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徐家主要分布在哪裏?

徐家主要分布在哪裏?

古時候,若木被封到今天安徽省鳳陽縣北部的許國,這裏是許姓最早的發源地。徐去世時,住在這裏的徐已經是壹個響當當的名字。後來,他們遷移到了北方。大致經過漢魏兩晉南北朝直到隋唐時期,在中國北方的山東和河南形成了許多縣。還有古代的東海、高平、東灣等地。遷播的具體時間為:秦以前已遷山東。有壹個日本祖先徐福,也叫徐氏,漂洋過海來求長生不老藥。歷史上有很多記載。《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寫道:“齊人徐氏寫道,海中有三座神山,名蓬萊、方丈、漳州,請帶著孩子和男人前去索要,於是派人前往。”徐氏訪長生不老藥的故事,雖然在不同的歷史記載中有壹些出入,但為兩千多年前徐氏遷徙山東提供了有力的證明。東漢之前,徐氏家族已經搬遷到今天的甘肅省。也就是說,在漢代,徐氏已經移植到北方廣大地區。徐比其他姓氏更早南遷。據《東海堂徐氏族譜》記載,漢桓帝年間,壹族始祖徐植遷居江西南昌。2.世祖遷居浙江龍遊;先民生活在浙江、江西、江蘇等省的許多地方。第二,徐氏大規模南遷始於魏晉時期,隋唐時期在中國南方進壹步發展。宋末,徐氏由江西石城遷居福建上杭、連城。元代,徐氏主要在廣東豐順、梅縣、海豐壹帶傳播。總之,徐姓在秦漢時期主要分布在中國黃河下遊地區,尤其是山東地區。魏晉至唐代,徐氏主要在淮河及長江下遊大部分地區傳播。宋代以後,它壹直分布在廣大的江南地區。至於徐氏家族在西南地區的大規模繁衍,則是在宋朝之後。

夏朝至秦初,徐氏活躍於安徽、江蘇、河南、山東等江淮地區。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徐氏已發展到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江西、浙江、廣西、四川、湖北等地。唐代,徐出生於福建和廣東,明末出生於臺灣省。由於徐的主力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遠離北方,中國北方的幾次戰爭對徐的傷害相對較小。特別是在宋元明時期,徐姓在江西、浙江、江蘇、福建四省興盛,尤以江蘇為盛,形成東海、高平、瑯琊、濮陽、東莞五大名族,最終形成今天典型的東方姓氏。

宋朝時期(960-1279),姓徐的約有84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1,排名17。徐姓第壹大省是江西,占全國徐姓總人口的23.5%,占江西省總人口的2.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江西、浙江(17.1)、山東(10.9)和江蘇(10.6),這四個省的人口約占許總人口的62%。其次分布在福建(8.3個)、安徽(5.9個)、四川(5.4個)、湖北(5.3個)和河南(5個),這五個省份的徐姓數量為30個。全國形成了以江西、浙江為中心的徐大集聚區。徐在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和西北地區的人口非常稀少。

明朝時期(1368-1644),姓徐的約有192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1,排名10。600年來人口凈增長率為20,徐人口增長率遠高於全國人口增長率。600年間,徐的人口凈增長率高達1.28,人口凈增1.08萬。明朝時期,浙江是徐姓最大的省份,占全國徐姓總人口的35.1,占浙江省總人口的4.5。在中國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蘇(20.2個)和江西(9.2個)。這三個省份的徐姓占徐姓總人口的64.5%,其次是安徽(7.1)、福建(5.7)、山東(4.8)和湖北(4.2),這四個省份的徐姓再次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區,徐仍然是壹個罕見的姓氏。宋元明時期,徐姓的總體分布格局發生了較大變化,其人口主要從北方向東南遷徙,而四川徐姓主要向兩湖和南方遷徙。長江三角洲仍是中國徐姓的主要聚集區,但東南的福建和廣東已重新形成另壹個徐姓大聚集區。

