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有味力
調味無禁忌
自古以來,人們對味道的探索就壹直沒歇息過,?酸甜苦辣鹹?的進化,其實就是美食史的進化。時至今日,廣東人依然在孜孜不倦地發掘著這雜陳?五味?所給予美食的魅力。
鹵水乳鴿再普通不過了,可是迎合近年?嗜辣?潮流而研發的辣味乳鴿,或是在鹵水中加入日本清酒做出帶有酒香的鹵水乳鴿,無疑是乳鴿這壹傳統產品更有新意;清蒸魚是粵菜的壹大代表,講究的是火候的把握,而在此烹飪基礎上,撒上壹把產自西南的鮮花椒,由此帶來的辛香讓這道傳統粵菜既讓人熟悉又頗有新鮮感;還有在傳統雞煲裏撒壹把孜然、在海鮮烹飪中加入在湖南剁椒基礎上改良的黃椒醬,更別說利用東南亞的香茅、咖喱、黑醬油等調料、香料,用於粵菜制作中。
正是廣東人這種海納百川、調味上百無禁忌的作風,使粵菜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也正是因為粵菜在強調新鮮烹飪的基礎上活用全國各地的?味道?、敢用世界各地的?味道?,使粵菜的味型更豐富,從而引領各大菜系的發展。
中國人十分註重食物的色、香、味、形,而味則被認為是中國菜的靈魂。中國人會使用許多調料,讓食物給人更豐富的味覺體驗。中國食物的味道傳統上被分為5種:酸、甜、苦、辣、鹹。而這五種味道之間又需要壹定的互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味調和?。中醫認為,五味調和不僅可以提高味覺享受,還具有達到促進健康平衡、治療疾病和幫助康復的功效。在中國遼闊的國土上,壹個地方菜肴的味道和另壹個地方菜肴的不同,通常就是因為這五味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壹到兩味有所不同。而口味的偏好可以反映當地的地理、氣候、農業、文化和歷史。
現代美食界普遍認為,?酸?代表了西南少數民族和山西地區的菜肴味道,而?甜?則代表了華東地區人們的偏好,?苦?則為全國性的藥膳美食的主導風味,而?辣?就以華中尤其是四川和湖南為首的兩個片區為代表,?鹹?則是沿海和北方地區人們的主導味道。所以有些民俗專家認為,?酸甜苦辣鹹?是中國民俗的壹個縮影,中原文化、沿海文化、山河文化、宮廷文化都能從這?五味?身上壹壹體現。甚至說,這些帶有風土人情的?味道?們,已經在那些區域版圖上烙上了專屬的屬性,不可復制也不可移植。
然而,風土人情難以移植是真,但味道的嫁接難以成功卻不壹定。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之上,南方之端的廣東就可能是成功的案例之壹。廣東的粵菜素來有壹特點:她雖然好?鹹?,但也尊?淡?尊?鮮?,而正是這壹特點,讓粵菜特別?寬容?。
自數十年前至今,廣東人就開始把全國的?味道?搜羅過來為我所用,並且輕易地融入到粵菜裏,博眾家之味道所長。如今,我們所見的粵菜,有很多是活用了全國最好的?味道?,甚至還有國外的特色?味道?,這些,都是粵菜獨特的?味?力。
▍酸
---從喼汁山竹牛肉球到酸湯魚
如果說喼汁是粵人超前地從外國招攬而來的調料,那麽今時今日的粵廚向?酸?大地西南地區采?酸?的行徑,則顯得更順理成章。
◎喼汁
在廣東尤其是廣州,吃?酸?並不是當地人的偏好,不過這並不代表廣州人不吃酸或者沒有酸味菜式。其中,著名的?咕嚕肉?也許就是最佳代表。甚至有人說,從近數十年來運用新型?酸味?調味料的歷史來說,我們也是領先的。
為什麽敢這樣說?壹個特殊的案例就是?喼汁。
喼汁,又稱英國黑醋或伍斯特沙司,色澤黑褐,味道酸甜微辣,最早生產於英國伍斯特郡作坊,是壹種名副其實的舶來品。19世紀,喼汁由英國傳入上海和香港,後又從香港傳到廣東。而最終將它發揚光大的,還是廣東人。
◎喼汁山竹牛肉球
粵點老行尊陳勛大師曾說過,?喼汁山竹牛肉球?在上世紀80年代興起之時,就改變了東方人對西餐調料喼汁的使用和食用文化,時至今日,這道點心依然在美食界具有巨大的影響力。而這壹切,即來源於粵廚對外來調味料的?敢作敢為?。
◎酸湯魚
