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曰:其為人者,所讀之書,所閱之影,所聽之樂,所與之人,所追之夢,所事之話也。
彼之事物,我們之所存也。
我願行走在路上,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
古時,梅城稱梅花城,自有來歷。三國起開始設縣治,經歷睦州,嚴州和建德縣,是知府所在地,距今有千年的歷史了,文化底蘊自然可圈可點。
梅城因古城墻臨江壹段築成梅花形而得名,譽有:天下梅花兩朵半,嚴州是半朵。這半朵,妳可千萬別錯過了喲…
她地處富春江、新安江、蘭江三江匯合處,北枕烏龍山,南臨三江口,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詩篇。臨江而建的古城墻,也愈發威嚴起來,石砌的獅子正襟危坐,古城門的刻字也是如此的遒勁有力。
江南地帶,若有了水,定當會有水鄉的韻味。梅城沒有名聞中外的西子湖,卻有水波粼粼的東湖在鎮中央,有湖有江,不美也風光。
只消今日是陰天,厚厚的雲霧卻讓古鎮多了壹份朦朧美。水倒映著層層疊疊的雲,剎那間看起來倒有點兒像暑假裏在青海領略過的茶卡鹽湖之意之境了…
古城新建,錯落有致的房子,倒映著清澈的湖水,像是打翻了的墨水暈染出來的色彩,大自然真是壹位神奇的畫家,信手拈來的水墨畫,任憑妳怎麽看,都好!
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此刻正是梅花盛開的時節,紅的梅花艷麗,白的梅花純潔,黃的梅花妖嬈…隨處可見的梅花,給這年後靜謐的古城添了壹抹彩色。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在我最美好的年紀裏,我與梅城有三年之約,那時,我在這裏完成了初中學業。
不知為何,每次來梅城,壹定是會來學校走壹走,看壹看這裏的光景,仿佛流逝的時間,又回來了!
2005年到2008年,那三年的歲月時光,都在這裏若影若現:那時塵土灰揚的操場,如今是塑料跑道了;嘎吱作響的木制宿舍樓,依舊靜靜地矗立在那裏,只是墻壁似乎更舊了壹些;操場邊的籃球場上,仿佛依稀可見我們風裏雨裏打排球時候的樣子……
美好就讓它留在回憶裏,那,下次來了,依舊像個孩子壹樣,拉住身邊的妳,壹起回憶,那些懵懂的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初中時的味道,是念念不忘的校門口燙手的豆腐包,記得壹定要拌點兒特制的辣椒醬,還有要雙手才能握住的糯糯米飯,還有小車裏飄出來的牛肉粉絲的香味……
我們仨,可以說是最鐘情於眼前的這份炒刀削面了。那時的我們,中午經常不去食堂排隊打飯,不管下雨天晴天,都會到校門口吃壹碗三塊錢的炒刀削面。每次我們都以刀削面相約,似乎是我們最好的默契了。下次來梅城,壹定要吃壹碗炒刀削面。
對了,我身邊有壹位資深的小鎮吃貨,帶妳吃遍梅城大街小巷的美食小吃。
斑駁的古城墻,輕輕地訴說著歷史的點點滴滴:馬頭墻、青石路、木雕欄以及白墻黑瓦,烏龍山、玉泉寺、南北峰塔還有人潮擁擠的正大街,古鎮的千年風韻,等妳來揭開它的面紗…
所行之處,必有痕跡。
致最好的我們@最最可愛的家惠@最最美膩的大靜(→此處,缺少壹張合影←)
我們,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