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大武雪指的是以雞腿聞名的北京大學第五學生食堂。
衍生閱讀
北大德食堂
再來說說北大食堂。有同學開玩笑說,北大的食堂最能體現“北大是全國的北大”這句話。至少我們為中關村附近第三產業的大多數員工提供了政府補貼的廉價食品。我們學生自己去搶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從他們那裏搶。
北大最聰明的人不是老師或學生,而是餐飲中心的叔叔阿姨們。他們從來沒有學過經濟學,他們總能找到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法,他們能使所有宏觀調控政策最終為他們的利益服務。北京大學的食堂可能是世界上最擁擠的。在壹些食堂,站著吃飯已經變得很普遍。很多外地人看到後都感到驚訝和驚嘆:“這就是傳說中的北大精神。”經歷了這壹切,恐怕我們這些沒有精神的學生還得感謝食堂。如果我們湊成壹個“燕園八景”之類的,這個“螞蟻站著覓食”大概就是壹個場景了。
從武雪的大門向南走,妳可以看到藝術園食堂和家庭食堂。藝苑食堂的後門離我宿舍不遠,所以我經常去那裏吃飯。藝術園食堂樓上是北京大學學生處、武裝部和藝術系。管弦樂隊、合唱團、戲劇俱樂部、民間樂隊和搖滾樂隊將在那裏排練。至於家,我覺得有點貴。前陣子家裏食堂的食品衛生鬧得很大,BBS上總是登上前十的榜單。由於各方面的壓力,我以前經常去的家庭夜市這學期已經正式停止了。兩家食堂面對面,但似乎沒有競爭壓力。因為它不是針對相同的客戶群。
接下來,向南走,然後向東左轉,妳可以看到著名的伊雪食堂。在江南的“這裏的青少年”中,食堂的雞腿取代了元,成為學生們每天下註和招待客人的貨幣單位。雖然我覺得不好吃。過去,伊雪食堂又破又舊,看起來很臟,但仍然擠滿了人,因為它離大多數北大學生的宿舍最近,價格也相對最便宜。此外,食堂門前的海報欄上總是貼滿了各種社會培訓班的廣告。Comic club曾經試圖在這裏贏得壹席之地,結果是慘敗。
繞伊雪食堂向左轉,妳可以看到原來的宋林餐館,現在的包子小吃店。每小時不同的菜單是他們的賣點。到目前為止,我仍然在為包子系列的完全控制而努力。據說有很好的粥賣。
從包子部往南,是第三飯堂。看到它光鮮亮麗的外表,沒有人會聯想到裝修和廠房沒有區別的形象。所謂佛系靠金,學校其實很懂新天地的哲學。太神奇了。然而,沒有人想裝修宿舍。
沿著和走廊壹樣長的學三食堂走,走到燕南路,向右轉,然後向東走,妳總會看到最大的農場食堂。上下三層樓,雖然沒有清華亂葬崗的氣勢,但也足夠誇張。因為它離教學樓最近,所以下課後通常很擁擠。即使沒有食物,許多人也只是進來買些吃的。二樓比壹樓貴,但是二樓的菜會比壹樓好。至少有時候會有更驚喜的菜,壹樓每次都是壹樣的東西。三樓有壹家餐廳,很有上海菜的感覺。數量很少,但東西很貴。
從農場食堂向北再向西拐,百年講堂後面就是燕南食堂。之所以叫燕南食堂,大概是因為它緊挨著燕南花園。好了,我們以後再談雁南園漫遊。總之,北大只有幾個食堂。不像清華的可以排在十幾二十幾名,這裏只有幾個食堂。因此,不可避免的是,這些食堂在用餐時間非常擁擠,但仍有許多人只是在校外點外賣或出去吃飯...