如果說喼汁是粵人超前地從外國招攬而來的調料,那麽今時今日的粵廚向?酸?大地西南地區采?酸?的行徑,則顯得更順理成章。
眾所周知,西南地區最出名的?酸?要數貴州的?酸湯?,而廣州美食界也將其借用了過來。當下把貴州酸湯做出名氣的,當屬炳勝集團旗下?小炳勝?的?酸湯魚?酸湯豆蔔煮肥牛?以及?大勝小鴨?的?酸湯公仔面?等。
據其大廚介紹,他們是以貴州的酸湯風味為底,自己制作的酸湯。?小炳勝?的初衷也非常簡單,就是?誰是?酸?老大,他們就學誰的?。而這壹思維,其實在白天鵝賓館也有體現。據說多年前貴州烹飪大師孫俊革來白天鵝賓館交流後,賓館的廚師們第壹時間就收藏了貴州酸湯的秘法,並在日後為己所用。
這兩個粵人對?酸湯?運用的小例子,其實已經很好地體現了廣州人對?味道?的精神:只要是好?味道?,都能為我所用。
▍甜
---從炒紅甜菜到西歐果糖
他們的努力不僅是在為了反復增減甜味而已,而是在開拓新的甜味以求真正的升華。單單是這壹精神,就可以看出廣州人對食是那麽不惜壹切。
◎蔗糖
說到?甜?味,這是世界上最為人所心動、讓人感到幸福的味道,因為?甜?代表著熱量、代表著營養,追求它是人類的原始本能。在人類的固有調味料中,甜味絕大部分來自於?糖?,而糖的種類其實少之又少,因此事實上,糖分的美妙,易於捕捉,卻最難升華。
◎紫甜菜
廣東作為國內蔗糖的生產大省(湛江),本身在飲食食俗裏,人們已經把糖運用得滾瓜爛熟。直到二十多年前,廣州有了各大小東北菜館,十多年前又有了壹些江浙菜館之後,有些粵廚看到了?甜?的另外壹種可能性:甜菜。此時,廣州人對糖的運用,有了新的出路。
◎涼拌紅菜頭
在2015年前後,廣州開始興起了?甜菜風?,不單有大量來自東北、雲南的甜菜在市場上市,而且許多酒樓開始用?紅甜菜?甜菜頭?來制作菜肴。早些年在珠江新城的?湖景金閣?就有?炒紅甜菜?的菜式,其出品顧問李先生說,他們在觀察了市場動態後,決心要用這種新式食材來打造爆款菜,這種做法在當時來說,在非甜菜產區的地域裏也是個大膽嘗試。也就是說,在非甜菜統領的地區,幾乎很少有以甜菜入菜的例子,而膽大的廣州人,就敢如此去嘗試。
◎東南亞的椰糖
而在此後,廣州人不單用上了甜菜,還憑借這壹思維,大量運用起各地各式的?甜?食材。
諸如有人使用東南亞的椰糖、雲南的手工黃糖,甚至聽說有些?壯誌未酬?的餐廳使用過成本極高的西歐果糖。雖然他們之中有成功案例也有失敗案例,但無壹不在挖掘?甜?的道路上奮鬥著。需知的是,他們的努力不僅是在為了反復增減甜味而已,而是在開拓新的甜味以求真正的升華。單單是這壹精神,就可以看出廣州人對食是那麽不惜壹切。
▍苦
---從老火湯到鹵水
許多的這些香料,甚至壹撮已經比壹筐傳統鹵水香料還要貴,但他們都舍得用。
苦?之於人生和美食都是難得的體驗,而粵菜對?苦?的追逐,竟也從未停歇。◎老火湯
苦味在美食中的體現絕大部分應來自於?藥膳?,而?藥膳?在全中國來說都是食俗的壹部分,甚至某著名美食節目曾說過,中國人的飲食其實就是?藥食同源?的文化,所以任何地方都有當地的?苦味?美食。
在廣東,這種食俗的最大體現應該是?老火湯?,它幾乎可以將全國各地(如東北的參、西南的川貝等)甚至國外(西洋參、藏紅花)的藥材都融入其中。不過除了?老火湯?之外,廣東其實還有另外壹種食物是?盡帶苦味?的,它就是廣東的?鹵水?。
◎鹵味
有人說,如果非要解讀?鹵水?的元素,那麽它的內核就是?藥材?和?調味料?,而這兩大核心配方,都是以?苦?味為主的,而不同配比又可造就千變萬化的味型。因此,有追求的鹵水制作人,都會在這配料上下猛功夫。
廣州潮菜行家楊佳華介紹說,越有追求的行家,越是對鹵水材料要求嚴厲,比如桂皮、茴香、香果等材料,有的行家已經不局限於本地甚至國內的產品,而是來自全世界最好的材料,甚至使用了壹些歐洲的名貴香料,比如肉豆蔻、小豆蔻等,甚至壹些較為另類的還會使用諸如蒔蘿、甘椒等。而許多的這些香料,甚至壹撮已經比壹筐傳統鹵水香料還要貴,但他們都舍得用。
▍辣
---從鮮花椒水煮魚到炒辣椒
廣州的廚師借鑒能力真的非常強,而且思維很廣,他們可以活用那些連我們行家都未知道、未用過的材料來做菜。
◎辛香味的調料
為什麽說粵菜才是?中國味?
