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地有許多古建築遺存,始建於1717的達濠古城就是其中之壹。它是中國唯壹保存完好的袖珍古城。
相傳清康熙年間,兩廣總督楊琳上奏朝廷,請求在達濠沿岸修築城墻,以抵禦明朝遺老遺少和海盜的侵擾。當時,當地官員徐英覺得在這裏修建城墻不方便靠潮汐工作的漁民進出,以捕魚和制鹽為生的人極其貧困。在這個時候,建設城市建設項目是浪費人力和金錢的。沒有建造壹座城市,就不可能向老板解釋。出於以人為本的理念,徐瑩終於想出了應對之策,並修建了這座袖珍小城——招兵買馬進城,以應對朝廷。根據達濠魚島的地理環境,他用剩余的錢修建了壹條20多英裏長的海堤,以保護當地居民免受潮水的襲擊。然而,這種欺騙君主、混淆視聽的行為最終被楊琳察覺。許大人知道自己的罪行難以原諒,於是上吊自殺。徐瑩為官壹任、造福當地百姓的風範受到人們的高度贊揚。為了紀念他,達濠人民自願集資,每隔壹年在城南修建“徐公祠”作為紀念。根據這個傳說改編演繹的潮劇《濠城風雲》,曾經帶給我們很深的感觸和很多啟發。
該市有近100名原始居民。1939年,日本侵略者入侵達濠,進駐古城,強行毀屋、殺人,血洗全城。犯下的滔天罪行數不勝數。
作為潮汕地區的實體歷史文化遺址,達濠古城最能代表達濠風貌,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1998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評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欄目組還制作了壹部特別專題片《探尋達濠古城》。這座古城逐漸引起了世界的關註,並於2010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當時大豪招募的古城是方形的,面積只有1.4萬平方米,周長429米,城墻高5.3米,厚1.35米。城墻上部用貝殼灰、粗沙和粘土夯築而成,下部用石塊砌成,非常堅固。城墻頂部有城垛,城四角建有觀景臺,有東、西門。東門名為“大山門”,西門名為“西濠門”,均為高3米、寬4.5米、厚4.3米的石拱門。據說原來的城門上有壹座城樓,外面是布滿炮眼的高墻,裏面是重檐三開間的大廳。歷經300年滄桑,如今已不復存在。今天的城墻已經變得色彩繽紛,但它增加了智慧的深度。它把喧鬧的舞臺讓給了新建築,只留下壹份執著的堅持,蒼涼而凝重。
未來的發展
作為中國最小的古城,達濠古城將被改造成壹個文化公園和壹個特殊的旅遊景點,供濠江人民遊玩和休閑。昨天上午,濠江區委、區政府舉行達濠古城改造項目開工儀式。
達濠古城已有近300年的歷史。它是中國著名的袖珍古城,也是我省重要的文物單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變遷,古城墻壹度遭到破壞,特別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城內亂搭亂建的現象時有發生,小商販占道經營、臟亂差的現象十分突出,與達濠古城古色古香的形象格格不入。為此,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達濠古城修繕工作,將其列為為民辦好事的十大民生工程之壹,並落實達濠街道為達濠古城修繕工作的責任主體。相關部門相互配合,實施改造和修繕。
目前,古城整治已完成城區違法建築拆除和攤點清退,進入恢復修繕階段。這項工作也得到了林龍斌先生、林惠文先生等賢達人士的積極響應,捐款總額超過654.38+00萬作為支持。據了解,本次修繕工程將對達濠古城墻、工人文化宮、影劇院等重點建築遺產原貌進行恢復、修繕和提升。原有劇場將改為風雨劇場並進行適當改造,同時保留和升級現有劇場前的露天舞臺並增加展覽空間;結合徐工紀念公園,象征性地恢復了老城門的原貌,並增加了座椅、垃圾桶、標誌和景觀燈等基本配套設施。同時規劃建設古城綠化景觀,綠化覆蓋率將由改造前的27%提高到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