要說我們食堂為什麽這麽擠,壹方面是人多餐少,另壹方面是把我們食堂當打折餐廳的人太多了。在我們的食堂裏,我們總能看到各種各樣不知道從哪裏來的人。
伊雪、武雪、康博思、佳源、藝苑這五個食堂基本都在壹起,我基本不去伊雪,因為伊雪離我住的地方最遠。事實上,只是多走幾步而已,但我懶得再走那幾步了。今天,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在實驗室吃了晚飯,最後去了第二所學校。直到我知道上面的品牌變了,我才知道。看來真的很久沒見了。壹如既往,高壹讀書的人壹樣多,飯菜又那麽好吃又便宜,可謂物美價廉。不過師兄給壹年級加了個形容詞,意思是可以學習,可以看美女。伊雪是離南門最近的宿舍樓裏的食堂,所以在靠近南門的宿舍樓裏的學生經常學習吃飯。
過去,北京大學食堂接受現金,但使用現金需要支付15%的手續費,但即使如此,仍然比外面便宜。後來,餐飲中心不知道怎麽想出了壹個妙招。當時規定不允許帶現金,食堂只允許刷只有學校裏的工作人員才有的飯卡。正當我們以為這壹舉措限制了校外工作人員時,我們發現人多了。慢慢地,我發現餐飲中心很樂意給校外的人發飯卡,校外的人也很樂意進來吃飯,甚至還省了15%的手續費。
從農場花園說起,農場花園是離三教最近的食堂,全部由玻璃制成,晚上看起來很漂亮。它是北京大學最漂亮的食堂。農場花園有三層。壹樓是自助區。我只去過壹次,但我不打算去第二次。食物很糟糕...二樓是99%去的地方,有各種窗口,比如面食、煲仔飯、川菜。三樓據說炸了。可惜我還沒去過。
然後是燕南食堂,在報告廳旁邊。也是壹個相對獨立的食堂。賣菜的都在壹樓,二樓是吃飯的地方。燕南幾乎是北大最小的普通食堂,所以總是那麽擁擠,而燕南食堂基本上是普通飯菜最貴的食堂。壹般6元起,經濟菜更便宜。大二的時候去的比較多。燕南真的很好吃,我那時候經常去。
然後康博思也被稱為校園,分為四個部門,中餐,西餐,餃子食品,面食食品,中餐部門去的最多。中餐部雞腿飯是中餐部的經典。那飯不好吃,香,亮點是雞腿(西式雞腿),所以妳通常會買壹個雞腿和白菜炒飯。此外,中餐部經常吃咖喱雞、咖喱牛肉和辣椒。就漢堡和薯條而言,它們比肯德基便宜。餃子吃過兩次,不是北方的。所以餃子和面條都是副食品。有壹次我們去那裏參加營銷課的討論,面食部吃得更多。那裏的早餐比較多,我大壹的時候,如果機房上課遲到了,其他食堂都會去面食部吃刀削面和麻辣米粉。指南針的開放時間為上午10至下午11。點完吃的,其他食堂沒飯吃,指南針永遠有飯吃。
然後說說藝術花園。如果妳不能把食物帶回家在藝術花園裏吃,估計沒有人會去那裏吃。飯菜質量可以說是北大最差的食堂。普通食物簡直難以下咽,炒飯窗口和小炒菜窗口幾乎不能食用。壹般是6-7.5元,因為包括買他的盒飯漲價4分錢。我覺得藝苑還沒倒的原因是因為不提供餐具,所以只能買回來吃,是宅男宅女的最愛。不忍心坐在食堂吃,或者覺得自己穿著不正式,不適合食堂,就買回來吃。普通菜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垃圾,沒有其他更合適的形容詞了。如果炒菜的話,有辣椒的菜90%都是辣椒,炒菜基本上要炒7、8次。算了,這破食堂要是有競爭力早就倒閉了!但我大三後碰巧在這個破食堂吃多了。
然後說學五的風格有點像學壹,除了普通菜比學壹貴,味道差,食堂比學壹小。簡而言之,學五種普通食物比學壹種沒有優勢,但學五種是辣的,有小炒,但學壹種不是。學五的小炒比藝苑好多了,基本都很好吃。通常我們吃泡椒牛肉和冬筍牛肉...辣味也不錯。當我大壹的時候,我在武雪吃了更多的早餐。剛來北大的時候特別想找個食堂吃粥。因為我從小就在家早上吃粥,所以我壹開始不知道松林裏有粥,所以第壹學期早上基本不吃粥的人在武雪壹般都吃白卷紙和油餅,味道還可以。
然後,到家了,到家了,基本上是論壇上最受詬病的食堂了。其實家裏的菜味道還可以,家裏的銀耳湯特別好,但是有些人經常在家裏食堂的食物中發現蟲子或其他東西。他們在大三暑假和大四的時候吃得多壹點,但壹般來說他們在家裏吃得不多。他們在家裏吃得最多的是冒菜窗口,這是壹種辛辣的菜。他們壹起做了壹堆菜,香辣可口。
松林是壹家專門賣饅頭和粥的食堂,位於伊雪和康伯思之間。這是壹個小食堂。好像整天都有吃的。大壹的時候,我找不到吃粥的地方。後來才知道松林裏更多,高二的時候更多。粥的味道真好。包子壹般吃的是煎包,很好吃。
好了,主食堂基本就這麽多。此外,還有兩間專門賣麻辣燙、烤串和煎餅的小白房。還有壹些類似酒店的餐廳,比如藝苑二樓和董花園(不確定是不是叫這個)。大二去過壹次,家裏二樓也是酒店。勺子園也有餐廳,我吃過。還有的沒去過,比如我家旁邊的那家,好像是桂林米粉。他們從來沒有去過那裏,他們都路過那裏,但他們不想進去看看...