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是是東北最大的城市,遼寧省省會。西漢時稱侯城,遼金時置沈州,並用土夯築城墻,為沈陽建城之始。元代時,因其地理位置在沈水之陽(即渾河北岸),而改稱沈陽路。1625年清太祖將都城從遼陽遷至沈陽,1634年清太宗將沈陽改名為盛京。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後,沈陽成為陪都。清朝統壹中國後,在沈陽設奉天府。1945年恢復沈陽名稱。
沈陽的旅遊景觀豐富多彩,沈陽故宮、皇家陵寢(福陵、昭陵)、“九壹八”事變紀念館、張氏帥府)、怪坡、棋盤山風景區等,都是沈陽著名的旅遊景觀。
沈陽故宮
位於沈河區沈陽路171號,與繁華的中街毗鄰,是全國保存至今的清代最早的宮殿建築群,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僅次於北京故宮。
沈陽故宮,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於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營造和使用的宮殿,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全部建築90多所,300多間,以崇政殿為核心,大清門--清寧宮為中軸線,大政殿、文溯閣為東、西兩翼,可將故宮分為東、中、西三路。
沈陽故宮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豐富的館藏吸引了大批中外遊人。1961年被列入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沈陽故宮各宮殿方位圖)
開放時間:8:30-17:00
交通:乘213、222、環路汽車可達。
門票:50元
昭陵(北陵)
位於皇姑區泰山路12號北陵公園內,是沈陽城區內面積最大的公園。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因處於沈陽北部,故又稱北陵。
昭陵是清入關前“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占地最多的壹座,占地面積450萬平方米,構成北陵公園的主體部分。北陵公園東南部有東湖、青年湖,西南部有芳秀園。北部樹木幽靜,鳥語花香。全園林木蔥郁,古松參天。
交通:乘210、213、217、220、231、232、242、245、605路汽車可達。
門票:30元
福陵(東陵)
位於沈陽東郊的東陵公園內,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後葉赫那拉氏的陵墓,因地處沈陽東郊,故又稱東陵。福陵後倚天柱山,前臨渾河,萬松聳翠、大殿淩雲,占地19.48萬平方米。利用地形修築的“壹百零八蹬”(108級臺階),象征著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標誌。
交通:乘218、234、330路汽車可達。
門票:30元
沈陽的美食佳肴歷史悠久,制作精湛,在滿族菜肴基礎上,借鑒和發展了傳統宮廷的精良技術,又薈萃了中國名菜之精華,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滿漢全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由於歷史上,沈陽壹直由少數民族和漢族輪流統治,因此也傳入了各民族的風味小吃。比如回民小吃馬燒麥,滿族小吃那家白肉血腸,朝鮮族的打糕、烤牛肉、西塔大冷面等。沈陽也有自己的傳統小吃老邊餃子,老山記海城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