明朝以來的600年間,駙馬人口從1.92萬猛增到2000多萬,增長了近1.1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萬,今天的人口是654.38+0.2億,人口增長了654.38+0.3倍。徐的人口增長率低於全國人口增長率。在1000年間,徐的人口增長率呈工廠式增長。目前我國徐姓分布主要集中在江蘇(14.2)、廣東(10.3)、浙江(8.9)和四川(7.4),約占全國徐姓總人口的41,其次是山東(6.8)和江西(6.6)。江蘇是徐姓第壹大省,占全省總人口的3.9%。我國已經形成了三個徐姓分布較高的地區:長三角、粵東和四川。近600年來,徐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時期有很大不同,特別是在流動方向上。從東部向華中、華北和四川的遷移壹直大於從北部向東南部的遷移。與此同時,向廣東和東北地區遷移也成為人員流動的重要方向。

當代徐的人口分布頻率和單位面積密度在江蘇中南部、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和山東煙臺最高,每平方公裏人口超過9人,中部地區人口超過12。

徐姓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超過7.2人/平方公裏)占全國領土的3.4,徐姓人口約293萬;面積14.4,3.6-7.2人/平方公裏,徐人口約667萬。1.8-3.6人/平方公裏的面積占全國領土的29.6,徐人口約736萬。1-1.8人/平方公裏的面積占1.9,徐人口約1.99萬。不足1人/平方公裏的面積占全國領土的33.6%,徐人口約97萬。

徐姓分布廣泛,但在人群中分布並不均勻。徐姓是東部和東南部地區常見的姓氏之壹。在江蘇南部、浙江、安徽東南部、江西東北部、雲南中部和南部,徐姓在當地人口中所占比例最高,普遍達到2.5以上,其覆蓋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4.4;江蘇北部、安徽大部、江西大部、山東東部、雲南東部和西部、武威、甘肅、黑龍江東北部、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和臺灣省北部,徐姓在當地人口中所占比例在1.5至2.5之間,其覆蓋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13.4;在華北、華中、華南、西南和東北等部分地區,徐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5至1.5之間,其覆蓋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48.1。比如山西,根據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的統計,徐姓以150的數量排在第40位。在其他地區,徐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不到0.5,其覆蓋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34.1。

在浙江衢州,徐是第壹個姓。按1990統計,全市轄5縣1區,人口17.3萬,其中龍遊人口約9000人。江山共有402個姓氏,包括人口在3萬至5萬之間的徐、王、江和鄭。徐人口為46149人。在寧波余姚市,有35972人姓徐,以徐為村名的村莊有27個。根據慈溪市1987的統計,共有554個姓氏,萬人以上的姓氏有22個。徐姓的數量在3萬到4萬之間,排在陳、胡和之後。根據奉化市1988的統計,萬人以上的有14人,徐家人數為10824。根據對象山縣1985的調查,該縣共有411個姓氏,徐為第九名,【3 1041人;寧海縣的徐是該縣10個最流行的姓氏之壹。根據鎮海縣1985的統計,全縣萬人以上的有13人,徐就是其中之壹。全縣共有143個村名,其中以徐命名的有37個,以徐命名的有14614人。在蕭山市,根據1982的調查,該市共有506個姓氏,其中徐是10姓氏之壹,人口近4萬。根據湖州安吉縣1987的統計,該縣共有550個姓氏,其中9個姓氏過萬,徐就是其中之壹,人口數量為10142。據金華永康1995統計,徐姓人數為1329萬人,是14萬人以上的姓氏之壹。根據1985的統計,義烏共有350個姓氏,徐姓人口為5353人。其他如普陀,1986,總人口29萬余人,姓氏358個,姓徐的9736人;蒼梧許人口5500余人;淳安共有329個姓氏,徐姓人口超過10000人,不足40000人。根據青田1985,中國有345個姓氏,徐的人口為20935。據縉雲1996統計,徐姓人口約6000人,文成1980,全縣131000余人,姓徐的有3959人。

