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地亞的入境政策比塞爾維亞嚴格得多,邊檢也蠻認真的樣子,頗耽誤了壹點時間,趕到預訂的民宿已經下午四點多了。
壹路舟車勞頓,晚餐本打算在住處隨便湊合壹下。意外發現民宿樓下的EL TORO餐吧即是壹家頗有名氣的食肆,稍事修整之後便來嘗嘗克羅地亞美食。
餐廳門外的擺設頗有古風,內飾卻很現代。次日遊覽之後,發現古今混搭恰如這座城市的風格。
當然,對於饑腸轆轆的我們,重點是食物。
雖然薩格勒布並不靠海,但作為巴爾幹半島海岸線最長的國家,海鮮顯然是更為流行的食物。菜品賣相味道俱佳,再配上壹杯雞尾酒,不亦快哉。
薩格勒布的遊覽區集中在舊城,我們從聖母升天大教堂開始。
這幢哥特式建築極盡宏偉華麗,近千年的歷史中雖幾經戰爭、地震損毀,都壹次次被重修,至今仍是這座城市無可爭議的地標。
我很喜歡教堂外斑駁的石墻上那個停擺的時鐘:據說它原本在教堂頂端的鐘樓裏,1880年薩格勒布大地震後被從瓦礫堆中挖掘出來安裝到現在的位置。大鐘顯示的時間凝固在地震發生的那壹刻——七點零三分。
教堂內部陳列了許多聖徒雕像,最特別的是教皇保羅二世封聖的斯特皮納茨大主教(Alojzije Stepinac)靈柩,他的遺骸被裝在等身瓷像中,安放在壹座水晶棺中。
參觀的時候,剛剛拍了壹張花窗的照片就發現有位女士在制止大家拍照,於是便入鄉隨俗了。
聖母升天大教堂的對面便是熱鬧非凡的多拉茨市場,幾步路的距離仿佛從神界回到了人間。
市場裏以賣瓜果蔬菜為主,也有壹些賣花和旅遊紀念品的。檔主們顯然見慣了遊客,在多種語言中切換自如,甚至會偶爾飆出壹句中文。
穿過多拉茨市場拾階而下,很快來到耶拉契奇總督廣場,這裏是薩格勒布真正的市中心。
耶拉契奇總督的雕像占據著廣場正中的位置,他是19世紀率領克羅地亞脫離奧匈帝國的民族英雄。
廣場的西側是上山的纜車站。纜車運行距離很短,幾乎是剛上車就下來了。買票時沒搞清楚地理環境,買了雙程票,上去之後才發現遊覽路線是從另壹側步行下山,白白浪費了壹程車票。
上到山頂首先見到的是這個碉堡般的建築,不知道開平碉樓的設計靈感是不是來源於此。聽旁邊壹位帶團的香港導遊講,90年代克羅地亞戰爭時,克軍的前敵指揮所便設在這裏。
從這裏可以俯瞰整個下城區,摩登與古老的建築摻雜在壹起,顯得有些淩亂。
“碉樓”後面的道路直通聖馬可教堂,路邊的燈柱和家居都以鮮花點綴,詩意的感覺。
這條街上有個很有名的景點:失戀博物館。我不想窺探他人的戀情,只在門口張望了壹下。
聖馬可教堂的童話風格的花屋頂是壹大特色,兩個徽章左邊的據說是古克羅地亞三地徽章的組合,右邊的是薩格勒布市徽。
發現教堂門前總是聚集著駐足仰望的遊客,才讓我註意到門廊上方的十五位聖徒雕像。細看之下雕刻手工確實相當精致,據說是十四世紀的作品。
教堂內的花窗用色極其鮮艷,為莊嚴的氣氛註入壹片溫暖。
從聖馬可教堂下山的步道有個恐怖的名字——血街,名稱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主流的解釋是納粹在此屠城。
如今的血街壹派祥和,兩旁玲瑯滿目的是咖啡館、酒吧和旅遊紀念品商店。
血街盡頭的石門是薩格勒布僅存的中世紀城門,門樓中緊閉的鐵門裏供奉的據說是這座城市的守護神。
從石門出來,很快回到熱鬧的下城區。多拉茨市場下面的著名食街特卡爾西切娃街(Tkal?i?eva ulica)居然壹位難求。好不容易找到壹家清靜壹點的餐廳坐下,酷熱難當加上價格不菲,草草點了些看上去比較清淡的食物,餐食分量很小但味道有點驚艷。出門的時候才發現這家名叫Agava的餐廳是壹家米其林壹星店。
烈日下步行大半天確實有點辛苦,當晚的宿處還在150公裏山路之外,我們決定驅車瀏覽壹下市容之後便告別這座城市。下壹站是普利特維采湖國家公園。
旅行貼士薩格勒布老城區很難找到停車位,而且停車費都是用電話卡支付的;沒有當地電話卡停車非常不便。相反,公***交通倒是相當方便,街邊兼營香煙飲料的報亭都有各式公交卡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