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處亞熱帶,瀕臨南海,四季常綠,物產富饒,可供食用的動植飛禽物種繁多,蔬果豐茂,四季常鮮,給飲食烹飪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唐代,廣州飲食用料之博雜已聞名宇內;烹任制作技術也形成多樣化、精細化的特點。明清時珠江三角洲富庶,中心城市廣州更為興旺;講究飲食之風盛行,使廣州飲食更為豐富多彩。近代商貿繁榮,中外交往頻繁,更為廣州飲食市場拓寬了空間。漫長的歲月,使廣州人既繼承了中原飲食文化的傳統,又博采外來烹飪技術精華,根據本地的口味、嗜好、習慣,不斷吸收、積累、改良、創新,從而形成了菜式繁盛、烹調工巧、質優味美的飲食特色,近百年來已成為國內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響的飲食文化。到現在,廣州的飲食無論出品的數量、質量,酒樓食肆的數量和規模,抑或是飲食環境、服務質量,在國內都是首屈壹指,在國外也享有盛名。據有關部門統計,廣州的飲食店檔已發展到2萬家以上,餐位超過100萬個,從業人員近150萬人,平均日接待人數近200萬人次,年營業額500億元以上。
每壹個初到廣州的人,都會對“食在廣外”的特色感受殊深:
首先,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廣州人好食,飲食業異常興旺。無論家庭用餐還是茶樓酒肆,廣州人對飲食都十分重視和講究,以敢吃能吃善吃會吃巧吃聞名。廣州人在外用餐年均支出高達1752元,占食品支出的比重接近40%,也就是說廣州人壹年夥食費拿出4成上酒樓。這壹比例遠遠高出國內其它大城市。可以說廣州人好吃,也有本錢吃。廣州人好吃而且有本錢在外用餐,造就了長盛不衰的飲食業,廣州的飲食業在廣州的所有行業中,總是保持著高昂的景氣指數,甚至還拉動別的行業指數上升。
第二,食肆多,密度大,各種檔次都有,中外各地風味兼備,並且日夜供應,非常方便。您站在廣州城任何壹個地點,方圓不到500米的範圍內至少都有十數種以上不同檔次、不同風味和形式的飲食可供挑選。早在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就有文記道:“(廣州)西關尤財貨之地,肉林酒海,無寒暑、無晝夜。”總之,廣州飲食的這種方便和繁華,是中國也是全世界絕大部分城市難以比擬的。難怪,許多廣州人移民出了國,甚至是短期出差在外,也十二分的懷念家鄉,特別想念家鄉的多姿多彩的飲食。壹句話,食在廣州,魅力無窮。
第三,粵菜萊點種類數量最龐大,而且幾乎天天有新菜新點推出,以滿足口味挑剔的食客。1956年夏季,廣州舉辦了“名菜美點展覽會”,當時市面出售的菜式就有5457種,點心825種,小食數百種。款式品種之多,已令當時來自中外的同行嘆為觀止。經過40多年的發展,現時已遠不止此數了,所以,從來沒有壹位廚師敢誇海口,說自己懂得制作全部廣式菜肴名點。
粵菜、食在廣州的強大生命力還在於其永不休止的創新和多變。在廣州,人們經常可以看到,許多食肆以新的原材料來招徠食客,經常有“最新運到加拿大象拔蚌、北極貝”、‘澳洲皇帝蟹、深海龍蝦”、“美國牛仔肉”等橫幅懸於酒店外。每隔壹段時間,廚師就以新原材料、不同的配搭來創制壹些新的菜式,市面上也常常掀起壹些新的飲食潮流。不久前才興起的萊式,很快就被另外壹些菜式所取代,這種推陳出新的情況舉不勝舉。
第四,廣州的飲食十分註意飲食的環境、格調和文化品位。廣州的酒樓飯店餐廳,大多裝修得美輪美奐,布置得格調高雅,或具中式古典美,或具西歐浪漫風情,或具民族特色。酒樓飯店廳房的陳設、菜式食品的命名、服務員的服飾設計、門口的特色楹聯等等,無不流露出高尚的嶺南飲食文化的品位。目前已列人《世界建築史》(英國版)的37座中國建築中,廣州的飯店建築就占了4座:廣川礦泉別墅、東方賓館、白三賓館、白天鵝賓館。
在海外,“食在廣州”已不僅僅是壹種贊譽,而且還是壹種招徠食客的旗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世界五大洲中,都有中國餐館,如在美國有中國餐館近萬家;英國有5千多家;法國、荷蘭各有兩三千家;日本不下數千家。其中,粵籍華人經營的粵菜館占6O%以上,有的幹脆打出“食在廣州”的招牌,以示粵式菜肴點心的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