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冬至的活動有哪些?

冬至的活動有哪些?

1、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壹歲”之說。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南北各地還有不少湯圓的名品,如寧波湯圓餡多皮薄,糯而不粘;長沙姐妹湯圓潔白晶瑩,香甜可口;如今不僅冬至吃,壹年四季都能吃到湯圓。

2、上墳掃墓:這是冬至另壹項活動。按潮汕習俗 ,每年上墳掃墓壹般在清明和冬至,謂之“過春紙”和“過冬紙”。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過春紙”俗例,三年後才可以行“過冬紙”。但人們大多喜歡行“過冬紙”,原因是清明時節,經常下雨,道路難走;冬至時則氣候好,便於上山野餐。

3、祭拜祖先:潮汕民間,在這壹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餐,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但沿海地區如饒平之海山壹帶,則在清晨便祭祖,趕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意為請神明和祖先保佑漁民出海捕魚平安。

擴展資料: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壹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壹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壹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

《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壹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壹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壹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樞的日子,這壹天之後,陰氣漸消,陽氣漸長。冬至,皇帝到天壇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裏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

人民網-12月21日冬至冬至的由來及傳統習俗短信微信冬至

人民網-冬至的由來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