江蘇省江陰市1985據統計,全市共有666個姓氏,人口在5-6萬之間,其中張姓、徐姓、陳姓、王姓等姓氏分布在全市各地;據江寧縣1985統計,境內共有473個姓氏,其中14姓氏過萬,徐氏就是其中之壹。根據高淳縣1982的統計,全縣共有460個姓氏,人口在8000到1萬的姓氏有6個。徐就是其中之壹。上海市川沙縣,1987調查顯示,境內共有523個姓氏,其中6個姓氏超過2萬人,徐姓就是其中之壹,人口24206人;嘉定縣55 1987年末人口為22086人。安徽桐城,根據1987的統計,中國有200多個姓氏,姓徐的有1215000多人。湖南益陽1986統計,徐姓121 7797人。廣東南雄,1986統計,中國有63891戶人家,有142個姓氏和864個徐姓。在山東省平邑縣,共有290個姓氏,徐是最受歡迎的姓氏,擁有1萬多人。根據萊西縣1987的統計,共有220個姓氏,徐是1000多戶。山西曲沃,1982人口普查,徐人口為1004;據襄汾1985統計人口在3000-4000之間。河北吳橋1982統計,徐姓E姓13000人;根據雄縣1986的統計,徐氏人口在2000至7000人之間。在河南許昌,人口過萬的有5399戶。甘肅永昌,1986據統計,許的人口在2000至7000之間。據雲南昌寧1982統計,全縣有48163戶,有279916人,姓徐的有347戶。根據呈貢縣1986的統計,有390個姓氏的人有89644人,徐姓有1282人。此外,在永新、樂平、營山等地,徐姓也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姓氏。

許氏人群的血型分布特征為:O型647萬,占32.5;A型576萬,占比28.9;B型為584萬人,占比29.3%;AB型為654.38+0.85萬,占比9.3%。姓徐的總收入為1992萬歐元。

徐姓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山東東部、安徽中東部、江西東北部、廣東東部以及黑龍江沿江地區,約占全國國土面積的6.6%。徐姓有487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24.3%。0型65438+65萬,A型65438+42萬,B型65438+38萬,AB型42萬。

華北、華中、華南、西南、東北等廣大地區約占全國國土面積的40.8%,徐姓人數為1209萬人,約占0型1608 087萬人,A型352萬人,B型356萬人,AB型144萬人。

其他地區約占全國土地面積的52.6%,人口約296萬,約占全國人口的14.9%。0型是95萬,A型是82萬,B型是90萬,AB型是29萬。

少數民族徐姓分布:

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中也有壹些徐姓。除了畬族的鐘姓可能是徐姓的壹個分支之外,在北魏時期,北方氐族中就有壹個徐姓,究竟是源於嬴姓,還是後來氐族自己改姓,無從考證。南朝陳的大臣徐世溥是巴人。

徐世溥(509-563),巴人,字興宗。巴東魚鳧(今四川奉節東白帝城)出生。住在荊州,他是主教練。勇敢而健壯,擅長水戰。梁末,任公騎常侍,領水軍,從司徒虜法敗侯景,封魚復郡,任吳昕將軍。出關直走,騎常侍,河東太守。後來,為了抗擊西魏,他被晉升為忠將軍、鎮南將軍和護軍將軍。梁景帝當左將軍時,他掌管水戰裝備,立下了汗馬功勞。陳朝建立後,他先後擔任特別大臣、護軍將軍、安西將軍、盲城太守、遊光祿大夫等職。陳文帝天嘉四年因病去世。

宋代著名畫家許高是白族人,擅長畫魚。

遼金時期,土族有壹個姓布布,後來改為徐。後世士紳也姓徐,後被家族和徐步家族所改。

明朝有個叫徐升的蒙古人,原名七十五。樂水初年,他加入了明朝。他機警,善於翻譯民族文字,深得信任。明朝初期,西北和北方的少數民族大多參與其中,官員指揮事務和指揮相同的知識是很累的。

