招百福,菖蒲似劍祛千邪。”
艾草是象征著身體安康的植物,古時民間還說艾草有招百福,驅邪祟的作用。盡管招福與否是迷信之說,但它確實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同時大家或許意想不到的是,它還有驅蚊的效果。
過去的人們,每每到了端午節,必定會在門前掛上幾根艾草。
這不光是人們用艾草進行祈福禱告而來,還有壹個原因是因為艾草可以驅蚊蟲。它的葉子裏有壹種揮發性物質,蚊蟲對這種物質非常敏感,壹般都會主動遠離。當然,對蚊蟲來說,僅僅掛上幾根艾草是遠遠不夠的。但這足以說明艾草在古代人們心中的重要性。
03
艾草的功效
看似平凡的艾草,其實是中醫醫學人員手中的寶貴藥材。
壹直以來艾草都被廣泛用於中醫 養生 ,最常見的是艾灸,許多氣血瘀滯,濕氣重的患者常常采用艾灸的方法來調理,並且都有顯著效果。
壹些行經不暢,宮寒的女性朋友也多采用艾草產品來調理,我們所知道的有艾草泡腳,艾灸貼,它們可以起到驅寒活血通經,溫和氣血,除淤散郁的作用。
它的功效有許多,如:
①調節腸胃,加速新陳代謝;
②殺死體內真菌,增強抵抗力;
③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
④祛風散寒,溫經止血,緩解腹痛;
⑤緩解便秘問題。
……
04
艾草的食療吃法
艾草的食療方式枚不勝舉,接下來,我來給大家介紹幾個艾草的食用方式,大家可以下壹次親自嘗試制作,來感受這種具有藥用價值又有清香美味的植物的魅力吧~
1、艾葉糍粑
材料:
新鮮艾葉、糯米粉,餡(花生、白糖)
做法流程:
將新鮮的艾葉去梗(只要葉子),洗凈,放到已燒開了水的鍋中煮15分鐘左右(煮軟壹些可以剁得更碎),撈起,用清水沖洗幾次,讓它泡兩天,把艾葉的苦水去掉。
兩天過了之後,把它抓幹水,放到砧板上剁碎,越碎越好。
準備好糯米粉,把剁碎的艾葉和到糯米粉裏面,和到能成團不散就好了。
用包粽子那種竹葉,剪成小塊,將包好的艾糍粑放在上面。放到鍋裏隔水蒸10-15分鐘,就可以吃了。
食用妙處:
口感軟糯,口味清香,艾草和糯米混合可以更好地幫助腸胃消化,少油的烹調方式更具有 健康 價值。
2、艾葉炒蛋
材料:
艾草少許,雞蛋2個,少許油和鹽
做法流程:
將艾葉摘好洗幹凈,切碎。
準備兩個雞蛋,打散均勻。
鍋裏燒紅,放花生油。放入切碎的艾葉翻炒均勻,攢點水,放鹽,倒入打散的雞蛋,兩面翻勻即可。
食用妙處:
艾草炒雞蛋具有清熱解毒,調經止痛,活血化淤,助眠安神,祛寒的功效。能補充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來緩解。
3、艾葉餃子
材料:
豬肉、艾草、鹽、味精、澱粉、面粉
做法流程:
把豬肉和艾草剁碎。
肉糜中加入鹽、味精、澱粉攪拌成肉餡,同時將艾草和面粉混合成團。
將面團做成餃子皮,包入肉餡。
制作完成,可以去煮熟啦。
食用妙處:
艾葉餃子味道甘美鮮嫩,豬肉中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以及鈣、鐵等成分,和艾葉混合食用有很好的搭配作用,能有效增強免疫力。
艾草的妙處就說到這裏啦,大家記得端午節的時候可以去食用它哦。
相比起廣泛的粽子,艾草的食用價值都是非常不錯的~
在這裏,小鹿提前祝大家:
端
午
安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