說到?辣?,或許很多人並不知道,在15世紀以前,東方只有麻辣的花椒,而西方只有辛辣的胡椒,而辣椒則是600多年前才從南美輸出到全世界的。而在中華大地上,第壹個接觸辣椒的地方,竟然是明末清初的廣東,也就是這個現在被戲稱為全國最不能吃辣的地方。
不過,廣州人在飲食上有種霸道,那就是?妳以為我吃不了,但其實我不僅能吃,還是吃得最好的那壹個。
事實上,現在廣州人?吃辣?的能力依然很值得懷疑,但我們?造辣?的能力卻壹直沒有人敢懷疑。自上世紀90年代初,廣州入駐了第壹批湘菜館,到90年代末湘川菜館遍地開花,再到今天湘川貴東南亞各式?辣?餐廳多如牛毛,廣州人對?辣?味道已經有了很深、很廣的接納程度。而順著這壹風頭,不少粵菜館也從中借鑒,以食材優勢演繹出另壹種?辣?味道。
◎鮮花椒水煮魚
壹個案例是,廣州的川菜行家符波在5年前曾經在廣州帶來了壹道新式川菜?鮮花椒水煮魚?(亦稱?第二代水煮魚?)。自此之後,廣州的粵菜館中開始出現了?鮮花椒蒸魚?這壹道菜。再後來,?藤椒蒸魚?指天椒蒸魚?等也相繼面世。
這壹?進化?速度,甚至連許多川菜、湘菜老板都大為感嘆。湘菜老板李斌說,粵菜廚師的借鑒能力真的非常強,而且思維很廣,他們可以活用那些連我們行家都未知道、未用過的材料(尤指辣椒、花椒)來做菜。
◎炒杭椒
李斌還說,他曾經聽說過有廣州人已經會?炒辣椒?這道菜,而這道菜由於選料非常嚴格,價格非常高,所以就算是廣州的頂級湘菜館也從未敢試過。
誠然,廣州的?玉泉山莊?就真有這麽壹道?炒辣椒?,壹盤辣椒將近50元,用的就是頂級?杭椒?(每500克近30元)。
▍鹹
---從波斯藍鹽鹽焗雞到黑叉燒
有時候,壹瓶好醬油甚至比壹碟菜的其他材料成本還要高,但是那些有追求的粵菜廚師,從來不會吝嗇這壹點睛之筆。
◎魚露
鹽作為?鹹?味的終極來源,它的最大藏量來自海洋,所以沿海居民最有發言權。
廣東人在這壹造詣上,最大的貢獻當屬?廣式醬油?和?魚露?,前者影響著整個中國南方,而後者則對東南亞的飲食起了促進作用。
◎鹽焗雞
但如果妳認為廣東人就此而驕傲自滿,那可大錯特錯了,在?鹹?味路上的奔跑,粵人從未停歇過。
來自內陸的巖鹽、井鹽、湖鹽,廣東人沒少用過。?玫瑰鹽?做的沙律,?波斯藍鹽?做的鹽焗雞,還有?黑火山鹽?做的小牛扒等,都曾是壹些餐廳的招牌菜。
◎醬油
然而,比起這些,粵菜廚師對醬油的海納百川,才算真正優而擇之。對於粵廚來說,醬油的優劣幾乎可以決定大部分菜式的生死,很多人甚至是普通街坊客,壹嘗就能嘗出醬油的?食?力。因此,在近年,不但很多餐廳追求頂級頭抽、自制醬油等,甚至還會從國內那些頂級醬油坊訂制貨源。有時候,壹瓶好醬油甚至比壹碟菜的其他材料成本還要高,但是那些有追求的粵菜廚師,從來不會吝嗇這壹點睛之筆。
據廣州壹食材批發商介紹,甘肅嘉陵醬油、廣西烏石醬油、雲南廣南醬油、江西梓山醬油這些著名的醬油品種,每天至少有20多個粵菜餐廳在使用著,其中還不乏知名的大型餐飲店,壹些餐廳更是為了某壹道菜而專門采購這些外地頂級醬油。
◎炳勝的黑叉燒
到為菜肴訂制醬油,像?炳勝?的?黑叉燒?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
據介紹,這道?黑叉燒?經過多番調試之後,最後決定使用鹹甜相宜的馬來西亞黑醬油,從而造就了這壹經典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