清朝時,有壹個姓徐的朝鮮人,住在卡山。據《八旗滿族通誌》記載,有徐大勇,清初投降清朝,身披白旗。其曾孫徐宗順為八品將官,徐宗孟為六品將官。清代雲南麗江地區的石鼓盆壹直是徐和納西族的。清朝以後,少數滿族娃娃改姓漢姓。

當代除漢族外,滿族、蒙古族、回族、壯族、苗族、朝鮮族、土族、水族、藏族、仡佬族、拉祜族、景頗族、阿昌族、布依族、鄂溫克族、侗族、哈尼族、彜族、土家族、維吾爾族、錫伯族等。如景頗族的徐姓為勒托所改,阿昌族的徐姓為拉西所改。在今天的少數民族中,大多數是滿族人,如許韶、許鳳、許文遠、許童嘉、許成山、許錢明、徐保亮、許秦明、許朱珪、許崇遠和徐德明。維吾爾族有許汗,朝鮮族有許其希,壯族有許和許,回族有許、許和許,土家族有許石軍,白族有徐琳。

徐姓的當代分布

如今,徐姓已成為中華民族最流行的姓氏,排名l1,人口近2000萬,遍布全國各地,五大洲都有徐姓的足跡。臺灣省許主要居住在新竹和苗栗。中國大陸徐姓較多,特別是江蘇、廣東、浙江、四川、山東、江西、安徽等省,約占全國漢族徐姓人口的65%。根據壹些學者近年來對北京、上海、陜西、四川、遼寧、廣東、福建等7個省市174900人的抽樣調查發現,姓徐的有2576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473,在被調查的1133個姓氏中排名第14位。

在被調查的24948名北京人中,有309人姓徐,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243,在被調查的515個姓氏中占14。

在被調查的25092名上海人中,有1.034人姓徐,占被調查總人數的4.1.21,在被調查的391個姓氏中排名第四。

在被調查的23795名陜西人中,有209人姓徐,占被調查總人數的0.878,在被調查的456個姓氏中排名第21位。

在被調查的25239名四川人中,有363人姓徐,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438,在被調查的521個姓氏中排名第18。

在被調查的25029名遼寧人中,姓徐的有352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406,在被調查的447個姓氏中排名12。

在被調查的25244名福建人中,有160人姓徐,占被調查總人數的0.634,在被調查的246個姓氏中排名第24位。在被調查的25646名廣東人中,有149人姓徐,占被調查總人數的0.581,在被調查的298個姓氏中排名第37位。

王軍唐昊

王俊1

東海縣:該縣建於秦朝,位於今天的山東省。西漢相當於山東臨沂費縣、山東贛榆、山東棗莊、江蘇灌南以南的地區。東魏隋唐時期相當於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的地區。

高平縣:金臺元年改山陽縣為縣,位於今山東巨野南部。從那以後,包括北周時期,杜高縣被改為杜高統治的高平縣,相當於今天的晉城和高平。

高灣縣:秦代設縣,漢建安初分為郎朗縣和杞縣,位於今山東境內。

瑯琊縣:秦朝時,是統治瑯琊的壹個縣(今山東省膠南縣)。西漢時遷居吳棟。相當於今天山東半島的東南部。

東關縣:位於山東省莒縣。

2.大廳號

東海堂:徐偃王的勢力範圍已逐漸擴大到魯南、蘇北、閩東和皖中,而魯南和蘇北屬於東海郡。因此,徐姓以“東海”為堂號。

此外,徐氏的主要堂名有:聖教堂、麥飯堂、敦睦堂、世德堂、存貴堂、垂玉堂、追元堂、崇雅堂、李庚堂、邊堂和懷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